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的关系方面,则有不同的分析进路和视角。从根本上分析如何形成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差异而言,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甚至包括地理气候等诸多原因:但是,本文则试图从另个新的分析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原因.即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来反思中西法律文化,这样才能找到一个本源性的阐释。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分析.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则具有重要原因。通过对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就会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是如何形成以及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法律文化是各自国家、各自民族长期以来在人文、社会、意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对其法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精神认知。本文从法律文化产生的源头入手,探究“人本主义”在中、西方法律文化中各自的发展历程,探讨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吸取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体系中各自的精髓,为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法律思想既有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亦有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交融的产物。太平天国法律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以传统法律文化融合西方法律文化的先河,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法律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中西方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建立了独有的文化体系,然而,就法律而言,西方法学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还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扬长避短,加强与西方法律文化的融合.本文对法律文化的概念及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与融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期马克斯主义者在民国初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对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有所思考和研究,他们认为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重视工农大众和农村建设、大胆学习西方、融合中西法文化的精髓、铸造现代民族主义精神和强化国民的法律意识是启动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条件.他们对如何启动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思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认真反思的结果,也是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结果,在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天的法律文化的建设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中的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代表了古代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其中的法律思想也不同。造成它们法律思想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自然条件及生产方式、国家管理体制、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律与文化密切相关。主张对法律应从文化阐释的多元视角来理解,这是对以往关于法律知识是统一性的一元论观念的否定。关注和重视法律多元的问题,这对于外发型的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启示意义非凡,有助于我们摆脱对法律狭隘的形式主义的理解,在建构中国法治过程中,应当持辩证否定的态度做好本土法律资源的继承和西方法律制度的引进,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实现法律的“地方性知识”和“普适性知识”最佳契合,使我国的法治建设更加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8.
刘宇 《黑河教育》2011,(4):54-55
西方的法律与其宗教传统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为西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宗教的信仰对象以及伦理观念使得“自然法”观念在西方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西方法律的自身完善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近代的教会法对于现代西方法律的理性化、世俗化特征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形式上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西方现代法律虽然有着深厚的宗教根源,但已经越来越功利化。其中.继承制度对西方法律和我国法律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浅析教会法中继承制度的内容、评价,以及教会法继承制度对遗嘱权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每种法律文化的形成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同样也是如此。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非理性文化的观点是缺乏历史根据的,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只会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从,从而导致在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来社会实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沉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的研究是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前提,也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空间,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两位标志性的思想家为切入点,研究中西方在法律文化方面的差异。具体从五戒十善与礼治德治、“慈悲”与“仁爱”、和谐与无讼三个方面探讨孔子与释迦牟尼法律思想的相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西法律文化进行比较 ,阐述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 ,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 ,并列举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文旨在通过比较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反思 ,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活力的因素 ,加大与西方法律文化的交流 ,从而促进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的出版给中国学者进行跨文化知识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代中国法律的一整套形式化的知识都来源于国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传统法律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二者之间的沟通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目标之一。在无法脱开西方法律知识的境况下,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身,是从西方法律知识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被人们称为西方文化的基石,它们“对西方年轻国家文化的成长,犹如哺育婴儿的两只乳房”,可见二希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之大。那么,希伯来文化对西方文化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依笔者之见,希伯来文化主要是在宗教、法律和文学三个方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最大,本文试从上述三个方面作一简述。一公元1世纪前后,基督教诞生于散居在西亚、北非地区的犹太人中。最初,它只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女性文学生动地再现了西方各个时期特定时代的典型女性形象,并以其独特的文艺品质和蕴涵其中的法律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指向,为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演绎提供了最好的伦理阐述。基于女权主义文学与法律、伦理之间内在演绎关系,以法伦理学的视角,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演变,作文学的诠释,这会有帮于人们对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法理上的解析和说明,也将有助于我们用文学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来丰富对抽象的一般性法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传教士与晚清法制现代化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法律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传播的西方政法知识还是零碎的、肤浅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加紧渗透,中国封建法律思想营垒开始分化,导致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观念启蒙。19世纪60至90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受地理文化环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西方很早就开始谈论“自由”、“平等”等理念,表明古代西方法学家对个人主体权利的重视。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思想,可知“自由”、“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缺失,古代中国缺乏个人主体意识。因此,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个人主体意识以及促进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毛鉴明 《文教资料》2006,(21):63-64
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西方人一直深受自然法观念的影响,相信法律是由上帝或上帝之理性所造,是上帝或某种更高级的自然命定在俗世人间的体现。为何此信奉上帝之宗教能够对法律制度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法律文化的内核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从《圣经》的角度,来揭示西方法律文化的冰山一角,从而揭示法律和道德、宗教等上次建筑深层次互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法律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化的法律文化的构建应该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的特征,以法治为目标,以增强法律意识为核心,以农村法律文化的构造为重点来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20.
研究教会法离不开对罗马法的理解,中世纪罗马法的法律渊源融合构筑于教会法律渊源之中,这种协调合作的双法学法律理论体系被认为是正确理解了教会法.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会法学家的贡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塞维利亚的艾西多尔对基督天主教复兴初期教会领袖著作的传统分析和格拉济亚系统化、体系化地传承了<狄奥多西法典>和优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模式汇编出的影响后世的教令集得以证实.纵观西方法制史,教会法曾经长期是世俗法的仿效模式,是西方法律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欧洲的法律文化是一个由罗马法和教会法双法学影响下的法律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