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O月8日,比利时外交大臣莱特姆高度评价“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认为它有助于比中关系的发展并使欧洲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他在开幕式上说,这个艺术节是比中团队3年共同努力的成果,将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节;介于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庆和上海“世博会”之间的此艺术节,将提升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内涵及其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4日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推出了来自欧洲“品质保证”的美食,让味觉带领您漫游欧洲。欧洲美食长期以来一直在诱惑着全球消费者的味蕾,人们品尝的不仅是各种食物的美味,更是在享受这些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至1992年欧盟在中国建立保护和推广传统和地方风味食品的体系以来,在中国也能享受来自欧盟各国的传统地方特色食品。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09,(12):19-19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总经理克丽斯廷·德莫尔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今年艺术节的目的,就是向欧洲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让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化。2009年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创办4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本届艺术节来说,没有比中国更好的主宾国了;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当今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27日至2001年2月25日.中国化部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了近4个月的”2000中国化季”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几乎所有的演、展项目都博得了法国乃至欧洲公众的由衷赞叹.古老而青春长在的中国化.在“世界化艺术之都”巴黎,散发出迷人而浪漫的芳香,倾倒了万千法国观众。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5-16
绚烂的窗花、火红的灯笼、巨幅门神……把展厅装扮得“年味十足”,欧洲小城提前感受到中国新年的喜庆。比利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国新年·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美术精品展》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展览,在比利时拉鲁维亚版画艺术中心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
10月10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比利时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她说:“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将向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欧洲人民展现中国的古老、现代、多彩和开放,为中欧文化对话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部国学舞台巨制《功夫诗·九卷》2009年11月5日开始其巡演的欧洲首站林堡省布瑞市,应雅克·加贝尔市长邀请,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参赞陈小明夫妇出席7日晚的首演式。布瑞市长向中国艺术家和使馆客人表示欢迎后,介绍布瑞市与中国扬州结为友城10周年的成果,谈及明年上海世博会时指出“这将是继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蔡武出席“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并主旨发言 2013年11月24日,“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的高级别官员率团参会。印尼总统苏希洛出席论坛的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31日,《启蒙的艺术》展览与“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及沙龙落下帷幕。一年问,展览总共吸引观众50余万人(次),通过5场论坛、9次沙龙与之相配合,让中国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启蒙之于德国、之于欧洲的影响。人们在走进18世纪后再回到当代,尽管“启蒙”在今天看来并尽不如历史上的那般高大全。  相似文献   

10.
鲜红的灯笼,传统的中国结,亲切的方块字……仍是寒冬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区信息中心,却洋溢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氛——借着《魅力北京》图片展的开幕,“北京文化周”自2月6日至2月14日的举办,为欧洲观众献上了一场包括北京民俗、中国茶楼、现代舞在内的京味儿十足的艺术盛宴,也为历时4个月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大句号。  相似文献   

11.
受一代年轻人青睐的动画片、漫画书及其衍生品,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据预测,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每年200亿元,仅其衍生产品的市场,每年可达100亿元以上。然而,这块偌大的“市场蛋糕”几乎被日、美、韩等国“切割殆尽”。2000年的一次对京、沪、穗3市的调查显示,当年3市14-30岁青少年完成的卡通消费达13亿元。但这13亿巨额卡通消费的资金分配却是:针对日、美的卡通消费为80%,针对欧洲和中国的港、台地区为10%,中国大陆不足10%,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中国有识之士深思——  相似文献   

12.
吕超 《世界文化》2009,(9):49-50
17至18世纪初,欧洲剧场里的“中国戏”流行不衰。其实这些戏的作者们对中国并无什么真切的认识,只不过是取来一个所谓中国角色或题材,借以演绎欧洲人的英雄美人故事。舞台上的所谓中国人往往拖着长长的辫子,戴着尖得像宝塔的小帽,以此取悦当时观众对异国情调的期盼。直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1735年)刊行后,欧洲戏剧舞台才真正开始体现中国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伟毅 《世界文化》2009,(1):I0001-I0004
版画的形成与发展是随着印刷、书籍出版的发展衍变而来的,和中国的雕版印刷最初为了佛经传播一样,欧洲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为满足宗教的需要。但由于受当时文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出现印刷术并随之产生木刻版画,较中国最早的木板印刷作品——唐懿宗成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约迟了700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虎年春节前夕。“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辐射的欧洲大陆,历经主宾国——中国整整4个月的文化“集束轰炸”,迎来艺术节闭幕前夕的压轴大戏:中央民族交响乐团的演出。  相似文献   

15.
10月5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方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长范迪安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艺术节是一次在海外全方位介绍中国文化的大型活动。与往届相比,本届艺术节的突出特色是视觉艺术展览项目的比重大大增加。主要原因,一是“欧罗巴利亚艺术节”是在比利时开展、影响力覆盖西欧、有历史传统的艺术节,主办方从往年活动中发现,欧洲公众对视觉艺术的喜爱不亚于舞台艺术。  相似文献   

16.
法国里尔的“伯拉特里”节裘荣庆编译无疑,今天的法国里尔市的“伯拉特里”节已经成为欧洲最神奇的旧货贸易日,一个欧洲的盛大节日。人们把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伯拉特里”节。这一天千千万万的“临时商人”和“正式商人”占领了里尔市的大街小巷,挤满了里尔大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4日,荷兰、英国警方与西班牙警方联合行动,在毕加索的出生地——西班牙北部的马拉加镇一举抓获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盗窃团伙。提起该团伙中的马尔·佩星与彼得·贝尔伍德,在整个欧洲可谓“大名鼎鼎”。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两位专偷地图的“超级高手”,足迹几乎遍布了欧洲各大图书馆。成功窃取了数千幅中古时期的地图。自2004华神秘失踪以后。他们一直是欧洲各大图书馆与警局联手寻找的对象,英国名的《观察家》杂志则形象地称他们是“偷世界的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康拉德偷学来的一些“招数”─—老舍《二马》解读王润华“康拉德在把我送到南洋以前,我已经想偷学一些招数”老舍在1924年夏天乘船到伦敦,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文,1929年夏天离开。离开英国後他先到欧洲去旅行,①然後到新加坡教书约半年才回国。②...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10,(4):58-59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从2003年起,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0-241
由上海美术馆主办的“解冻——上海美术馆藏1985~2010中国当代艺术展”于2011年12月29日~2012年2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上海美术馆历年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分为“自省/重构”、“观念/强化”、“自我/解构”3部分,从上海美术馆的视角审阅了近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到地上、从输入到输出、从实践到实验的摸索与革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