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益繁盛的同时,艺术品造假猖獗、赝品泛滥、知假拍假的问题已呈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危害最重,影响最大、最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2.
刚刚跨进市场经济门槛的中国,即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为人民群众诟病最多的艺术品市场制假、售假、拍假问题尚未解决,以打假为己任的艺术品评估鉴定专家又面临“谁来鉴定评估鉴定专家”、“评估鉴定证书要打假”的呼声。对于饱受“假”的折磨、“毒”的坑害的社会公众,他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问题的解决仅有义愤填膺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艺术品领域的立法始于1994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在中外艺术品市场深入调研中,对艺术品领域的立法思路几经调整,随着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管理实践的积累和管理制度的探索,对该领域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渐形成起草《艺术品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4.
《2014年艺术品秋拍市场分析与投资攻略》 对于那些已然深谙拍卖市场“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运动规律的市场参与者而言,“高潮之后必会有低谷”的经验让他们轻松猜中了2014年这场拍卖故事的开头,但却难以意料或说无奈于这个故事的未完结尾——临近2014年秋拍之时,艺术品市场仍处于低谷。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纽约苏富比秋拍会上张晓刚的早期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和《血缘:同志》,分别以2372.31万元和2071.635万元成交。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疯狂”,刺激众多画廊纷纷开业,北京798、草场地、观音堂等地,聚集大大小小上千家画廊。记者在“2008艺术北京”采访中发现,急速发展的中国画廊业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气浓厚,一、二级市场次序颠倒,作为二级市场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越俎代庖”,挤压着一级市场画廊的空间,加上国外画廊的纷纷进入,使许多画廊开业不久便“关门大吉”。  相似文献   

6.
1958年,中国最后一个拍卖行在天津关门,标志着曾在中国延续100多年的拍卖行业帷幕的落下;计划经济靠计划配置资源,不需要拍卖行业。斗转星移,光阴弹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早经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的广州,于1986年率先成立了拍卖行;1992年拍卖行业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伴随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艺术品拍卖迅猛发展,成为文化领域独领风骚、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独领风骚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拍卖行业高增长、高利润、高歌猛进的时候,由于起步晚、发展快、数量多造成的诸多矛盾集中凸现,而为社会各界垢病最多的则是拍假和假拍的问题,甚至导致拍卖企业诚信危机,拍卖行业形象严重受创。  相似文献   

7.
艺术品市场活跃繁荣的发展态势,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范,以推动艺术品创作与市场流通的全面、协调、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临近新年,2008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伴随金融危机进行。 随着2008年秋季拍卖落幕,金融风暴对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中国嘉德、北京华辰等国内主要拍卖公司与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知名拍卖会秋拍的“缩水”,无可避免地宣告收藏市场“寒冬”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曹蕾 《文化市场》2007,(1):43-43
面对文化市场的一些“顽疾”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苏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调整思路,从侧重打击转向“打建并举、重在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在音像市场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网吧管理、演出市场改革、文化市场执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使全省文化市场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4月中旬。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在江苏召开全国音像市场管理江苏经验交流会,刘玉珠司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江苏省近年来在音像市场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及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将江苏经验总结为“思路明确、真抓实干”8个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书画艺术品的营销成败决定着书画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作为书画艺术品追求者和管理者,考察书画市场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认为书画艺术品的生产者(创作者)和经营者是书画艺术品营销的主体,它们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书画艺术品与其它商品一样,在书画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科学掌握这种特殊商品的市场规律.注重营销策略,尤为重要。同时,还必须具备“时代意识”、“市场意识”和“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1.
艺术品市场属于文化产业业态,不仅涉及生产、流通、金融、信息、管理等领域,且与艺术生产、评估、鉴赏和收藏密切相关。漫步新加坡艺术品市场,中国的字画、工艺品、古玩……琳琅满目,吸引众多顾客。就某种意义而言,新加坡的艺术市场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本文从中国和新加坡艺术品交流的角度,分析新加坡艺术品市场的成因、现状和前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精彩纷呈,波澜不惊。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在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理性而直接地指出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还强调,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历史上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叫做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注意研究,对它的正面和负面都应该研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它的正面。与专制主义结合,作为君主的治国工具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现代法治有性质不同,是它的负面。这正负两面都应该研究。如果因为“文革”中发生过“批儒评法”,而放弃研究法家的法治,把这份文化资源弃置不用,是很可惜的。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作出几点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9,(8):91-92
中国首家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揭牌 7月1日揭牌的北京华彬艺术品产权交易所,系中国首家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其与权威的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发布的“华彬艺术品市场指数”,将全面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走势的指数系统。  相似文献   

15.
“限奢令”下,市场折射我国表面红火的演出行业潜伏诸多不良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某些演出企业市场观念薄弱和运作能力缺乏。坐以待毙还是穷则思变?这道必解难题摆在所有演出单位的面前。如果说,以往在行政事业体制庇护下,还可通过国家拨款赖以生存,那么新形势下突出重围、打破窘境,需要的是转变观念,针对市场需求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以致曾是王公贵族、人雅士把玩的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之家。由此,一个活跃、繁荣的艺术品市场正在迅速形成,但相关法规和规范措施却相对滞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全面地解读有一定难度。本仅就艺术品市场的环境、主要任务和管理措施略做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汤雷 《文化市场》2001,(1):35-36
自国家全面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以来,文化市场中违法行政、违法管理的情况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文化市场在执法人员的辛勤维护下,逐步朝着繁荣、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文化市场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执法作为管理的重要于段,其目的不仅仪在了为管理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管理来达到繁荣的目的,从而促进整个文化市场的发展。要达到繁荣,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用执法来达到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目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应该做好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所谓艺术品投资基金,指的是根据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运作,以艺术品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独立核算,以获得投资收益的艺术品理财服务。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人们的谈资中添加了美元贬值、世界财富扩大和不断涌现的买家对艺术市场的影响等内容。看似毫无关联的股票、地产等投资市场的动荡与下挫,一定范围内对艺术品的交易竟然产生负面的影响。2006年底美国道琼斯指数的下跌,导致纽约苏富比秋拍的重要标的流标;而对于一线交易场所的画廊来说,却无太大影响。在部分买家资金被套牢的同时,又有新人将其他领域的投资转向艺术品交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世界金融名城伦敦在艺术品投资市场独领风骚经年有余。英国民众悠久的收藏传统、英国政府优惠的税收政策、艺术市场高额的投资回报、伦敦相对集中的艺术院校、相关配套完善的市场机制及各类专业的投资服务,让艺术品在金融城——伦敦身价百倍,散发无穷魅力,对中国培育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提供有益借鉴。文献搜集、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均有助于条分缕析伦敦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历史与现状,为完善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