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应加强就业市场建设,高校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及家长也应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才能避免大学生把"慢就业"作为逃避社会竞争的借口,以实现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体制内,中国各个高校的大学生正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而供给侧改革的来临却为就业市场开拓了一些全新的发展空间。针对此,本文将以供给侧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对供给侧改革开拓的大学生新就业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先对大学生就业情势进行了简单分析,而后则对具体的全新基于和新型就业路径展开叙述。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高校环境内的就业以及创业导师提供一些基础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人才供给侧改革环境的发展,给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不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创建出较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人才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实行大学生扩招政策开始,让传统的教育结构和知识体系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高校内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从各个方面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也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难题。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结果还是不容乐观。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已成为高校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国内形势,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探索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风向标,在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参与、直面现实、盲目从众、恐惧自卑、自负自大、求便依赖等就业心理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质量。就业环境和市场、就业观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自身素质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黎荷芳 《职大学报》2012,(3):107-109,19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仅需要高校正视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偏差,重视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还要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而且亦需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大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经济变革社会发展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当前,高校推进双创教育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推动双创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就业压力,为社会输送创新人才。本文通过对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反思,并提出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构建策略,给高校提高双创教育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也要从供给侧着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高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供求脱节形势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技能型转型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在学生就业现状及实践教学理念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转型发展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推动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创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等的需要。高校要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下工夫,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分析,指出了在高校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作为目前高校主力军的"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征。对"90后"工科大学生就业观念进行调查,并提出转变就业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多重原因下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类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旨在提出高校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对策,即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实现精准帮扶;关注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全方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创业困难现象,这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出现了新的转机,为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许多高校开始有针对性地施展就业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因,提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施路径,以期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这对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新形势下,如何使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就业形势以及对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以"党建促就业"推动党建工作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加快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市场化进程。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倡导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切实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的建构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并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对当前贫困大学生择业行为的特点及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构成高等教育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进一步要求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有新举措,以改革来促成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切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实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从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促进共赢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影响创业教育发展的成因,探索完善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爆炸时代下,对于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而言,"知识付费"的兴起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知识付费"时代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这一问题,主要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知识付费时代给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知识付费时代给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需求侧和供给侧严重不平衡,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途径已经不合时宜,以体育人才培养途径为切入点,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体育人才的培训途径分析,发现: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导致高校培训的体育人才供给数量不足,高素质体育人才缺乏,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等现象。并就人才培养目标、就业观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提出相关举措,旨在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