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政府时期,安徽属于疫病流行严重地区。军阀混战下,官方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社会对疫情的控制更多的要依赖教会医院、红十字会、私立医院、诊所和个人行医者,绅商团体等非官方力量;政府也在社会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诸多社会力量在共同构成了北京政府时期安徽社会对疫病流行的应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三国两晋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尽的考察,说明当时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而官伎与家伎,则是三国两晋时期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两晋十六国时期 ,是我国古代疫病的一个高发阶段。本文通过对此时期疫情资料的整理排比 ,力图简要分析一下疫情频发的原因、各界的应对措施以及对社会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晋十六国北朝疫病流行呈现出连绵不断的趋势。疫病流行大多发生在人口聚居稠密的地区,水旱灾害和战争之后也往往伴随着疫病流行;疫病爆发多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北方军队在南征的过程中因不适应长江流域的湿热气候,也经常发生疫病流行,疫病流行遏制了北方军队进入长江流域的势头。疫病流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人们对疫病流行的危害有了明确的认识,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开始采取诸如抚恤疫病死亡者的家属、医药防治等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及社会应对机制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疫病流行状况资料汇编、疫病史、对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疫病的流行状况的分析、对单项疫病流行状况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疫病防治思想、疫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疫病发生后社会的应对机制及救助措施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朱可 《中学历史教学》2007,(1):41-44,78-79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相似文献   

7.
【考纲说明】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考复习范围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删减:一、2004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有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已删掉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屯田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二、教学大纲作了要求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未列入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三、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指定的考试范…  相似文献   

8.
葛洪是中国两晋时期道教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在儒道关系上他阐述了"尊道贵儒""儒道互补""道本儒末"的思想.葛洪将儒家的忠孝为本、为善去恶、重视礼制等观念,融入到道教思想体系中,丰富了道教伦理思想;通过"援儒入道",完善了道教的教化功能,促进道教从民间走向官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诗中之意与诗外之"疫"--由唐诗的疫病表现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唐诗中的传染病记载,发现唐代是疫病的多发时期。其时的疫病主要通过水源扩散,重要的传染病为疟疾和瘴病,广泛流行于南方的大多数地区。从唐诗中,还可以看到疫鬼观念及其他迷信思想对唐代社会习俗、疫病救治、宗教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唐诗、疫病与社会人文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是当时重要的士族之一,其家族人才辈出,历经多世而不衰,他们在教育、谋略、哲学、音乐、史学等方面成绩突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探讨荀氏家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来进一步了解其在汉魏两晋时期门阀大族中的影响以及在后世文化中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史》是王仲荦先生毕生从事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和教学的结晶。该著作贯彻了魏晋封建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其经济文化成就为隋唐时代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结构严谨,体例新颖也是该著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魏晋南北朝以前,葡萄文化经西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畿向四周及由中原内地向西域、东亚传播、扩展。先秦时期,"蒲陶"一词在西域传播;秦汉时期,葡萄文化已由西域传入中原内地,并在内地逐渐丰富起来,同时开始由中原返传入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文化领域扩展,由内地向西域的传播内容增多。  相似文献   

13.
两宋以前栽培葡萄及其酿造产地的扩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两宋以前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经西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城地区向四周扩展。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秦汉时期,葡萄和葡萄酒产地在西域扩展,并向关内初步推进;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葡萄酒产地主要在内地都城拓展;隋唐时期,葡萄和葡萄酒产地较快发展;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葡萄、葡萄酒产地广泛(尤其在江南)扩展。  相似文献   

14.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画家大多散落于类似国家图书馆的秘阁之中;其主要职责是满足当时的政治统治需要,起有道德上的教化作用、政治上的表彰宣传作用、政治信息的传达作用;其艺术风格表现为写实性画风。两汉魏晋南北朝宫廷画家的地位呈现从高到低的倾向。通过对汉室以来至魏晋南北朝宫廷绘画的考察,可知隋唐时期延续了这种画家散落于各国家机构的特点,直至五代时期的画院出现,才有力地改变了这一局面,从此中国宫廷绘画的历史得以改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攀过隋唐的顶峰,从宋(金)元开始走向衰亡,但音乐的发展却呈现巨大的转折。本文主要从市民音乐的发展、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成熟三方面阐述这一阶段音乐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说明宋(金)元时期的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16.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尚巫之风非常盛行,由此出现了很多专业巫觋,他们多不从事其他职业,而以巫术为谋生手段。由于巫风昌盛,鬼神信仰泛滥成灾,民间供奉了许多不为封建国家礼典所认可的鬼神即“淫祀”。巫觋和淫祀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嵇康、阮籍作为魏晋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把魏晋玄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名誉古今。然而,由于家世出身、个人性情、人生阅历的差异,也导致了二人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人生结局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金元全真教女冠人数众多,对金元社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她们的入道原因:1.与金元国家政策有关;2.与全真教内领袖平等对待女性有关;3.女性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