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墨子·所染》记载墨翟见染丝感慨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相似文献   

2.
【原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①,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者然③也,国亦有染。” 《墨子·所染》 【注释】   ①苍:深蓝色。   ②必:同“毕”,结束。 ③然:这样。 【思考】   一块雪白的丝绢随着染料的不同而改变颜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译文】   墨子经过一家染坊,看见有几个染匠正在把一束束丝绢丢进一口口染缸里。他聚精会神地看了半天,然后长叹一口气,说道:“这雪白的丝绢,丢进深蓝水就染成深蓝色,丢进黄水就染成黄…  相似文献   

3.
墨子见染丝者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重也。”如若把学校管理意喻染丝的话,那么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努力营造民主合作的管理氛围,利用群体智慧,在教师的互动竞争中使管理日臻完善,以  相似文献   

4.
教育名言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子:《中庸》)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述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注:『苍』即青色.丝本色纯白,染于青则为青,染欲黄则为黄。今夫乱世,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育人环境分析与优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即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与周围一定时间、空间诸事物发生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构成了人的成长环境。在我国,关于环境对人的作用问题,古代的教育家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墨子以染丝为例指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他们都认为人之所以具有各种思想品性,是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内一切与人才培养活动相关的诸因素的综合构成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从辩证法的角度,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外部因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曾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发表过精彩言论,古代的墨子用“染”来形容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孟母三迁”就是利用环境进行教育的典型.在当代,教育环境的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幼儿园教育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常话说,怎样的语文教师教出怎样的学生,上出怎样的语文课。墨子从染丝者那里受到启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告诫人们“染不可不慎”。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很关键。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个人觉得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如下素养。  相似文献   

8.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9.
今試就職業界用人一方面而考察之可得一共同之现象。焉即主其事琍罔不致慨於其助理人员之不得力。可为之事业正多。乃竟不得其人以發展之。時有人才虽午。吾業其衰之憂。問之於商業界有然。更问之於工業界亦有然。即问之於其他各界变莫不有然。若是则吾國职业界人才之寥落。诚可虑也。然更就社会上谋可者一方面而考察之则又得一習見之现象焉。即一般青年之求入职业界者。往往央其亲旧之推荐。友之介绍函件紛紛。日覓位置。謀事之多。主事者幾於应接不暇。一交易所之招考。  相似文献   

10.
处今之世凡百艰难故操劳过度者实繁有徒结果食不甘昧夜不安眠肌瘦面黄头疼神倦者所在皆是凡遇此种情形其唯一正当办法即由补血而健脑是也章廉士红色补丸一入人身便成鲜血血足则脑得养而康强於是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本身就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不仅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且具有改造环境 ,创造环境的能力 ,中国古代曾有用“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 ,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近几年来 ,我园一直把“孩子是环境创设的主体”作为我们探讨内容之一 ,对在环境创设中“怎样引导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以及“活动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教育目标与环境怎样有机结合 ?”等问题进行探讨 ,现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  相似文献   

12.
職業教育與琺瑯成一聯帶名詞者,實以中華職業學校實為提倡國貨琺瑯之首創者,不得不先為揭明者也。琺瑯俗名搪瓷與瓷器所不同者,其坯不用泥而以鋼鐵製。我國之景泰窑則彷彿之。惟景泰則用於陳設,近乎奢侈,而琺瑯則切於實用,不論上下,日常所必需。其種類如面盆杯碗盆盤,以及一切飲食清潔器皿肯用之,惜此項物品,以前盡屬外來,每年輸入總額,在三四百萬元以上。近數年來,國人有鑒於此,集資創辦者,約有二十餘起,而以中華職業學校為最早,本廠則由學校蛻變者也。惜因時局交通釐稅以及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曰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所说的“共鸣”的四个方面,可以简化为两方面,即“入乎其…  相似文献   

14.
史料拾零     
张杓的上祁宫保书“用兵之策,不外攻守两端。不能攻而徒议守,非策也。守不於远而於近,亦非策也。今有贼欲犯吾庐,不於里门御之,亦於家门御之,岂有聚百十人於室中守卧榻者乎?”——陈醴撰张杓传所引上祁宫保书“……贫民竭肩背之力,仅给饔餐。纵享寿百年,无铢黍之积,遗於妻子。诚能使阵亡者得二佰金卹其家属,是生而困者死而亨,将有乐死恶生捐躯恐後者。东山诗序曰:君子之於人,叙其情而悯其劳,所以  相似文献   

15.
晏子使楚     
晏婴 《现代语文》2004,(4):10-10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世界工業之發達,以美国为最,推其原因,蓋由於工业學校設備之完善,教導之有方。余侧身此間,其觸於目而入於耳者,頗有一述之價值,爰抒所見,供祖國人士關心工业教育者參考焉。美國工業大學對於實習工廠之設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日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日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日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人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  相似文献   

18.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  相似文献   

19.
(一)小学生毕业后之情形行为未确定,意志未坚固的小学生,毕业於小学校以後,各人因学力的关系,家庭经济的关系,有升学者,有不能升学者,於是种种的现象,因之而起,兹略述於下:家庭经济宽裕者,泰半使儿童升学,其中有程度优良而投考某校,即行録取者;有投考甲校落第,而投考乙校録取者;有投考数校,而不録取者,中心皇皇,疲於奔命.还有因财力关系,虽有充分的学识,不能升学,於是咨嗟叹息,颓唐其志气.有不患经济的不足,而限於学力的关系,仍不能达到升学的目的,於是徘徊歧路,卒之沾染恶习,为世诟病.或有从事於识业界,因其学生的恶习  相似文献   

20.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真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犹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