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国学界、政界,蒋廷黻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中国近代史》这本小书,跻身著名历史学家之列;因《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这部残稿,获得“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拓荒者”的赞誉;由研究外交史而登上外交舞台,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的世纪,上海在其中发挥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20世纪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与百年中国外交的关系是上海史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4年,笔者在拙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书中批评了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两种倾向,其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对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其二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近代外交问题的评价,提出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呈V型轨迹:在晚清是自上而下的快…  相似文献   

3.
民国元老颜惠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既是一位有名的外交家,在近代外交史上功勋卓著,青史留名;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参与了近代很多有名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晚清出洋大臣的史料不断刊出,为研究清末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郭嵩焘、薛福成、张德彝等出洋大臣,系近代中国最早出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外国尤其是在欧美的记载(如奏章、日记、札记、随笔等),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认识西方的重要文献,向来为学界所重视(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等)。  相似文献   

5.
晚清著名公使郭嵩焘与薛福成均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伦敦与巴黎日记》《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反映了我国早期驻外使官对西方图书馆的接触和认识。研究和比较他们的图书馆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观念的形成以及图书馆史研究的深入。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外交史是近代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而外交人物的研究尤为滞后。可喜的是近年已出版了几部有分量的著作,《曾纪泽本传》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一部。它是近五十年来全面评述曾纪泽生平的力作,颇受史学界的注目和赞赏。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中国早期现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论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黄大赛 《青年记者》2012,(24):87-88
《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中文日报之一,其在新闻业务上的诸多创新和政治上的爱国追求,确立了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先锋和进步地位。但作为报纸的重要元素——"《述报》馆主人"是谁,一直是个谜。笔者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和推断,初步确认近代著名洋务人士邝其照为《述报》创办人。  相似文献   

10.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清末著名学者叶昌炽(1847-1917),其《藏书纪事诗》七卷,《语石》十卷,《缘督庐日记》四十余册等著作尚未完全释放出光彩来,学术界已清晰地感觉到他在近代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了。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将其主要贡献做一大概的阐述。一、开近代藏书史研究的风气。中华文明源远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2月,《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丛书第一卷《周作民日记书信集》正式与读者见面。丛书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在体例和编排方面,采用整理文字版与影印版一一对照,版式新颖,独具创意。周作民(1884~1955),江苏淮安人,著名银行家,长期担任金城银行总经理,在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3.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14.
山寨:与主流文化的正面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可 《报林求索》2009,(1):59-59
<正>如果说民间的便是"山寨"的,那中国文化里还真是有不少作品和种类要归为"山寨"所有。从记录中国文学的初始之作《诗经》古诗、乐府诗歌开始,到近代脍炙人口的《刘  相似文献   

15.
1866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第一次对欧洲进行游历考察。然而,学界关于斌椿之行存在一些争议。本文研究发现:一、斌椿使团应是中国近代派往西方的第一个考察团而非外交使团;二、赫德是斌椿使团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其对斌椿顺利完成欧洲之行起着重要作用;三、斌椿之所以被委以重任是清廷内部多方考虑的结果,与斌椿担任赫德中文文案期间的历练和能力提升密不可分;四、斌椿的《乘槎笔记》和张德彝的《航海述奇》对西方见闻的记载多是器物,而且内容上前者不及后者详备,这与《乘槎笔记》须"恭呈御览"不无关系;五、就使团自身使命的完成情况及其在中西交通史和晚清外交史的地位而言,斌椿之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4)
刘古愚与《时务斋随录》梁经旭《时务斋随录》是陕西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刘古愚先生在1895年~1898年间创办的一种期刊,也是陕西近代最早的一种学报。中国新闻史应当有它的地位。1895年4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  相似文献   

17.
吴其濬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濬对我国近代植物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主要在于:创办植物园,培育和研究各类植物;积极修正植物历史记载中的错误;编写《植物名实图考》,规范植物的分类和用途。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以"植物"命名的植物学专著,它的问世,打破了植物研究以医学为中心的限制,拓展了植物学的研究范围;吴其濬所开展的植物种植实践,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促进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但有些史料存在疏误.经考证,1910年学部公布的图书馆法规名称为《图书馆通行章程》,而非《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图书馆规程》颁布于1915年10月23日,而非11月.  相似文献   

19.
郭春香  李日 《编辑之友》2013,(1):116-119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一生创办、主编、参与编辑报刊30多种,其中尤以《苏报》《民立报》《甲寅》《新闻报》著名,影响广泛,这与之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章士钊的新闻编辑思想主要包括质量至上、业务创新、注重"通信"、善待读者、网罗作者五个方面。其特别强调报刊编辑要有"独立的""旁观者"的新闻立场、"朴实说理""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奠定了"甲寅派"聚合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唐甄所作《潜书》以"富民"与"抑君"为思想体系的两核,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先河。本文通过对唐甄生平际遇及《潜书》概述民本思想的阐述,透析唐甄的社会批判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