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教师培训”的核心价值在于从工具理性的视角出发助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发展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然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培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教师培训”的核心价值、表现形态与关键应用场景。然后,文章从智能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性、培训数据采集的完备性、智能培训系统应用的接受性三个方面,探讨了“智能+教师培训”面临的挑战。最后,文章从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应用导向、系统组织实施三个维度,提出了“智能+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突破路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智能+教师培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矛盾破解三个角度,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后,文章重点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教育公平等方面催生出新的样态与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最后,文章从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伦理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3.
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智能技术拥有优越的算法和自主决策能力,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三大机遇: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自我发展、人工智能优化教学资源获取、人工智能驱动学生评估动态全面化。文章梳理了三种挑战:技术门槛与应用挑战、数据采集与算法伦理、角色定位与态度迷失。基于教师应用智能技术存在的问题,需从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坚定人工智能专业信念,树立教师人机协同信心;培育人工智能专业能力,建立终身学习的资源库三种路径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趋势和研究热点。为探讨AI赋能教师培训的教育意蕴及其实践向度,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培训理念和实践方式变革入手,分析AI赋能教师培训促使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培训目标指向教育智慧的生成和教师自身的完满发展,并在多元关联的知识域、主体域、智能系统中解析AI赋能教师培训的心理场与物理场、自主与规约、冲击与张力等问题,以及培训过程中所蕴含的多维实践意义及关系建构。实践向度上,提出应精准设置学习路径以实现长善救失,坚持实践导向支持对教学实践探索的螺旋上升,将智能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注重人性涵养以丰盈教师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量新兴技术进入乡村学校,尽管乡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得以改善,但技术依旧游离于乡村教师,没有很好发挥助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如何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吸纳技术,发挥技术对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成为乡村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为了更好地回应这一问题,研究基于技术吸纳的相关理论,澄清了乡村教师技术吸纳的内涵,发现乡村教师在技术吸纳过程中存在素养困境、动力困境、赋能困境等关键堵点,影响了乡村教师对技术的价值辨识、消化和创新应用,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技术和专业素养、唤醒乡村教师学习和消化技术的动力、提供强有力支持等手段来促进乡村教师积极吸纳技术,让技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数智时代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指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实现数智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夯实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技术赋能教育主阵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实践中,存在应用取向两极化、游离于教学目标、赋能欠缺科学性、鲜有智能化备课等制约因素。为此,坚持守正创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思维,从根本上厘清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的四个基本问题,即为谁赋能、赋能什么、怎样赋能和赋能如何。由此,构建出智能教师教育应然系统:一是育人目标为赋能定盘星;二是构建一致性的闭环系统;三是人工与智能技术相协同。  相似文献   

8.
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维要素分析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向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升级、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急需提升等诸多困境。从设施环境、教师素养、课堂生态、教育效能四维发展空间齐力着手,提出补齐信息化教育环境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路径,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应遵循公平与效率、优质与均衡、育人与育能的价值逻辑,而且应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将智能技术作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乡村教育教学赋智、资源赋值、治理赋能,最终打造融合式乡村教育群落、全域式乡村教学联盟、智慧型乡村教育场域。鉴于此,建设高质量的智能乡村教育体系,需要厘清乡村智能教育运行机制、形塑乡村教育数字治理模式、提升乡村师生多维数字素养、推进乡村智能教学体系建设,从而促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创新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构智能乡村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浙江省宁波市探索多元路径进行有效破解。一是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示范引领、多元培训机构协同供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落实推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二是依托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全员教师在地化培训、领军型教师精准化培养,形成覆盖全体乡村教师的序列化培训体系;三是通过建立动态补充机制、建构差异化补助体系等,建立惠师赋能的乡村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改革有效助推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乡村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教育评价在方法、内容和主体等多个维度都正在遭遇挑战,智能技术为解决教育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和新可能,但也有学者认为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是天然地带来教育的进步,可能会导致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师生关系的异化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从而促进教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评价也面临着这种困境,首先我们需要厘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智能科学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隐匿着伦理风险,呈现出主体地位消解与情感疏离、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发展异化、个人隐私泄露与权责不清等多方面的伦理风险样态。其生成原因在于其与相关主体的技术素养欠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自身的局限、伦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滞后等有着密切关联。为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伦理空间、“以术为用”增强智能思政的技术治理、“以法为界”构建智能思政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推进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成为热点议题。对此,文章首先梳理了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的变革历程;接着,文章从度量、空间、反馈、管理四个层面阐释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的技术逻辑;随后,文章依托此技术逻辑,从上述四个层面阐释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的实践困境;最后,文章从标准规范、空间设计、精准反馈、信息治理四个方面提出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的推进策略。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突破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的实践困境,使乡村教师研修质量监测顺应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趋势,并为推进乡村教师研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在全球引领了新一波技术热潮,并对教育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开创教育行业新纪元。本研究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对“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分析,梳理研究现状,通过聚类分析归纳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四大视角,包括中观层面的行业变革以及技术应用,以及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主体,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变革的影响,包括智慧教育的赋能路径、智能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智慧课堂的创新探索等;二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包括ChatGPT等应用推动教学效率提升、大数据教学模型构建、在线教育体系构建等;三是推进人才培养和知识学习方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带来观念和实践的变化以及对知识学习途径的创新性影响;四是人工智能对教育主体的影响,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义和塑造,学生角色要推动自主、个性化、混合和泛在学习,低年级教育要利用人工智能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最后,人工智能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需要制定算法向善和数据向善的伦理准则,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监测与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来构建人工智能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在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惊叹于它强大的自然语言生成和情境对话能力,也忧虑于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其专业发展必将受到ChatGPT浪潮的影响。该文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四个维度通过案例深度剖析ChatGPT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从机制保障、环境营造、课程建设、方式创新和评价改革等五方面进行教师教育变革创新,构建一条“激励—赋能—推进—提质—增效”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与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教育对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新型教师角色的关键在于形成智能技术与教师之间优势融合和有效互动的运转机制。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阶形式,教师需要提升角色素养并促进角色创新,发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应对数字化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亟须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评价创新这一“小切口”,撬动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研究呼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诉求,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围绕高质量课堂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提出“价值引领+数字转型”的课堂评价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教与学理论和评价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等“三高”为主要特征,构建体现“诊改贯穿+数智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彰显双向赋能基本思想,探索形成“人机协同+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课堂评价创新路径,并利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三高”特征重构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课堂的评价、诊断、干预、改进等提供新路向,有效推动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亟须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评价创新这一“小切口”,撬动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研究呼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诉求,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围绕高质量课堂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提出“价值引领+数字转型”的课堂评价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教与学理论和评价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等“三高”为主要特征,构建体现“诊改贯穿+数智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彰显双向赋能基本思想,探索形成“人机协同+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课堂评价创新路径,并利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三高”特征重构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课堂的评价、诊断、干预、改进等提供新路向,有效推动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已经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完美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研究“智能+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出发,分析“智能+教育”广泛应用面临的数据基础、制度规范、道德与伦理约束、社会关系异化等带来的风险挑战,然后,基于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探讨通过重视顶层设计、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法理研究、加强智能素养培养等治理策略,发挥智能融合教育的积极作用,构筑我国“智能+教育”发展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事关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智能感知、智能计算和智能交互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和反馈运用具有内在的耦合机理,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客观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亦有其内在限度,表现为技术理念偏差下的主体性困境、评价算法算料中的客观性悖论以及评价过程中的外在伦理性风险。应树立新时代评价观以确保评价方向、拓展技术应用场景以提升评价效能、加强规章制度保障以规范评价行为,助力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