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文化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各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不断地加强和发展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和土耳其两国文化关系密切。有力地增进两国人民问的了解和友谊。时至今日,文化已经成为两国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对外交流概况 2004年上海市文广影视交流项目全年出访达457批,3157人次:其中赴境外拍片、采访达82批,304人次;文艺院团赴境外演出五113批,2081人次,演出场次为757场;业务谈判、参加国际多边会议等达211批,642人次;全年共引进532项,11142人次,其中:引进境外文艺团体来沪演出625场,涉及285个表演团体,7185人次;在商业娱乐场所演出的境外商业乐队达275个,3215人次;邀请境外影视制作公司来沪暑访、拍摄影枧剧(包括短片)共188批,832人次。国(境)夕政府代表团来访28批,187人次。其中,部长团9批,47人次。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5-27
2011年,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对外文化T作主动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外文广影视工作大局及上海的外事外宣和文广影视建设,共完成项目数923批次、13417人次。其中,从同(境)外引进项目601批次、10057人次,包括接待13批次、70人次的外国政府文化广电代表团的来访,含部长级团组5批、30人次;向国(境)外派出项目322批、3360人次;  相似文献   

4.
对外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概况2012年.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围绕国家整体文化外交和对外文化工作大局,按照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是1992年经甘肃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文化经济实体。公司隶属甘肃省文化厅,主要职能为对外宣传、介绍甘肃省文化资源,组织甘肃省文化艺术精品赴境外举办演出、展览;接待国外各类文化艺术团体来甘肃省演出、展览、参观考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双边、多边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圆满完成政府和民间的各项对外文化交流计划,为促进甘肃省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贡献力量。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教育科技考察与交流;各类特种文化旅游、考察与观光;…  相似文献   

6.
2014年1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50年前的这一天,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4月10日,两国同时宣布大使任命;5月31日,法国首任驻华大使吕西安-佩耶向刘少奇主席呈递国书;6月6日,我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呈递国书;16日拜会蓬皮杜总理。中法建交工作圆满完成,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开拓了新局面,在国际社会引发核爆炸似的轰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向世昂各国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全面深入地开展文化交流,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文化交流自身,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各国人民敞开心扉,让各国人民看到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共谋发展的真挚情感和真诚期待、“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化交流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先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由于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各种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产生的差异,决定和吸引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文明昌盛、经济繁荣、科技进步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各国家都不断地彼此学习,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吸收新的血液,增加新的内涵,从而使各种文化不断呈现新的面貌,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进行文化交流,须有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就是以我为主,独立地、平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从自己民族的需要出发,自主抉择,把他山之石拿来为我所用,以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上,有过主体意识很强,把异域文化拿来为我所用的时代.我们从异域拿来宗教、哲学、音乐、舞蹈、美术,包括吃、穿、用的东西,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有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拒绝异国文化的时代.继之而来的是被撬开嘴巴、硬灌下别人送来的苦酒的时代.在落后的封建主义同资本主义交锋中屡战屡败之后,中国的许多人丧失了主体意识,产生了奴化思想,对异国文化也由视之如草芥变为奉之若神物,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甚至把别人的痈疽当作宝贝,主张全盘西化.以后,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昂首挺胸、主体意识极强的新时代.当然,也出现了极左的、对异国文化不能正确区分对待的问题.当前,时代的变化,使我们有条件更自觉地树立主体意识,清除极左的影响和奴才意识的残余,积极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47-I0047
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是沪上社会、经济、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及特色文化团体组成从事公益性活动的社团,以弘扬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建设为己任,协会以戏曲和书画艺术为平台,与海内外相关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开展交流合作。2011年,协会与市委宣传部,市老干部局,市文联共同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展》,组织老干部书画爱好者和中青年专业画家赴江、浙红色革命圣地采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呈现新的面貌。新形式、新方式、新手段的创意运用,更加彰显中外文化交流多方共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追求品牌精品化与规模化来看,四川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川菜、川茶、自贡彩灯、三星堆、金沙文物、杂技、川剧、藏羌彝民族歌舞、民间工艺、交响乐等为代表的对外文化品牌。应重点打  相似文献   

13.
南京做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东吴时期(公元222—280年),朝廷曾派康泰、朱应出使海南诸国和南洋群岛,先后出访了一百多个国家。在东吴使者出访以后,有些国家也遣使回访。如公元243年,扶南(今柬埔寨)国王范旃曾派使者送来一个乐队,东吴国君孙权,在皇宫附近造了一座“扶南乐署”,让东吴宫女学习优美的扶南歌舞。南朝时期,对外交往大为增加。从东吴到南朝(公元42O--589年),扶南曾先后遣使来建螂和建康(今南京)30多次。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天竺(今印度)、波斯(今伊朗)。朝鲜半岛以及日…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6-96
2010年9月25日,由韩国陶瓷文化协会、中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驻华韩国文化院主办的《交流&陶艺共感——中国宜兴紫砂壶和韩国陶瓷北京展》在驻华韩国文化院拉开帷幕。韩国驻华大使馆柳佑益、韩国陶瓷文化协会理事长姜庆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中国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是其五十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及思维活动中共同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其间,虽有曲折和倒退,但现其总体,她始终随着时代而前进,显示其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动和自我更新的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以坚定的自信,坚守自己优秀的传统,同时,她又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不断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丝绸之路的开辟…  相似文献   

16.
四月初,本刊记者采访了美国驻华使馆新闻久化处负责人礼为廉(自治区、直辖市)级博士374见面时,我听孔先生中文说得很流利,想赞美几句,但未待我开门,他便首先对本刊的前途是否会受到此次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表示了关注。他说,美国新闻总署三四年前也曾搞过机构精简和经费压缩。结果,该署所办几种对外发行的杂志被迫停刊,唯有《交流》(在华发行的中文季刊)得以保留。这说明美国政府对美中文化交流多么重视。孔先生刚到任两周。但他与中国文化结缘已久。他不仅曾在南京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在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担任过文化官员,…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工作重点转移至社会主义建设,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此时,距打倒“四人帮”仅两年多点儿。  相似文献   

18.
4月28日,“文化交流贡献奖”颁奖仪式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来自10个国家的获奖个人和机构代表颁奖并致辞。文化部部长蔡武宣读颁奖辞。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平、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等出席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9.
10月20日,走进布鲁塞尔市中心的特罗皮斯姆书店,一眼可见显眼位置的法文版余华小说,其代表作《兄弟》《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悉数在列。当晚,中国作家余华在此与其40多位“洋粉丝”进行深入而热烈的交流探讨。从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到每天的写作时间;从中国当前的发展到新书《兄弟》的出版……一个个问题拉近了读者与作家距离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古已有之,中华民族不断吸收融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藉以丰富、滋润、发展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志士仁人、高僧学者,将汗水甚至鲜血洒在中外文化交流路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佳话和遗迹。从秦汉辟丝绸之路到晋代法显南亚之行,从唐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到明郑和七下西洋,连绵不断的中外文化交流将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和乐器带到许多国家,同时引进南亚的佛教、中亚的乐器、非洲的珍禽、中东的伊斯兰文化,显示中华民族开拓文化、发展友谊的伟大智慧和包容兼蓄的壮阔胸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