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为幼儿建立艺术夹 艺术夹是美术活动中最基本的评价工具,它有助于教师识别每个幼儿独特的兴趣和风格。艺术夹内美术作品的收集应关注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记录幼儿的美术能力发展的成长历程。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导致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艺术夹收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美术作品,关注幼儿美术学习过程与美术能力的发展:美术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美术能力的培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美术能力的发展建议等。艺术夹中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是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动态进行的,评价活动与美术教学活动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激励幼儿 ,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 ,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 ,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在幼儿头上。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显然是不同的。教师要抱着欣赏幼儿爱护幼儿的态度去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 ,增强幼儿运用美术语言能力。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之前 ,首先要了解幼儿画画为了什么。有人认为 ,…  相似文献   

3.
1.忌用成人艺术标准评价幼儿美术。指导幼儿美术造型活动,首先遇到的是对其作品形象的评价问题,那种以成人的艺术标准,尤其以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十分错误的,很简单,幼儿的认知结构和造型能力与成人绝对不一样。因此,我认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应以幼儿的造型发展阶段特点为依据,从其作品特点与年龄相对照,来判断造型能力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陆丹青 《福建教育》2010,(10):35-36
对幼儿来讲,美术活动更像是一种游戏,一种自我表达的活动。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绘画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增强自信。通过幼儿美术作品,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美术学习的情况,对其水平进行较准确的评价。因而,如何做好幼儿美术作品的展示工作值得思考。我们认为作品展示的宗旨是:  相似文献   

5.
幼儿美术作品蕴涵着幼儿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中,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促进入格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评价既不能只强调美术的技能技巧。也不能完全忽略技能技巧,应把培养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评价的标准,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背景】56岁的幼儿随着他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他们对美的看法也有了自己更独到的见解。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和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过多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评价的内容偏重于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评价标准往往偏于成人化,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案例描述】今天的活动是"喜迎六一"美术活动,孩子们通过画、剪贴、折纸多种形式创作粘贴画。孩子们兴致勃勃拿着画笔开始绘画了,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部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其实,有效评价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有效利用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科学合理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呢?  相似文献   

8.
国静玉  戴红琴 《考试周刊》2013,(64):179-180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别能力。文章就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与评价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绘画活动的培养,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对大班幼儿绘画作品所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存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潜力,而他们对美术欣赏的要素及各个层面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的培养,对具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探讨为保持大班幼儿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及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及创造性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新颜 《中国教师》2011,(Z1):80-80
<正>幼儿美术作品表现着每个幼儿的美术水平和个性思维,将其展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般而言,幼儿的美术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班级某面墙上设置的"画框"(或类似于"画框"的有序排列的文件袋等)里,以提供幼儿互相欣赏的机会,也给家长提供了解  相似文献   

11.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特别丰富的阶段。具体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幼儿的美术作品上。看着孩子们的作品,就可想象到孩子们作画时的小梦想。但在实际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也要用适合孩子们的方式,结合教学的经验,把创意美术教学的经验分享给同行,以共同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12.
美术活动,需要不断创新与改变。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需要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幼儿获得了自由的空间,教师也获得了自由的空间,师生共同收获成长的快乐;需要注重个别差异,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一直是存在的。既能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又能使彼此有所进步;需要注重个性化评价,采取了"欣赏、讲讲、说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作品取样系统是一种真实性、表现性的评价,目的在于使教师能够通过教室内真实的经验、活动与作品来记录并评价儿童的技能、知识和行为。“作品取样系统也是一种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依据作品取样系统做出教学决策、选择教学内容,并及时地了解自己正在教什么、ADJD正在学什么等。”作品取样系统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发展指引与检核表、档案、综合报告。与以往用常模参照、选择题式的评价方法相比,作品取样系统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并且能涵盖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经验。采用作品取样系统进行评价,是将幼儿的个人表现与作品取样系统所列出的标准相比较.而非幼儿与幼儿之间表现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较好的了解儿童美术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美术作品,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对儿童美术作品的鉴别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本文通过强调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表明应该从特点中寻找鉴别儿童画的方向,纠正普遍评价误区,并对儿童画的指导提出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34):167-168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幼儿对美术的初步认识,并培养幼儿发展自身的美术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认知水平,有必要引入体验式美术教学,这是因为幼儿对于各种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自身的亲身体验开始的,这也是其认识世界的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对美术作品产生真实体验,为促进其个人美术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为实现良好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在组织幼儿评价活动时,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幼儿。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显然是不同的。教师只有抱着欣赏幼儿的童心、接受幼儿的天真、爱护幼儿的稚嫩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幼儿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美术作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画画为了什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倾向等,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的确,教师恰当适时地肯定与评价,是每次绘画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欲望。以观察、教育叙事、个案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案例解析,探索幼儿美术作品分析的要素、方法,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并富有个性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期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注重幼儿的生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成为学期教育的共识。摒弃传统美术活动中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注重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幼儿主动的探索、操作来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美术活动中,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一是故事化的教学策略;二是"变废为宝"的创新策略;三是游戏话"画"策略;四是过程性发展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晓梅 《文教资料》2010,(22):115-116
教师准确而又恰如其分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表扬鼓励等激励评价手段让孩子获得自信,保持对美术活动的持久的兴趣;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个性和差异,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收获和提升;要认识幼儿的年龄特征,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学会解读幼儿的作品,注重童趣,珍视童心,让孩子参与评价过程,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创意美术活动回归幼儿真实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创作美、欣赏美,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生活化场景,准备一些生活化材料,共同制作富含生活化内容的作品,用生活的美感染幼儿,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获得艺术智慧的成长、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