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唯一 ”的东 西 肯定 是新闻 ,“第 一”的东 西 也肯 定是新 闻,搞新 闻的 人 谁都 明白这 一点 。 因此 ,时 刻不 忘在 “唯 一 ”、“第 一 ”上做 文章,找 由头 ,也就 成 了某 些记 者 和 媒 体 惯 常 使 用 的 拿手好 戏。 至 于真 的是 不 是那 么一 回 事,一是难 得有  相似文献   

2.
北京某报2006年4月25日头版标题要闻“电话印上小广告将被停机”.我第一眼看时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说的是什么,翻到指示的A5版.对应的新闻标题“登上小广告电话将被强制停机”.仍然让人不能一跟看明白是什么意思.我担心自己知识浅薄.是造成看不懂的原因.正好有两位河北大学的学生来访.我把标题亮给他们.问他们知道说的是什么.他们一时也看不明白。非得看了具体的新闻稿,才明白:北京市通过的某一行政规章.其中包括这样一条,  相似文献   

3.
一得录     
编辑和记者谁大? 高凯 干新闻工作以来,不止一次有圈外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编辑和记者谁大?” 不想,这一问竟然问到了编辑和记者的痛处。起码我心里不自在。这个无须争执的问题,对发此问的圈外人讲清楚比较容易,但对圈内人往明白说却特别的困难。对圈外人你只管照实说:“编辑和记者分工不同,都是干新闻工作,是工种,非官衔也。记者采,编辑编,论大小没有,论先后倒是存在,即先采后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记者之“米”,才有编辑之“炊”。但编辑又是记者的“做嫁”者,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趣味     
我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曾听汪曾祺先生谈及毛主席改戏词一事。 汪曾祺是戏剧《芦荡火种》的编剧。“文革”中,《芦荡火种》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当时,谁也不敢对江青改错的戏,哪怕一句台词提出异议,只好暗地里想办法。一天,有人提出,剧本很重要,是不是让主席过目,请他老人家提提意见,江青只好无话。于是,剧本送到了主席手里。几天后,汪曾祺  相似文献   

5.
凡是和他工作过的,无不异口同声地说:“他的确是个干出来的好干部。”他是谁? 他是上海图书馆参考部兼管大书库的副主任吴忠侠同志。去年夏天,小吴心脏病发作。在医院里,医生惊诧地问他说:“为什么没有人陪你?你必须马上住院。”小吴心里明白:爱人出差外地,家务事要他挑;部里工作繁忙,等待他去干。他怎能住院?他离开了医生,回到单位,若无其事地照常上班。  相似文献   

6.
文海拾贝     
毛主席改台词汪曾祺是戏剧《芦荡火种》的编剧。“文革”中,《芦荡火种》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当时,谁也不敢对江青改错的戏,哪怕一句台词提出异议,只好暗地里想办法。一天,有人提出,剧本很重要,是不是让主席过目,请他老人家提提意见,江青只好无话。于是,剧本送到了主席手里。那天,主席半坐半躺倚在沙发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 继续看央视1套的《大宅门》,这部剧比《笑傲江湖》要有“戏”,虽有人说它是“一流演员,二流编剧,三流导演”,毕竟还有看点。除周六外,每天一集,播出时间:每晚20:06。  相似文献   

8.
给谁看的     
外国人常不明白中国事。有些在我们看来已是熟视无睹的事,在外国人看来则越看越糊涂。据悉,有人陪外宾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外宾问公路上方的一条中文横幅标语是什么意思,原来上面写着“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照直翻译过去,外宾不明白,问: “这是谁写的?”译者答 “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更糊涂了: “那这是给谁看的标语呢?”这回轮到翻译犯琢磨了。从标语的内容分析,它不是针对高速路上行车的司机的,当然也不是写给乘客  相似文献   

9.
偶见一付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能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也使我这才疏学浅之人颇费了一番思索,求请老师,才弄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何物动人”?上来就问了一句。如若没有下文也许我会说“金钱动人”。而作者写的是“二月杏花八月桂”。“谁能益我”?接着下联又问了一句。还是那句话,如若没有下文,我会对“父母益我”或“亲朋益我”等。而作者并不如此,写的则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二月杏花八月桂”也好,“三更灯火五更鸡”也罢,写得实在妙极了,不仅对仗工整,文彩飞扬,而且寓意深邃;既清秀华丽,又不落俗…  相似文献   

10.
一个微信“网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他们进行“内容生产”的秘诀——“按好莱坞的流程来”.“(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分工,情节、人物、笑点、台词都有专门编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职责.”她说的是编剧的生产流程.但仔细阅读这个公众号的文章,不难发现,她的文章有不少也是按照这种流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无论做什么事,来不得一点“想当然”。写文章,编书刊,也是一样。“想当然”一词,据《辞海》说是来源于孔融。东汉末年曹操攻破了袁绍的邺城,让曹丕娶了袁绍的二媳妇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一时没有明白过来,还问这是什么书上讲的。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读过《古文观止》的人,大概会记得苏东坡也闹过一次“想当  相似文献   

12.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3.
“署名”论     
有些新闻和通讯,往往署了三五个作者的名字;有的甚至一张新闻照片署名也是二三个,实在令人费解。仔细一想,消息和通讯署名三五个还有点说头;但新闻照片署名也是二三个就有点说不过去,难道是一人持相机,一人按快门,一人负责洗胶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未免有点“滑稽”。人多以示重视?不对。文责应该自负,如果稿子真的出了问题,作者三五个,拿谁是问?如何“自负”?倘若稿子获奖呢?作者三五个,谁来领受?谁是该文荣誉的无愧者?人多说明写作艰巨?也不对。写作的显著特点是“单干”。它的艰苦在于个人“伤脑筋”,并不表…  相似文献   

14.
二、用了三个否定词,又成了否定句。如: “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戏没有教育意义吧。”作者的意思是说这些戏的教育意义是“不能否认”的,但在用了“不能否认”后,又加上个“没有”。成了三重否定,意思就全反了。应把“否认”改为“说”,或去“没”,或换“没有”为“的”。三重否定就像代数里负负相乘等于正,正再乘负等于负的道理一样。双重否定句虽然像代数望的负负相乘得正,但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果否定近于同一性的名词,  相似文献   

15.
一条古老的真理:谁为人民办好事,人民就拥护谁。由此引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就拥护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是为人民办好事的路线,所以人民拥护它。把上述道理用事实说明,那就更为简单明白了。比如,改革开放,确确实实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所以人民就怕你不改革,不开放。“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为广大消费者说了话,群众称赞新闻界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事”。好多人议论说,你们早该这样做了。这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对于这样随处可见可闻的问题,何至于现在才明白过来?因此,要说  相似文献   

16.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1):56-56
他她篇 谁更受伤 露露问老公:“我们以后会分手吗?” 老公说:“不会。” 露露又问:“那万一我们分手了,谁更受伤?” 老公想了想,说道:“脸面。”  相似文献   

17.
有位记者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稿子,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有的群众找到报社,对记者说他写进稿子里的“实事”都是没影的事。记者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者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还是听你的?”不知该记者的这番有力的反诘把那些打上门来的揭疮者镇住没有,但他的提问确实是很有“力度”的——记者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小的问题。 记者听谁的?这里说的是记者在采访时听谁的,这里的“听”也不仅是视觉器官的事,还包括记者的判断和认识。这位记者所问明显有两层意思。一是听谁说,二是信谁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从未遭遇过如此冷峻拒绝的采访对象 许鹿希,初见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她是谁;如果我说“她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大家就明白了:但是,这却是许鹿希最不愿意听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1 我是谁?——这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差不多也就是人类的亘古天问。古希腊有人面狮身怪物斯芬克司设谜考人:一个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问是什么?谜底是人,人却多有不知,为此被怪物吃去者不计其数。可见“我是谁”并不好回答,然而却事关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20.
与伟人的“邂逅” 在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之后,北京电视台的一位导演出差,在软卧车厢里头,睡在对面的是东北的一个橡胶厂的厂长。他问导演个问题,怎么有拍毛主席的,拍周总理的,拍朱老总的。怎么没有拍刘少奇的呢?是不让拍吗?导演说:也没说不让拍啊。厂长说:那拍啊。这个人竟然悄悄地从家里偷出来一个存折,用企业管理的办法,把三个当地搞党史的作者关到一个宾馆里头。对他们说:你们仨人查查,刘少奇在东北有什么活动?刘少奇有三顶帽子:叛徒、工贼、内奸,叛徒是首当其冲的。这个事就是发生在东北奉天,就是现在的沈阳。写这一段,跟咱东北有关系,这就创作出了电影剧本——《少奇同志在东北》。这个谁演刘少奇就太重要了,而且是第一部以少奇同志为主的戏,应该是冒点风险的。如果刘少奇成功了,这个戏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