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指对某些类属边界不清晰和形态不确定的事物的表述或者人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具有模糊概念的语言单位进行表述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就好比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这景色是模糊的,但那田田的荷叶、袅娜的荷花却又能看得出来,说得清晰,而塘上的荷叶、荷花却又难以历历可数。中学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1.模糊语言审美表达的具体形态意象美。模糊语言赋予抽象的事、理以具体的意象。这种意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妙在有无虚实之间,给人一种意象美的享受。鲁迅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在《阿Q正传》中被运用得出神入化,读者无不拍案叫绝。鲁迅先生用了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模糊语言,极大地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效果,起到了精确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通观全篇的语言,具有含蓄、凝炼、婉而多讽的喜剧风格。鲁迅先生在文中对病态社会及病态国民的冷嘲热讽,深刻地揭示了阿Q这个典型形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Ⅰ卷(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题。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小说、散文中,常有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作者往往在貌似闲笔的有限笔墨中,隐着丰厚、深刻的内涵,从对其小说、散文的个例分析,我们可看到鲁迅语言的精粹、笔墨的经济、内涵的腴厚。鲁迅堪称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精当深邃,“表现了我国现代语言的最熟练和最精确的用法。”(引自1951年6月6曰《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而且,他的著作中模糊语言的使用相当普遍,这是鲁迅独特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鲁迅作品中的模糊语言,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所说的模糊语言,决不是指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的言词。目前,人们对模糊语言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通常的看法是:外延具有不确定性,含有较多边缘成份,但它的中心部分则还是确  相似文献   

7.
经济写作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与“精确”并不相悖;在使用精确语言无法准确表经济现象时,就不是不使用模糊语言。经济写作只有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才能提高表达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品的艺术力量,诚然在于深邃的思想,而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则依赖于高超的表现才能。这种高超的表现才能,则应首推逻辑判断的能力。鲁迅先生是深通逻辑的。他在作品中,尤其在那大量的匕首投抢式的社会论文——杂文里,对判断的运用是那样纯熟,那样广泛,那样精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语言逻辑上,鲁迅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鲁迅先生精深的判断,来自他那“明确的判断力”。他认为:“批评一个人,得到结论,加以简括的名称,虽只寥寥数字,却很要明确的判断力和表现的才能的。”鲁迅先生“明确的判断力”来自何处?来自他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化、对艺术等等“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获得惊人的深刻认识,进而作出确切恰当的判断。鲁迅先生对于  相似文献   

9.
为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你好”表达敬意。“万岁”与“你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你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文中,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这除了鲁迅作品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时代背景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难度造成的,如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字斟句酌、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运用,对文字表达效果的刻意追求等。《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中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的一篇,但其中也有一些句子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这里挑出一些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在典范公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所使用的外延清晰、内涵确指的词语.大都概念具体.表达精确;又发现使用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词语,虽然意思模糊、抽象.表达印也准确恰当.这是为什么7事实k.‘“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客观【: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模糊事物、模糊概念,反映到人的大脑里,就相产生了模糊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信息载体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当然就有根有派了。应该说:“模糊性既是思维的自然属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美]查德《模糊集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确使用精确语言或模糊语…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模糊语言的性质看,可分实用性模糊语言和艺术性模糊语言。试分别谈谈。实用性模糊语言是一种说话环境中使用的表达上不确定、理解上富有弹性的独特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把话说清、明白和准确,“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和场合中又不宜把话说得太死,因而倒需要特意采用用模糊语来表达,使交际双方对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有个灵活理解或解释的边旋余地,这是一种语言的策略”(刘焕辉《言语交际学》)。也就是说,模糊语言的“策略”就是一种说话技巧即分寸、…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中语言的运用出神入化,读之每每令人拍案叫绝。这主要是由于鲁迅先生用了具有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模糊语言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起到了精确语言所达不到的作用。因此,整篇小说的语言具有含蓄,凝练,婉而多讽的喜剧风格。一部《阿Q正传》,只有两万多字,可是“似乎”这个模糊词语的反复使用却不下二十次。有的单独使用,有的连续使用,有的同其他副词互用,虽用法不同,但由于恰当地运用了这个模糊词语,便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阿Q浑浑噩噩的思想性格特征、行为状态,以至人物形象形神毕肖。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中,当阿Q被王胡扭住辫子,…  相似文献   

14.
唐华 《文教资料》2006,(1):183-184
模糊语言“指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辞海》)。长期以来,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都尽量追求精确而避免模糊表达,并认为精确是语言表达鲜明性、生动性和艺术性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过:“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事实上,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模糊性的认识还不够。波兰语义学家沙夫在《语义学引论》中指出:“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办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鲁迅《书信集》中所有的“谓 于”(谓词性成分 于)用例。从其结构类型、“于”的功能及使用频率方面来说明谓词性成分后的“于”在《书信集》中的运用情况及其对语言口语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修辞,是关于语言运用的学科,它研究怎样挖掘语言的潜力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鲁迅先生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现行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中所选鲁迅先生的各类作品甚多,其作品中的各类修辞格的运用也非常精当。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重点讲授分析,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鲁迅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中学浯文课奉中鲁迅作品的一些修辞格的运用作粗浅的例说。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是指对某些类属边界不清晰和形态不确定的事物的表达.或者人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具有模糊概念的语言单位进行表述的语言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语义信息具有多种解释或没有确定解释的语言。模糊语言不仅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口语中.而且经常出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确切,是文章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基础。这个问题毋庸多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不使用确切的语言而常常使用一些模糊性语言来表达某种模糊意义进行交际。模糊语言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 比如,“那个高个子是工人”,“他一会儿可能来”。这其中的“那个” (到底是哪个,什么名字)、“高个子”(1米几?)、“工人(哪个厂的,什么工种?)“一会儿”(几时几分?)、“可能”(到底能不能?)的语义都是模糊的。 再如,清晨——中午——黄昏——傍晚——晚上——夜间,这些语义也很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无法准确划分的。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清晨”,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晚上”,不好统一划定一个界限。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鲁迅的作品十分注重语言的运用。他的小说 ,往往寥寥数语 ,画龙点睛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而且能用确切的、恰如其分的词语表达出所需要表达的内容 ;同时他又将语言具象化 ,显示出高度的生动性。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小说 ,篇篇都反映了上述特点。契诃夫曾说过 :“简练是天才的姐妹。”我们在多次阅读鲁迅的小说之后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特点 ,鲁迅小说的语言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 ,句中无余字 ,篇中有余味 ,善于少中见多 ,以少胜多。他善于简短地、明了地、朴素地把思想形象化 ,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及其礼貌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是礼貌表达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交际中,人们为了遵守“礼貌原则”,可以便于使用模糊语言来维护双方的面子,使交际顺利进行。本以模糊理论为出发点,利用“礼貌原则”分析了模糊语言中的模糊限制语,模糊范畴识别符,本身意义模糊的词语在交际中的礼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