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复合词构词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汉复合词构词的隐喻类型,并指出了复合词构词隐喻在英语和汉语的共性和个性及其中的动因,研究发现,复合词构词隐喻不仅是一种构词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表达了一种客观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识;英汉复合词构词隐喻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英汉复合词隐喻机制基本相同;英汉都是名词性隐喻居多;两者的差异体现在:英语隐喻复合词基本以暗喻性为主,汉语明喻性复合词占多数;汉语的新造词多于英语,但英语的隐喻复合词比例要高;最后指出,英汉复合词构词隐喻的存在有其自身认知理据,主要体现在图形-背景理论。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偏义式复合词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作为合成式复合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从认知语言学"凸显"的角度入手对偏义式复合词的构词理据进行分类探析,以期对以往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汉在复合词的构词形态和内部结构方面有不少相通和不同之处。本文利用比较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英汉复合形容词的形态构词特征,结合张维友的观点,将英汉复合形容词分为以形容词、名词以及动词为中心复合形容词三大部分进行讨论。有助于英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并熟练掌握复合形容词,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关于复合形容词的词汇教授,同时为相关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论文首先介绍复合词的定义和分类;其次逐步分析汉语复合词和英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最后通过对比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得出结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还有逻辑因素;英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更多的是句法关系。究其原因,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造词形式凸显意合原则;而英语则是形态型语言,更多地采用形合的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5.
英语主要通过缀合法派生构词,汉语也有类似于英语的前后缀,但数量极少,主要通过单纯词复合构成复合词。本文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的构词方式,旨在从词汇形态角度说明汉语是分析型语言,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相似文献   

6.
"流氓"是由上古汉语单音节词"氓(meng)"语素化而来的,并描写了"流氓"的语义结构,分析了构词理据。分析汉语中理据性较强的复合词时,需要考虑汉语"不依赖于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一基本特征,从意义着手,得到形式上的验证,将意义与形式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复合词中的能指投射现象是指非线性的汉字的结构方式在汉语复合词结构中的类似映照。汉语言文字体系中的造字原则与构词原理有着系统性的对应关系:象形字对应于单音词,指事字对应于派生词,同体会意字对应于连类并举式复合词,异体会意字对应于整合化合式复合词,以形符为基础加声符的形声字对应于离心辞,以声符为基础加形符的形声字对应于向心辞。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英汉广告语篇中的构词法运用有一定的特色。研究发现,能力最强的构词手段是词缀法和复合法。英语的词缀远比汉语丰富,用法也更灵活。联合式复合词是汉语独有的结构。英语的复合词的结构相对松散和自由。广告人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采用拼合法、截短法、首字母缩略法和临时构词法创造出大量的商标词和生造词,由此形成广告特殊文体风格。拟声词的使用也使广告更富感染力;叠音词是汉语广告的一大特色。本研究有助于对广告语言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对广告创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探讨复合词的构成,认为隐喻、转喻在复合词的构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汉英语N+N复合名词隐喻、转喻构词理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它们的异同,初步地阐释了汉英名+名复合词的构成及其共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次序扫描"理论,本研究聚焦考察汉英NA复合词的构词理据与句法异同,并试加以认知语义阐释。本文通过研究发现:1)汉英NA复合词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其中内嵌名词表示某种状态,而其形容词后缀则体现其性质,性质的程度由状态决定;2)两者句法上以作表语和定语为主,作状语和补语次之;但汉语NA复合词多做定语,句法功能负荷量更强,句法制约性较弱,而英语NA复合词多做表语,句法功能负荷量相对较弱,句法制约性较强。两者异同是汉英民族认知识解和次序扫描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除单词构词外,复合词构词也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句法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复合词构词的一些特征,对英汉语言的掌握与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英语和汉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语言在构词方面的主要特点。指出英语的构词以派生法为主,形合是其主要的特点;而汉语的构词则以合成法为主,意合是其主要的特征。了解英汉不同的构词特点有助于英语的学习者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从三方面进行英汉形态理据词的形态构成对比分析:英汉共有的形态理据词的构成方法对比;英语中特有的形态构成方法、转化法、拼缀法;汉语中特有的形态构成方法、重叠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英语是综合语,注重表形,其特征是通过运用形态上的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形态理据性较强;汉语是分析语.注重表意,其特征是通过语序及虚词的方式来表达语法关系.文字理据性较强;通过分析英汉形念理据词在形态构成上存在的某些共同属性与差异。引起学习者对英语相关形态理据词的更大的注意,从而加深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相似文献   

14.
英语复合词的语义理据既表现在复合词两个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也表现在复合词整体词汇意义与其所指意义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复合词的这两种语义关系说明,英语复合词的语义理据是构成复合词和理解复合词意义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透视英汉思维方式,突破英语学习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英汉思维方式对比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字构词,词语表达,行文遣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在思维层面的规律,帮助大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突破大学英语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对俄汉语植物名称构词理据进行研究,将植物名称构词理据分为直接理据性和间接理据性。两种构词理据建立在以下特征基础上:外形理据、地点理据、功用理据、生态理据、时间理据。同时,对俄汉植物名称等值构词理据进行阐述,其中包括10对直接理据名称、12对间接理据名称。俄汉语中名称理据的等值现象反映了语言与客观现实,与人类思维规律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语言的基本词汇大致相同,但也存在差异,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对比英汉构词的异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研究首先简要回顾原型范畴理论的形成发展,归纳了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基本范畴、家族相似性、模糊边界等,然后通过列举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实例从原型范畴理论的某些特点出发对比英汉构词的异同,最后得出汉语更注重词语的意念范畴,而英语则更注重突出词的词性范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汉语中具有独特性的一种能产构词方式——反义构词入手,探讨汉语的教学本位问题。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反义复合词的穷尽性考察,我们发现,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两个名词素、动词素或形容词素分别组合而成的反义复合词大部分都是名词;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词义为词素义加合的反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最高,词义与词素义无明显关系或已经虚化的反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最低。这说明,在反义复合词的实际教学中,混合本位是最合适的教学观,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反义复合词的构词规律实行字/语素本位教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语义透明度低的反义复合词宜采取词本位教学法。我们认为,混合本位观不仅适用于反义复合词的教学,也应该被运用到整个汉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决定了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其不同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造成了英汉相应的词在词的音义关系、词义范围、词的搭配以及词的句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英汉相应的词之间只有一种部分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笔者把颜色词分为基本颜色词与复合颜色词,着重从构词理据(词义)和构词方式(词形)两个角度分别对汉语和英语中的复合颜色词进行分类。而后着重将汉语和英语中的复合颜色词在分类方法上进行对比,最后对汉语和英语基本颜色词的语法性质与功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