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该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已经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运用Simi Scout软件对樊振东在2014~2015年参与的20场比赛中接发球拧拉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樊振东接发球拧拉力量大、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刁钻,使用率非常高,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在全台全方位的拧拉,接反手位短球时拧拉使用比例最高,落点主要以对手的反手位为主;但在拧拉时发力狠、动作大、还原稍慢,且线路较单一。  相似文献   

4.
储进忠  李超 《乒乓世界》2012,(7):112-113
没有乒乓球技术的创新,就没有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目前世界乒乓运动正朝着凶狠、主动、变化的方向迅猛发展,其中近几年发明并得到完善的反手拧拉技术已经成为接发球的主要进攻与得分手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威胁性。但反手拧拉技术在处理正手位短球时,由于其移动幅度较大,往往会给反手位造成很大的空当或漏洞,又因为受到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横板正手一直无法拉出和反手拧拉一样有威胁的球。尽管国家队教练早就提出了正手拧拉技术类似的设想,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和训练,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2,(8):96-97
反手拧拉正手位的台内短球是直板横打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王皓的特长技术。当对方发球到他的正手位时,王皓通常通过拧拉来衔接后面的技战术实施。由于握拍法的“灵活天性”,直板运动员在拧拉时往往可以利用手腕释放更充分的爆发力,使出球更具威胁。而一旦对方再将球回到其反手位,王皓便可以利用反手快撕来形成杀板。在这两板球的衔接过程中,除了来回的步法非常关键之外,击球时的拍形调整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3,(4):90-91
马琳——当今乒坛最具代表性的直板左推右攻运动员,他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打法的技术。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自己的风格。本期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马琳的艺术乒乓。最近几年,反手拧拉逐渐代替了许多台内技术。尤其在处理正手位短球的时候。也有很多选手直接采用反手拧拉。因此,反手位的急长球也就成了一项牵制拧拉的手段。本篇图中,马琳偷袭许昕反手直线急长球得手。这板发球的突然性很强,马琳在接触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出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7.
王皓的直板反手拧拉堪称世界一绝,但随着逐渐被大家适应,他不得不在原有的接发球手段上改良创新。本组图所展示的就是王皓在反手台内拧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超强的手感吸短球的接发球技术。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4,(12):80-81
第三组技战术图解非常特别,许昕发球后,崔庆磊到正手位用反手将球拧拉到许昕的反手位,许昕侧身进行反拉,他使用了一个很奇特的动作——翻按。崔庆磊的这板反手拧拉旋转不是很强,手腕动作用得偏少,主要是以托拉为主,所以球落台后的弧线很低,速度相对比较快,许昕想要反拉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9.
本组图展现了王曼昱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是反手拧拉,第二板是反手快撕,这两项技术是女子打法男性化的代表动作。王曼昱的反手拧拉动作非常标准,通过肩和肘的支撑保证动作稳定;手腕直接发力摩擦制造弧线;手臂利用离心力制造足够旋转。第二板反手快撕是直线球,所以击球点稍微有些靠后,目的是让出充分的角度,如特写图10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曼昱有一个转腰的动作。她在调节手上动作时,还加了一些侧抹的成分,充分利用摩擦制造侧旋,从而改变了出球线路。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反手位率先发动”逐渐在比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愈发成熟的台内拧拉技术几乎代替了摆短、劈长、甚至正手挑打等技术,提高了回合节奏,使比赛更快进入到相持阶段。本篇,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国内外高手是如何运用反手拧拉率先发动进攻和组织战术的。  相似文献   

11.
邹毅超 《乒乓世界》2014,(2):104-105
随着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接发球方在面对台内短球或抢拉难度较大的半出台球时,手段已演变为了以反手台内拧拉为主,摆短控制为辅的新技术体系,这一点在男子比赛中尤为突出。在这种技术环境下,三段分析法原有的分段界定标准和得失分统计方法,在定义、归类拧拉后的第四板性质,统计拧拉后第四板得失分时会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所重视。虽然这项技术还不够完善,但它却代替了许多台内球的处理方式,在实用性和杀伤力上,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双打拧拉比单打好用 在单打比赛中使用反手拧拉有两点弊端:第一,处理正手位短球日寸,站位要提前做一些调整,但很容易被对手抓住反手大角度的空当。在使用比率上也会和正手台内技术形成矛盾;第二,在和下一板衔接时,会受到一些局限,这点需要针对选手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3.
张继科的反手技术堪称世界一绝,他凭借超强的爆发力,时常利用反手发动在比赛中占得先机。本组图展现了张继科利用拧拉为自己创造侧身机会,继而实现得分的套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录像分析法对王皓、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运用及得失分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反手拧拉技术的创新,接发球直接得分率明显提高。2)王皓、张继科使用反手拧拉得分率高于失分率。3)王皓、张继科使用劈、摆技术得分率低于失分率。4)王皓、张继科接发球在比赛接发球轮次总得分率高于失分率。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14,(11):92-93
本图解是丹羽孝希上步在台内进行反手拧拉后,接反手快撕直线的技战术组合。相对于第一组来说,这组衔接更简单一些,所以丹羽孝希在衔接中还特意注重了落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4,(8):85-87
郝帅接发球时把球摆到了樊振东正手偏中间的位置,樊振东准备采用反手拧拉进攻,但出手瞬间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把球拧出去。他先是通过步法调节找到了合适的击球点,随后如图7,他继续下压重心,调整身体的击球方向,为后面的晃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发球要够胆     
发球在乒乓球中是唯一一项能够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技术,其作用非常关键,但时下反手台内拧拉的技术非常具有攻击性,代替了许多接发球的技术,提高了接发球的质量,甚至将接发球的优势扩大并明显超越了发球。为了破解反手拧拉的技术,在现在的高水平比赛中大家经常能看到运动员偷袭急长球。这项技术带有很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男子比赛来说。一旦意图被对方识破,后果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8.
巅峰对决1     
韦睛光 《乒乓世界》2007,(9):104-105
王励勤在男单半决赛中遭遇柳承敏,后者步法敏捷,进攻犀利。王励勤在比赛中盘使用了很多反手台内拧拉,然后转入相持的战术——先调动对方至反手位大角,从而形成主动相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3,(2):106-107
大幅度引拍 反手拧拉技术很注重手腕的力量,引拍时的幅度一定要够大,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从而把对方来球的旋转抵消。出手时,虎口可以多用一些力。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6-109
处理台内球的技巧有很多,除了摆短、劈长这些控制手段,还可以直接进攻。而台内球进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科贝尔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以及马龙的反手台内直接挑打,这些都是反手进攻技术中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将佩尔森的反手台内拉球,他的台内拉球极具攻击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向他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