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红,即网络红人的简称,是指在互联网上因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而引发了众多网民关注并因此成为网络社区焦点、拥有众多粉丝的人物。网红经济便是在网红兴起的这一背景下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商业模式,且近年来网红经济有通过产业化而逐步形成网红经济产业链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给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细致入微、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积微致著的"四微"理念,并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作品"、搭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建立"微团队"等实践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当今较先进的网络学习模式。我们将这一模式引入"当代"课的教学实践,并提出"当代"课是最便于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共课程之一。要构建"当代"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必须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组建课程学习团体、共建"当代"课的网络学习资源和构筑网络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4.
网络促进了"90后"大学生文化观念和思想道德、消费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90后"大学生对网络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校园网络思想教育的和谐性和文化性,发挥网络的舆情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定点式、预测式、证明式的认定和规制,是深度扫黑除恶、建立长效机制的突破要点.要依托司法人工智能认定"网络黑社会"行为、确定"网络黑社会"范围、界定"网络黑社会"性质组织类型,必须在数据算法、技术工具、逻辑推理上再做探索,建构起人工智能扫除"网络黑社会"的三要线模型.利用司法人工智能建立扫...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英语网络英语教学在海南各高校开展10多年,英语教学方法和平台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海南高校教师对英语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都与传统教学不同。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网络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网络教学资源合理利用。通过以"海南省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网络化理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海南省高校英语教师网络教学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践分析目前海南省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现状与问题,及其英语网络教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我校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课堂+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顺应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本文明确了对"课堂+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认识、构建条件,探讨"课堂+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直播市场中"恶意挖角"行为,立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结合网络直播的运营逻辑,从竞争秩序、经营者利益及消费者利益三个维度综合衡量,认为网络直播中"恶意挖角"构成不正当竞争,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规制"恶意挖角"行为时应秉持动态的竞争观、保持谦抑性、建议出台网络直播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类型化规定。  相似文献   

10.
网络校际协作学习蕴含着共同性、差异性、建构性等三个基本特征。本文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三个方面对基于差异的高校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策略研究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高校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网络课程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而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学习效果往往不明显。就此,本文通过分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对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相应策略,并应用于"流通概论"网络课程设计中。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体系设计。在"流通概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中,提出网络课程的系统结构。把网络课程分为五大区域:课程学习区、学习互动区、学习资源区、学习评价区、帮助信息区。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调查,验证了网络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为进一步完善与更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百度高校贴吧中存在的参与覆盖面广、舆情舆论引导难、以及如何及时了解与控制等问题,提出建立"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培养教育学生网络工作骨干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并兼议"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网民主要群体,"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双面影响。对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利用"网红"文化优势,充分发挥"网红"资源的建设性作用,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育校园"网红"队伍、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用好校园网络平台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网络育人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为此,要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校园网阵地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形成"网上"、"网下"合力等手段,来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建构具有重要启示。由于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异端现象、网络信息技术的现实挑战,我们需要从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国家意识形态认同、高校网络红色阵地三个基本要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从而结合实际加强我国网络文化监控力度、注重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推出高校网络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当代青少年群体正处于网络社交"爆炸"的时代,"网络圈群"满足了青少年追求"新鲜"的心理和对社群的渴望,为青少年编织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场景.然而受智能化支配和资本操纵影响,青少年在"网络圈群"中的关系显现出"虚实共生""封闭排他""嵌套叠加"的特征,存在社交圈窄化、集体失范和公私模糊等隐忧.以"关系"视角分析青少年"网络圈群"社交具象,正确引导重构青少年"网络圈群"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类微平台的冲击,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在提供信息源、传播分享资讯等方面对青年人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把对"网络意见领袖"积极作用的探索和研究作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机,通过探索网络意见领袖的发现途径、树立学生中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意见领袖意见再评论等方法加强学校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以及学生对互动平台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是精神发展创造的最强大杠杆。通过深化网络辅助教学,创新"网络+专题"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建好主力军,克服"本领恐慌";抓好主渠道,转型"课程思政";管好主阵地,实现"联动育人",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兴网络文化的"夸夸群"迅速从高校学生群体中"出圈"成为火爆的网络传播现象,背后所潜藏着的网络社群发展形态与受众网络心理需求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当下复媒介信息纷繁复杂、真假杂糅的环境下,面对满屏的夸赞和互联网的"过滤泡",如何使受众利用媒介为自身的成长服务、如何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判断,使其成为有效信息的筛选者,值得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运用"易班",可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便于纠正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求以及"易班"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并从开创特色教育模块、创新易班管理模式、设计网络互动课堂、加强易班功能开发等路径,以此促进高校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