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推崇的学“轻逸”风格在古今中外的学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往往在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寻求一种摆脱,于是“轻逸”风格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禅趣丰赡。独具审美意味。禅宗美学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美学特征,传统认为,“空灵冲淡”是其主要审美风格。本文在承继“空灵”之说的同时.将审美风格直接通向禅宗本体的“静”。并在此基础上以“诗中有画”为切入点.经由绘画之“逸”而达于其诗歌之“逸”,从而建构起王维山水田园诗新的审美风格一空灵静逸。  相似文献   

3.
说“苑”     
李妍 《现代语文》2009,(9):37-38
孟郊与贾岛同是“苦吟”派诗人的代表,二人的诗风很相像,但是又同中有异。具体表现在风格的空灵轻逸与奇崛独特、内容的细琐幽静与壮阔险怪和诗歌形式上的随时与复古。  相似文献   

4.
当代苏格兰小说家詹姆斯·凯尔曼的作品《多么晚啊,多么晚》因“难懂的”方言、“混乱的”风格而受到一些评论家的指责。在这部作品中,凯尔曼为打破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对文学艺术的垄断、建构反传统的工人阶级价值观而使用了承载着民族性和阶级性的格拉斯哥方言和俚语;同时,他的作品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看似混乱的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尝试建立工人阶级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卡尔维诺是极富特色的一位当代作家,其每一部作品都呈现不同面貌,尤其是他的幻想小说和寓言故事叙事风格独特,以轻逸的语言体现思维的深度。其短篇小说《呼喊特丽莎的人》叙事风格极富张力,通过意义漂浮的语言符号呈现出一种荒诞的世象,展现了卡尔维诺对人类意识领域的无限开拓。  相似文献   

6.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期,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开创了新局面。其间成就最杰出者当数苏轼。在风格上,他打破了词坛婉约派的一统天下,以其“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尘垢之外”的豪放、旷达风格,开创了宋词风格流派百花齐放的局面,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作品的风  相似文献   

8.
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轼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说:“淡极始知花更艳。”它们既可以理解为是对文学艺术作品风格的高度评价,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人品性气质的赞美。而我认为,它们都极生动地诠释了白描的美学意蕴。那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白描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表现的?其美学特征又是怎样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沅泉,脱离了生活,文学艺术就会枯萎。脱离了生活就失去了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标准和依据,甚至根本无法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四人帮”给我们的文学艺术事业所造成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斩断了文学艺术和人民生活的联系,使得作家不敢写生活,评论家不敢根据生活来谈创作。十几年来,在他们的肆意砍杀下,在他们散抪的种种乌烟瘴气的“理论”的毒害下,我们的文艺园地被搞得百卉凋零、毒草丛生。今天,我们在文艺领域里正本清沅,拨乱反正,首先就是要强调不管是创作也好,评论也好,都必须面向生活,必须从生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推崇“重量”美学。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他避“重”就“轻”、化“重”为“轻”的写作技法的无穷魅力。本文旨在通过《我们的祖先》“沉重之思 ,轻逸之美”这一特征的文本分析深入理解卡尔维诺重量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1.
胡英飞 《成才之路》2011,(17):86-86
文学要抒发健康的感情与表现美好的人性。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形象,形象中寓有丰富的感情,是“情”胜而非“理”胜,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有理无情的作品,很难说是真正的艺术。那么,文学艺术要抒发感情,就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病态、变态色彩中探讨了疾病对作者创作风格的影响。其一,风格即人格,文中肯定了有什么样的人便有什么样的风格。其二、在绘画界,画家的疾病使作品打上了病态的烙印。其三、在文学界,许多作家的病态、变态心理影响其创作。由此可见,疾病对艺术家、作家的创作个性、风格的影响是显然的,他们在精神异常或变态中找到了自己艺术人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学艺术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说:“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  相似文献   

14.
关于“庾信体”的内涵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庾信体”是指庾信在北朝时所作的部分轻靡艳丽之作。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庾信入北后的全部创作,特别是那些“老更成”的作品。“庾信体”历代不乏拟作者.所拟多为庾信轻艳的宫体诗歌。结合后人的拟作来考察,“庾信体”在时间跨度上,应包括他在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创作的宫体诗歌,从风格上...  相似文献   

15.
“空白”作为“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艺术作品审美鉴赏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像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金秋胡杨     
^I口^ 第五届“少科杯”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 征稿启事 为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提高中、小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展示写作与艺术才能,在第四届“少科杯”赛事圆满落幕之后,应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的要求i我社继续举办第五届“少科杯”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征稿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散文、童话、故事、日记、游记、格言等文学作品和学生作文、绘画l书法、篆刻、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均可参赛。大赛设特等奖二名,奖金各1000元;一等奖4名,各奖500元;二等奖40名,各奖50元;三等奖200名,各奖精美纪念品一份;优秀奖800名;组织奖、指导奖各50名(…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美学把文学艺术的创造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世界通过一系列转换成为文学艺术世界。新历史美学从功能性上考察参与审美创造的各种因素怎样交错作用,形成了“美的合力”、“美的结果”。审美创连有三种主要因素:理性、形式和直觉。文学艺术作品的真实,指的是人们理性经验的认可。理性是文学艺术世界得以升华为审美对象的通道。形式作为文学艺术创造的媒介,其功能是具有呼唤作用。它有一种力量使理性经验始终不能居于文学艺术的中心位置,呼唤人们用审美的眼睛观照文学艺术世界。审美直觉的功能是在心灵的对比中实现审美情感交流,从而最终完成审美对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气”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着原创性意义。“气”是体验的世界,生命的本真,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元素,也是人精神的原生性形态,是思想感情获取本原性力量的源泉,这些特性,使“气”具有成为创生文学艺术母体的意义。再者“气”也决定着人的个性、气质,而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则决定着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并使其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整体属于悲剧性质的文学巨著 ,而其中充满着幽默、讽刺和滑稽的喜剧色彩 ,为作品增色不少。这体现文学艺术风格多样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艺术究竟能不能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毛主常在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时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是同样地存在着。”毛主席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又说,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但仔细看来,每片叶子都不一样。文学艺术是观念意识形态的东西,是“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艺创作虽然不象照镜子那样,把生活中的东西都原样反映出来,但它对生活中本质的富有特征的东西,都应该典型地反映出来。社会生活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彩的,因此真实地反映在作品中,也必然是多样的。树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