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建设旨在将职业赛事和证书考试融入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本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并提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实训课程建设意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忽视了将“课”与“岗证赛”进行有机融合,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岗分离”“课证分离”“课赛分离”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课堂上学非所用,参加资格证考试难以顺利过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难以斩获佳绩。为此,有必要构建“课岗证赛”融合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通过“三阶段八环节”的流程,即幼儿园调查、专业研讨、制定实施计划等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课岗对接”“课证融通”“课赛融合”,最终实现“资格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高职机电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课程体系存在问题,阐述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并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段递进、课岗证赛融合的高职机电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实践表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能使学生、企业、教师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专业“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课程为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核心教学内容,将不同层次的“岗证赛”知识点、技能点及考核点有效融于常规焊接方法教学中,实现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形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智能焊接专业课程建设水平提升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以构建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发展的数字学习环境,目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已逐渐常态化。“岗课赛证”是职业学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促使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职业技能大赛更是检验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课赛融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旨在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新动力,为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应用构建了探索的桥梁。本文基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学为例,通过“课赛融合”探索美术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的实践方法,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的赛项要求和评分标准融合在美术教学中,转化大赛资源,优化美术教学形式,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升师范生美术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促使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阐述“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内涵,梳理“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开发流程,以“装饰工程造价”为例,有机融入装饰造价员岗位、“装饰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方面要求,在整体上进行“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活页式教材学习模块及学习任务开发设计。参考活页式教材的基本形式,在细节上进行典型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及活页方案设计,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构思该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技能描述进行分析,采集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植入相应专业课,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反馈和学生参赛后复盘,证明岗课融通、赛课融通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相似文献   

8.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岗课赛证”融通现状,提出了明确课程定位,重构教学内容;开发“立体化”校本教材,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库;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深化课程评价,构建“469”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9.
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以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健康管理行业相关岗位的最新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以健康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为指导,以职业技能竞赛的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为补充,将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设计技能项目和规范考核标准,构建体现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特色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出口难”、健康管理市场“缺人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岗课赛证”融通的最终学理逻辑就是要以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平台,并且以对应产业的相关岗位标准作为学习起点。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开展《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这一课程的教学,从而打造更为全面的相关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由此更好地适应目前产业发展变化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训模式应该向专、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从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入手,对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岗证课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构建和能力培养及实践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改革战略指导下,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不仅是自身三大基础型属性优化的应然举措,也是复合型人才培育的必然抉择,更是新职业课程教学变革的实然趋向。在此背景下,1+X证书制度试点成为高职院校响应教育改革号召的不二选择。然而,高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仍面临“岗课赛证融通”概念认知偏颇之困、软硬件教学资源供给之困、证书制度社会认可度之困、教师工作规范之困等诸多挑战。对此,高职院校需对接多维教学需求,破冰“岗课赛证融通”界限;提供高质量软硬件教学资源,为1+X证书制度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推进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增强证书制度的社会认可度;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搭建实践课程“立交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的形势下,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的主流方向,更是实行双证制的基础。为了充分适应高职院校教改的需求,本文以网络专业为主线,阐述了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与特点,并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的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高职《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为例,从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思政全贯穿的课程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元多维全过程数据考核评价等方面展开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审美经济架起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课程美育的实施是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路径。电商专业教学中以“美育+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结合“岗、课、赛、证”新要求,按照“学生兴趣+数据分析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真实商业应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按照课前引入美、课中感受美、课后表达美的课程思路,将美育贯穿于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培养人才应定位为工作在职业现场第一线把现有的规范,图纸和方案实现为产品、商品和财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职课程设置应权衡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基础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职业技能训练应满足职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实施时,应把教会知识和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筹资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合格学生,扩大招生生源。  相似文献   

17.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两个方面,是与职业有关的,且可以通用迁移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因此,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应以英语专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重视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双证以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用职业技能和特定职业技能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根据职业岗位或专业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并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开发系列“双证”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实施采取“一教双证”的教学策略,引入项目训练法.  相似文献   

19.
跟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跟岗实习,可以强化校企合作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融于学生的实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学生跟岗实习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课赛融合"是一种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文章以船舶类专业船体CAD/CAM技能竞赛为实践平台,在"船体CAD/CAM"课程中开展"课赛融合"教学实践,注重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教学现状、竞赛情况介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意义、改革方式、学生参与的层面、竞赛选拔的方式、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实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在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