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何萍 《兰台世界》2013,(13):124-125
<正>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外知名的一幢建于古代的藏书楼。该藏书阁的人名曰范钦,明朝嘉靖时期进士,最高官职是兵部右侍郎(等同于当前国防部副部长职务)。天一阁建造于嘉靖四十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四百多年了。因为范钦比较喜欢图书,遂将其集中起来的七万册图书全部收藏在该藏书阁里。天一阁有大量藏书,特别是明朝时期的刻抄本比较多。里面收藏的明朝地方志有271种之  相似文献   

2.
浅论明朝中期私人藏书家丰坊及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坊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藏书家和书法家。丰氏藏书数万卷,建有万卷楼。他的藏书来源主要包括世代相传、购求、造伪等三个方面,而尤以“造作伪书充实所藏”为主要特色。丰坊晚年因对万卷楼管理不善,大量藏书被人偷盗,加之遭遇火灾,最后将所剩书籍售予范钦,转而成为范钦“天一阁”藏书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民间图书馆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浙江宁波人范钦所建的天一阁,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具有民间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至民国时期,民间图书馆蓬勃发展起来。据调查,民国时期私立图书馆占图书馆总数的20%。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的民间图书馆或收归国有或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些年,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4.
天一阁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一五六一年),建成于嘉靖四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年历史.它座落于浙江省宁波市城西,紧邻优雅秀丽的月湖.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字尧柳,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进  相似文献   

5.
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位于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典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存在是盛产中国著名商人——宁波帮的甬城所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范钦时年27岁)进士,浙江鄞县(即今宁波)人,做过湖广随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天一阁     
鲁非 《浙江档案》1998,(7):36-38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距今四百三十余载,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相似文献   

7.
访天一阁     
宁波有座天一阁,久已向往之。几次到宁波,主人都未安排到天一阁去,上了两次普陀山。这次我提出只要有半天时间也要到天一阁去。早上吃过早饭.我们就到了天一阁。从西大门进天一阁,门前一副楹联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书法家宁波人涉盂海所写。它告诉人们天一阁的历史和地位。天一阁创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之间,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其主人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范钦。  相似文献   

8.
吴静 《兰台世界》2012,(25):48-49
提及中国的家族图书馆,首推位于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自始建于明代中期之时起,其已经沐浴了四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家族图书馆,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一、明代始建时期(1561—1644)明嘉靖四十年(1561),官至兵部右侍郎但请辞回乡归隐的范钦决定在宁波主持建造一座私家藏书楼,以广纳百家之书,成就  相似文献   

9.
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月湖西边,绿荫深处清幽的大院中。藏书楼坐北朝南,稳重朴质。阁南条石铺地,楼前一泓碧水,假山玲珑,竹林茂密,绿枝拂垣,整个大院构成了一座精致的园林。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藏书楼的创始人是嘉靖进士、兵部右侍郎范钦(字尧卿,号东明)。范钦一生,历任重职,酷爱藏书。所到之处,留心抄录当时的《实录》邸报,收集宋、元、明历代的珍书善本,征购明代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海瑞清廉自律、刚正不阿,是家喻户晓的清官.然而,海瑞也曾热情洋溢地赞扬一位清官,说他"惩恶劝善,节用爱人",像是古代的圣贤.这人就是麻城阎河籍人,明朝嘉靖时任琼州(今海南岛)太守的周思久.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二十五岁时,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五十八岁时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史称后金).六十岁时正式开始向明朝宣战.短短八九年间,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大批落入后金军队之手.  相似文献   

12.
明朝前期,中日贸易在传统的朝贡体制下进行.但在16世纪中期,日本白银的发现引发了明朝民间商人前往日本贸易的热潮.嘉靖倭患虽然刺激了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革,但更使初到中国的葡萄牙借此机会垄断了中日贸易.  相似文献   

13.
文人藏书对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范氏家族历史上有晋朝的范平、范蔚祖孙,明朝的范钦及其世孙--清朝的范懋柱等,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对中国的藏书文化和文明传承作出了贡献,并继承了藏书文化中"仁人爱物"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书中     
千帆 《图书馆》2002,(3):93-94
清朝嘉庆年间 ,大学士范钦早年所建的宁波天一阁以藏书丰富成了江南一带最负盛名的私家藏书楼 ,不知吸引了多少双钦羡渴慕的目光。其中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 ,亦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 ,为了能入阁读书 ,她竟然要知府做媒嫁给了范家。孰知范家不准妇女登楼 ,使钱氏只得终生徘徊在阁外 ,不能入室览经 ,最后郁郁而终。两百多年后 ,当程亚男女士把这个旧中国知识女性千方百计为求读书甚至不惜以身相许的悲剧故事告诉我时 ,她的目光流露出更多的 ,是她对自己终生从事图书馆事业的一种满足与快慰。程亚男怀着对图书馆的一往情深 ,从六十年…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城垣     
刘鹏 《北京档案》2007,(9):54-55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四个封建王朝金、元、明、清,相继在这里建都.经过历代经营,留下丰富的古迹和文物.北京城分内城和外城.正阳门以北是内城,正阳门以南是外城.内城是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外城又称南城,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是四重城,由内到外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相似文献   

16.
闵虹 《云南档案》2003,(1):44-45
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堪称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  相似文献   

17.
"露香园顾绣",简称为"顾绣",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由明代中期顾名世家族在上海老城厢内的露香园私宅中所创.遗址即今天的上海市黄浦区露香园路两侧.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554—1555年),戚继光曾任钦差山东等处总督备倭署都指挥佥事。这里选刊的是本馆所藏《屏风档》中嘉靖三十三年八月至嘉靖三十四年九月登州卫呈送给戚继光的公文,其中六件经戚继光亲笔签批。这些档案,既记录了明朝官府的贪赃枉法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也反映了戚继光治理有方、为官廉正和疾恶如仇的品德,是研究明史和戚继光其人的重要史料。现予公布,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1747年在华沙开设的查路斯基图书馆。世界上最高的图书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计28层,高276英尺,1973年正式开放。世界上最小的图书馆,是美国纽约阿瑟·霍顿图书馆。它收藏的新型微型图书长仅3厘米。世界最早的私人图书馆,是建于中国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浙江宁波“天一阁”。世界藏书最多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达8,000万余册,包括世界470种文字。世界上座位最多的图书馆,是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共有座位2300个,每日接待读者7,000人次,  相似文献   

20.
北京历代帝王庙在2000年大规模修缮后,于2004年重新对社会开放,至今已经13年了.馆藏的各类档案始终在文物修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件都十分珍贵.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它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两朝皇帝用来祭祀历代帝王和历代名臣的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庙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