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和水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气温的升高,植物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成为一种全球趋势.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1959年~1996年间的资料表明,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了6.3天,秋季物候期推迟了4.5天,生长季长度延长10.8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显示,在过去20年内,欧亚地区植物生长季延长了18天左右、北美延长了12天.针对我国而言,采用全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物候与年平均气候的线性统计模式,利用该模式计算表明:年平均温度每上升1℃,我国各种木本植物物候期,春季一般提前3天~4天,而秋季一般推迟3天~4天,绿叶期延长6天~8天.  相似文献   

2.
正在自然界中,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植物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始返青,生长,而后现蕾,开花,结果,最后落叶,进入休眠。这种植物与环境因子变化相适应而形成的植物生长发育节律,被称为物候,它是植物长期适应于温度和水分季节性变化的结果。植物的物候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对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物候与农时     
什么叫物候?物候是我国古代的名称,如草木的荣枯,植物的开花結实,候烏的秋去春来,象这一类的自然現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叫做物候。物指的是植物和动物,候就是古代所称的气和候。什么又叫气和候呢?物与候之間又怎样发生联系的呢?气和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按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更而分季节,定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4月-2007年6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广泛分布的豆科多年生短命植物弯花黄芪居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的开花物候进行了研究,花序和单花开花物候稳定。居群和个体水平的开花物候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低温、大风等恶劣天气是导致个体不开花的主要原因;但该种在花序和单花水平上能以稳定的遗传特性完成整个开花物候,确保弯花黄芪的开花物候适应不同年份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典型观赏植物花期模型建立及过去花期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花期物候模型可实现观赏植物花期的精确预报,为"樱花节"、"桃花节"等时令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选择花期观赏价值高、分布范围广泛的四种典型观赏植物进行研究,包括桃(Amygdalus persica)、杏(Armeniaca vulgaris)、紫荆(Cercis chinensis)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利用这些植物在中国42个站点的始花期和末花期观测资料及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并检验了可模拟不同站点和年份始花期和末花期的时空物候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重建了1962—2013年四种植物的始花期、末花期和花期长度序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空物候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大区域和长时间的花期变化,对始花期、末花期和花期长度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多在4~6d之间;(2)模拟得到的花期物候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其中随纬度的变化最为显著。纬度每升高1°,始花期和末花期推迟1.23~4.46d,花期长度缩短0.07~1.47d;(3)过去50年,所有植物平均始花期、末花期均显著提前,提前趋势在(0.95~1.61)d/10a之间。紫丁香始花期与末花期的提前趋势空间差异较小,而其他三种植物的花期提前趋势在分布区北部明显强于南部;(4)花期长度在过去50年间变化较弱,除紫丁香表现出较强的延长趋势(0.20d/10a)外,其他三种植物的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在(-0.01~0.07)d/10a之间,且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典型观赏植物花期物候模拟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秋日出游,一定要关注气象环境条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防":1.防过敏。从物候角度说,秋季是植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草本植物花粉的传粉时节。干燥的空气,较大的风速,以及大量的植物花粉,使得包括过敏性鼻炎在内的一些过敏病症的产生,具备了起码的条件。多数旅游景点的植物都很丰富,地势都比较空旷,能导致秋季花粉过敏症的主要植物(如蒿草、豚草)的种  相似文献   

7.
物候趣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这首题画诗,从植物冬芽的萌动,桃花初放枝头,到动物生活习性随季节的变化,生动而细腻地记录了物候信息。显然,这首诗,也是很好的物候知识教材。物候学就是生物气候学,专门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气候变化关系的科学。这是一门自然信息量很大的系统工程学科,需要长期仔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引种栽培58种野生花卉,对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栽培繁殖方法做了系统研究。其中引种培育成功的野生花卉植物计有20余种,详细观察记录了引种栽培后的物候观察、生长状况及栽培性状。  相似文献   

9.
王海 《青海科技》2007,14(5):10-12
针对黄河上游河谷地气候与土壤条件,依据生态因子的相似性原理,进行了龙柏的引种与扦插试验。本文就龙柏的引种栽培、物候期与生长适应性调查、扦插基质选择与插穗处理、育苗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为该植物品种在相同生态区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物候资料清查与签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庆市近30年物候的基本态变化,验证了气候与物候的同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物候之名称,来源甚早。《左传》中就有每逢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等节日,必须记下物候特征的记载的说法。唐代中叶诗人元稹在湖北玉泉道中所作诗有句云:“楚俗物候晚,盂冬始有霜。”古人最早把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统称为物候。物候学与气候学虽可称为姊妹科学,但物候的观测要比气候早得多,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7)
湖冰物候变化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本文按照波谱范围总结不同遥感数据源监测湖冰物候变化的原理和方法,并比较不同遥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归纳湖冰物候变化的区域一致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湖冰物候变化遥感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自然物候观测资料,用趋势系数法对垂柳各物候期及气候因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浙江垂柳的春季物候期提前约4.3 d,秋季物候期推后约7.2 d,生长季延长约11.5 d.2~3月的日平均气温与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显著负相关,温度每升高1℃,两物候期分别提前4.6 d、4.7 d,2~3月的日照时数增多1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湟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5年气温、降水以及1980~2017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及自然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湟源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8℃;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8.86mm;②稳定通过0℃和10℃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③在当地气候环境变化背景下,小麦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长期缩短;④自然物候对气候变化表现不同,表现出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后趋势,整个生长期延长;⑤整个农作物和物候的生育期与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阶段性降水和温度对物候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你在野外或公园里看到一株陌生的花草时,心中一定最想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对于刚开始学习认识植物的人来说,最感困扰的莫过于植物的中文称呼。因为植物的中文称呼常随着时代及地方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种植物往往有不同的称呼(同物异名),如杨桃又称五敛子、阳桃、羊桃;甚至不同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济宁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植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观赏效益日益凸现。与此同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也出现了复杂化、危险化的趋势,对绿地和风景区危害较大。病虫害常常导致植物生长衰弱和死亡,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观赏价值,甚至引起整株死亡,使绿化树种、风景林等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1)
高光谱遥感具有高光谱分辨率的优势,在农林植物保护、城市绿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美国生产的SOC710VP地面成像光谱仪采集了长沙樟、杏及玉兰树物候变化的高光谱响应特征数据,数据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与植物物候特征关系密切,可以很好地反映树木的生理状况,为长沙的植物保护提供了体征数据档案,此外,通过上述树叶高光谱响应特征看出,樟树在冬季不同于杏和宝华玉兰,虽然其树叶生长大量棕色斑点,其叶绿素含量及含水量都相应变低,但仍保持前三季的曲线形状,表明其仍具有生命力,这就是杏叶和玉兰叶都凋落而樟树保持茂密树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藏植物志》亟待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植物志》的出版成为西藏地区植物资源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工具书。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西藏地域广阔野外考察时间仍显不足、编排时间紧促等原因以及随着后期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存在植物收集不全、植物分布地域记载不全、科下分属或属下分种的一些检索表存在错误和遗漏、一些植物种类的特征描述不完整、植物海拔范围需补充、植物中文名前后不一致以及一些植物图谱不准确等问题,需要结合最新的文献和积累的资料及标本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9.
抗病基因是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抵抗病菌侵染及扩展的有关基因,其是Flor经典遗传学基因对基因(gene-for-gene)假说中与病原菌无毒基因相对应的一类基因。它存在于植物特定品种中,在植物生长周期或其中某个阶段进行组成型表达。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已成功克隆许多大豆抗病基因,使抗病基因工程出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于信芳  庄大方 《资源科学》2006,28(4):111-117
物候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物候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东北森林,森林分布范围由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确定。遥感数据源是2003年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东北主要森林树种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表明不同树种的同一遥感参数时间序列基本形状近似,在关键物候期和变化振幅上存在差异,这为根据遥感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监测森林物候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将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重构成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影像。基于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了东北森林物候期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树木在第100天~150天开始生长,到第260天~290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天~180天。通过与部分物候观测数据的比较验证,表明基于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树木生长始末日期与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获取的森林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