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丝绸之路《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原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玄奘取经到《西游记》问世,故事演变历经三个阶段约800年历史,取经人物由少到多,取经故事由简单到复杂.但因《西游记》故事本属虚构,正史、方志无所稽考,所以其原型故事只可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于民间.其中一部分故事基于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而又作了传奇化处理,另一部分故事则有可能出现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产生后、《西游记》问世前.这类故事应是《西游记》部分情节的故事原型,而且多来自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朱珩青的《路翎传》用翔实的材料考证了路翎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传记指出《财主底儿女们》中所描写的蒋家大院就是路翎的出生地苏州蒋家,小说中陆明栋的生活原型就是路翎本人,其他人物如蒋捷三、蒋淑华、傅蒲生等都有生活原型。传记还指出《谷》所写的故事实际上是路翎1940年初与李露玲在合川县育才学校时期的一段爱情纠葛,而《云雀》是以路翎的好友阿龙的妻子张瑞为原型所写的反映知识分子性格悲剧的故事。朱珩青《路翎传》原型考证的价值在于为证明路翎小说的自传性提供了切实的证据,同时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了恰当的注脚。  相似文献   

3.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34):40-42
反映矿工苦难的少年短篇小说《血色金沙》在《儿童文学》刊出后,有读者问我:这故事是否是真实的?有没有人物原型?我告诉他们,故事纯属虚构,人物原型嘛也算有一个吧。写这篇小说的缘起我还清晰记得,那是个深秋的下午,在一个十分荒僻的老渡口上,我无意间遇见了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衣衫褴褛,泥水狼藉,一双破旧的高筒靴套在脚上,走起路来可以听到鞋筒里汩汩的水响。他头发蓬乱,胡子拉碴,满脸无奈,目光里充满凄凉与仇恨。算年纪他不过三十出头,但表面看去却已成了半百老汉。他是从陕西的一个私营金矿里逃回来的……他那副样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  相似文献   

4.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11):42-44
有读朋友问我:你写小说是先有故事呢,还是先有人物?我一时间难以回答。对我来说这是说不准的事,有的篇目是先有人物,有的篇目是先有故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清代作家钮琇所撰《觚剩》中的名篇《睐娘》进行考证,包括故事的发生地、人物原型、姓氏、家族关系、作者与故事人物的关系、历史背景等。另外,本文也对《睐娘》中的虚构成分作出适当的评介。  相似文献   

6.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对英美文化影响深远,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了永恒的母题。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使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和结构与《圣经》故事大体对应,让《圣经》故事发挥隐含的参照作用。探讨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更好地学习、欣赏乃至研究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师:课文中有3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 师:这3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的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8.
《取经诗话》不仅为《西游记》提供了故事的初貌和人物的原型,而且还为《西游记》提供了大量的宋元以来杭州的半官话吴语方言,特别是最具特征性的地方性的“儿尾”方言,证实了《西游记》与杭州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荣格的原型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运用原型理论对福克纳作品《我弥留之际》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埃斯、朱艾尔和艾迪进行解析,揭示出其人格特征中存在的两种主要原型:阴影和人格面具。这两种原型在分别诠释了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狭隘、自抑、扭曲的心路历程的同时,也为本德仑一家在艰难的送葬历程中表现出的种种荒诞行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母与女》讲述的是一对被称为"女巫"的母女反目成仇的故事。母亲"老女巫"的原型是邀请劳伦斯到陶斯的女巫梅布尔,劳伦斯在给他岳母的信里对梅布尔的描述,与在《母与女》对控制欲极强的"老女巫"母亲的描写几乎相同。女儿"小女巫"的原型是曼斯菲尔德,她们的人生结局基本一致。了解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对于更好地理解《母与女》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郑成英  黄泽火 《海外英语》2013,(5X):220-222
该文主要阐述了《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了《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找出了《红字》人物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寻《死水微澜》的故事原型及其嬗变给小说人物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分析作者的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失乐园故事的变体:《弗兰肯斯坦》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所扮演的故事是失乐园故事的变体。从这一原型视角可以进一步理解该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一部讽刺骑士制度的优秀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刘凤鸣你也许听到过堂吉诃德这个名字,你也许听别人讲述过有关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故事,你也许知道《堂吉诃德》是一部世界名著,但如果我问你是否读过这部作品?是否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或许你就会因为不好意思而...  相似文献   

15.
兴济张娘娘是沧州特别是沧、青两县历史上的一个知名妇女人物。关于张娘娘的传说,民间有很多传奇故事。但传说总归是传说,究竟历史上张娘娘是怎么一个人物?为此,我查阅了《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纲》和《明史》、《明朝十六帝》以及《嘉靖河间府志》、《兴济县志》等史籍的相关内容。现将我所了解到的历史上有关张娘娘的记述,辑录如下: 关于张娘娘本人 张娘娘(名讳无考),祖籍山西徐沟(今山西省清徐县),后迁来兴济。张娘娘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在兴济一个世族家庭。母金氏。父张峦,早年以乡贡入太学,为监生。曾为…  相似文献   

16.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7.
林莘 《福建教育》2007,(2):23-24
《为人民服务》这一经典名篇作为公开课来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知道我要上这节课,许多老师都非常惊讶,脸上好像都画着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你怎么开这节课?怎么上呀?”课前我做得最多的案头工作是查找背景资料,包括张思德的故事、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背景,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平凡与伟大之间那不寻常的联系。备课的过程,是自己被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 故事导入,走近人物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摇头)我不直接告诉你我姓什么。我来描述一个人,如果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就知道我姓什么了。这个人在《西游记》里是主要人物之一。他本领高强,脚踩筋斗云,手执金箍棒。猜猜他是谁?  相似文献   

19.
从唐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到神怪小说《西游记》问世,故事几经演变。基本趋势是越变越幻,史无稽考。故其故事原型多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于民间。其中一部分故事原型集中在玄奘取经时所经过的古丝绸之路中段的河西走廊。内容涉及到人物、地理、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通过辨析这类故事,可以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看到其与《西游记》部分情节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老实地说,笔者原本是一个对小小说有成见的人。心里说:只有那么点儿字数,既要讲述故事,又要塑造人物,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及至有一天我读了斯特林堡的《半张纸》,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