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阐述了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启动的科学意义 ,并就 4 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围绕青藏铁路建设所进行的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 ,就目前青藏铁路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青藏铁路唐古拉车站至当雄车站的实际情况,分析这段雷暴活动情况及沿线高原冻土地区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青藏铁路防雷安全存在的各种隐患和急需整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藏民俗文化的影响,探讨了西藏民俗文化如何应对青藏铁路对其产生的影响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冻土作为青藏高原最常见的铁路地基材料直接影响铁路的稳定性,如何处理好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高寒冰量地基处理的关键所在,通过青藏铁路高寒冰量地基处理的施工实践,总结了高原冻土区爆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多年冻土的基本特征,评价了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工程现象及其危害性,阐述了青藏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区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提出了在新的条件下针对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进行综合保护措施的观点和对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进行终生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宗巴 《西藏科技》2007,(8):10-11
本文论述了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交通设施落后是制约西藏经济及西藏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本文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西藏企业的现状,提出西藏企业应依托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之优势,在融资、人才及规模等方面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国朋 《西藏科技》2006,(7):19-20,25
青藏铁路是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高原生态平衡是青藏线建设工作的重点。植草防护铁路路基边坡可以恢复因铁路建设对原有植被地的破坏。本文着重介绍青藏铁路路基边坡植草的试验及种植、养护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检索查阅多年来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勘察设计经验,就热棒技术特点及其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吴曦 《西藏科技》2007,(8):14-16
本文分析了青藏铁路通车对于整个中国的意义和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并对西藏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苟天胜 《西藏科技》2007,(4):59-61,72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藏铁路冲刷防护补强设计工程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为以后施工该类型情况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05,(2):58-58
31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拱与南北两侧钢拱合拢,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钢拱架设全部建成,这也标志着全桥施工基本完成。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位于拉萨市,是青藏铁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桥长928.85米,是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浅谈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自治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基斌 《西藏科技》2005,22(6):49-51
本文论述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自治区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决定作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青藏铁路施工的具体情况和施工环境,详细介绍了新建青藏铁路第33标段铺架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具体包括大件运输、材料的倒运、施工技术改造、医疗保证措施、通信保障措施等铺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气象服务在青藏铁路运输行业中的作用及效益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始建设并开通以来,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就为青藏铁路西藏段提供了汛期、季气候预测、旬、侯和每天2次的天气预报服务,季、逐日天气实况服务.同时,在天气情况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区气象台还积极制作特殊时段的专项预报,为青藏铁路成功运营提供有力的气象信息保障服务.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性专项气象服务,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就气象服务对铁路运输行业的作用及效益,进行了专项调查评估.经分析认为,铁路运输行业更加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重大专项服务、气象实况和雷电防护服务;大风、降雪、强降水、地灾、沙尘等灾害性天气是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目前铁路业对公众服务满意度较高,但专项气象服务在针对性和敏感度上还有一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张浩 《科学中国人》2007,(2):138-139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青藏铁路向西挺进的征途中,曾经两度下马。她的难于建成,不仅仅因为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高原550公里多年冻土的筑路难题,也似一头拦路虎守住高原的静谧。而经过数十年来我国几代冻土科学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高原坚守,绵长的铁路线终于破冰西进。黄小铭研究员为之付出了40年的光阴。  相似文献   

17.
蔡小林 《青海科技》2005,12(6):47-49
本文介绍了青藏铁路GSM-R通信网络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展示了GSM-R系统在我国铁路通信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建筑业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伊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重大决策,使西藏280多万各族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这不仅是西藏几代人的企盼,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青藏铁路通车必将造福于沿线各族人民,造福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0.
史真 《今日科苑》2006,(10):55-56
2006年7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青藏铁路——这一天,首都北京首次开出奔赴拉萨的旅客列车。就在人们将搭乘“氧吧”列车登上雪域高原的前夕,一位身在北京的老人最感欣慰。他,就是在青藏铁路先后修建的48年历史中,坚持25年多方奔走、执著一生的8旬老将军阴法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