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7日至10日在西安举行。现将会议提出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1.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张梅玲指出:毛泽东把西安事变誉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其主要意义在于,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由“安内攘外”向联共抗日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转折点,是国共两党由兵戎相见向联合抗日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部纷争向团结抗战的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意义。 2.西安事变改写了世界历史。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唐德刚论文写道,中国之所以能在1937年奋起抗战,西安事变实为契机。西安事变引起中国国内政局的一个重大变动,就是全国军民、男女老幼、朝野  相似文献   

2.
宋美龄与西安事变○夏明亮发生在60年前的震惊中外、扭转时局的西安事变,得以在两周内迅速地和平解决,是由国内外诸多因素促成的。除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起了关键的作用外,国民党当权派中亲美英一方,特别是其中的宋美龄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也...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北师大版初中教材《西安事变》的陈述往往是重事略人,重结论轻情节,对时局的反应,以一句"对待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蜻蜓点水而过。西安事变由剑拔弩张到化干戈为玉帛,多方力量的博弈扣人心弦,而"新闻舆论是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在教学中应该可开发出更多的教学价值。本文尝试根据事件发生时各方的鲜明反应,借助旧报纸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诱思释疑,进一步认识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王真本世纪30年代发生的西安事变,多年来一直是海内外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史家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公认:这次事变是当时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或“历史的转折点”。这一事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和作...  相似文献   

5.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由此实现了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突发事件的成功典范,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矛盾的准确分析和精确把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积极协调、巧妙斡旋,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立场坚定、策略灵活。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7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西安事变的研究几乎涉及各个方面,文章拟就事变中所表现出作为中华民族强大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略作论述。西安事变从发生至最终和平解决,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而且正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在东北军、西北军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后,他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虎城将军团结张学良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壮山岳、泣鬼神、震寰宇、惊世界。西安事变阻止了大规模内战,扭转了时局,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 杨虎城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我国著名的爱国将军。他领导的十七路军与张学良将军领导的东北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挽救民族危机,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联共抗日、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扭转了时局,把中国由内战推向了抗战的道路,为中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之所以会成为扭转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创新发展,这不但保证和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还为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选择指明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因此,放宽历史的视界,以中共对三民主义的创新发展为主线,考察西安事变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影响,就成为当今深化西安事变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高云仙一、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蒋介石继续内战;使学生基本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事变中的主要人物及事变的简单经过;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劝谏蒋介石抗日的重大历史事件。高中生应该铭记西安事变发生的过程及其解决方式,也应该铭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巨大意义,高中生还应该铭记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这两位爱国将领及其因为发动西安事变所做出的巨大的个人牺牲。让高中生铭记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会使高中生深知民族大义,为他们考进大学、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张德保教学目的:1.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掌握事变发生的时间、结果及其历史意义。2.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重点: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内外史学界都重视这个课题的研究。但是,究竟如何解释这次事变?如何评价张、杨和中共在这次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解释这次事变与整个中国历史的联系?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看法往往大径庭。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捉住蒋介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主见,束手无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得益于中共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拙著《西安事变史话》一书中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强调,张杨二将军始终是西安事变的领导者,而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是“协助”、“调停”。为了阐明这个观点,笔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讲述1936年的中国历史时,都毫无例外地聚焦于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从政治史的角度看,由于西安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时局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倍受重视,理所当然。不过笔者近来在查阅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著述,了解中国近...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关键环节。纵观西安事变的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的联共抗日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发生;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磊 《天中学刊》2015,(2):126-130
红军长征后,中共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军事行动屡遭挫折,红军仍很弱小,中共没有脱离困境,长征没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西安事变,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明智之举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停止"剿共"政策,内战暂告结束,中共摆脱了危险处境。  相似文献   

18.
<正>“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程。本课共分三目内容,分别是“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西安事变”,时间线从1931年贯穿到1936年。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而张学良将军正是这个时代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爆发,更是使其成为集功过是非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张学良将军的生平,可以视为贯穿本课教学内容的主线,而张学良将军与中国共产党的不解情缘更是近年史学家探索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范例──纪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六十周年刘德熹由“千古功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所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件大事。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继遵义会议后,又一次把马列主义理论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变迁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调整,自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八月,经过初步设想、明确提出到正式形成三个阶段,完成了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策转变,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