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似乎少年时的记忆,有的已不再那样清晰,但有的却深深地镶嵌在脑海里,永远也不会抹去。还记得,在我童年向少年过渡时期,家,也从森林的外缘,迁入更深的原始密林里——一个新开辟的林场。举目四望,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  相似文献   

2.
难忘哲罗鱼     
五岁那年,父亲在去了东北一年之后,又回到老家把全家人带去了东北。那时的东北,林子很深很密,刚走进森林里感觉就像一下子掉进了树的海洋里,人在森林里就像大海里的一尾小鱼儿。  相似文献   

3.
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似乎少年时的记忆,有的已不再那样清晰,但有的却深深地镶嵌在脑海里,永远也不会抹去. 还记得,在我童年向少年过渡时期,家,也从森林的外缘,迁入更深的原始密林里——一个新开辟的林场.举目四望,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树林,一条长长的有河的山谷,掩藏在大森林的怀抱里.这个定名为前川的林场,另还有一个较早形成的自然屯,就都坐落在这条山谷中. 林场的小学校建在村屯和林场交接处的河边上.每逢夏季,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河边上玩耍.河边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天然好去处,静静的河水,悠悠地一直向下游流淌.  相似文献   

4.
槐花依旧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那时村子里到处长满了槐树。每年五月,槐树开花了,整个村子成了一片花海,一团团,一簇簇,如雪,如云,挂满枝头,悬在树梢,在温馨的春风里,把醉人的幽香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里。那时的记忆,是我永远对故乡抹不去的风景,童年的时光,是我现在对故乡最快乐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愧对父母     
梁杰 《职业圈》2008,(34):89-89
我现在已过而立之年,而父母给予我的很多很多,而我给予他们的却少之又少。我现在还能清晰记得上小学时,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起晚了,借口牛奶烫不想吃饭撒腿就往车站跑。而身穿一身薄秋衣的母亲穿着拖鞋赤着脚行走在雪地里,像杂技演员一样把左手碗里的牛奶倒进右手碗里再将右手碗里的牛奶倒回左手碗里,来回倒替,—直从家里追到车站,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碗充满母爱的牛奶喝下肚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的大海林,是一片广袤数百里的浩瀚如海的大森林,林中生长着松、杉等北方最优秀的树种。半个世纪前,这里出现了新中国的第一代伐木者。今天,他们的传人在做些什么呢? 大海林松涛依旧,伐木工人居住的小屋还在,只是大海林人清醒地意识到,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  相似文献   

7.
念梅     
王静 《生态文化》2014,(1):54-54
最近一段时间,忙里偷闲地整理这些年来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其中有一部分是花开有声,记载着我和花的情缘。读着读着,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读着读着,竞有一种情愫涌起。怎么没有为“梅”留下一笔,“念梅”的思绪蔓延在整个脑海里。于是就想哪怕寥寥几笔,也要把对“梅”的记忆写在生命的过往里。  相似文献   

8.
愧对父母     
我现在已过而立之年,而父母给予我的很多很多,而我给予他们的却少之又少. 我现在还能清晰记得上小学时,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起晚了,借口牛奶烫不想吃饭撒腿就往车站跑.而身穿一身薄秋衣的母亲穿着拖鞋赤着脚行走在雪地里,像杂技演员一样把左手碗里的牛奶倒进右手碗里再将右手碗里的牛奶倒回左手碗里,来回倒替,一直从家里追到车站,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碗充满母爱的牛奶喝下肚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罐     
中午回到家,母亲正挽着袖子,胳膊尽力地伸进那鼓着“肚皮”的鸭蛋罐里。她把已经腌好的鸭蛋捞出来,放在旁边的盒子里,又把刚洗干净的鸭蛋裹上草灰糊糊,再醮一些盐,小心翼翼地放进罐里。  相似文献   

10.
登琅琊台     
记得还是上中学时,在李白的卉风“秦王扫六合”中,读到这样一句诗:“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诗中讲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自己在琅琊台等处立碑刻石歌功颂德。也是在琅琊台,秦始皇亲自送别了欺骗自己,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去大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这个旷世英雄被一个小小的方士大大地耍了一把。  相似文献   

11.
赶蜂者所居之寮棚,就这般草率地搭建在路旁那块草坪中央。 棚是木棚。蜂箱也是木质的,四方形,一字儿排开,瞧着,就有那么一点儿江湖的况味了。蜜蜂数十只,沿着蜂箱上下翻飞,却不见飞远。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看守着自个的家园哩。虽然对蜜蜂我是偏爱有加的,可瞧着那小东西,依然噗哧一声笑了:“小样!”  相似文献   

12.
正这里是作家曲波笔下《林海雪原》的诞生地,也是侦察英雄战斗过的地方。今天,我沿着英雄的足迹,来到杨子荣65年前剿匪的地方——老爷岭。老爷岭的地域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清。陪同我采访的柴河林业局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老爷岭的老林子就像没边没沿的大海,若让土匪钻进去,就等于把一把针撒到大海里,再也捞不上来了。当年侦察英雄杨子荣所在的剿匪小分队由于地形不熟,经验不多,在追剿四大匪首——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  相似文献   

13.
难忘老榆树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上,面朝大海。碧波荡漾的大海一望无际,遥远之处与天相接,便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景致。我的老家少山少树,但有一棵老榆树。老榆树有多少岁了,这是儿时萦绕在我脑海里许多年的问题。稍长大一点时,便问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那年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老人告诉我说,他也不知老榆树多少岁了,只记得他,小、时候,他的爷爷常讲老榆树的故事给他听。那时,他也同样问过他的爷爷老榆树有多少岁  相似文献   

14.
冬季的森林     
一提到森林,人们就会联想到那满目的葱郁、苍翠和浩瀚。可是,在北国,在冬季的大兴安岭,情况却完全不同。冰封大地,雪飘万里,壑似银蛇,山如蜡象,森林河宛若一条或曲或直的白色飘带萦绕着山峦。一棵一棵、一片一片、一座山一座山的松树、杨树、白桦就在这样的背景中肩并肩手挽手地肃立着,愈发透出深深山野的和谐与壮美。我是作为一名森林警察在一个深冬的季节进入这片森林的,也就是说,我认识森林首先是从她的冬季入眼的。虽然天气格外的寒冷,虽然厚厚的积雪没过了我的马的小腿,我的双眼还是充满了好奇。这大自然绝妙的造化,诱惑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也深深地诱惑了我的心灵。大兴安岭丘陵状的山峦绵延起伏,骨子里透出的是平和与包容。银装素裹显示的不是她的单调,而是她的高贵与圣洁。乘一匹骏马,立于山巅,极目旷远而寥廓的四野,心境不由得你不沉静,胸怀不由得你不豁达。  相似文献   

15.
但凡到过珠海的人,无不赞赏珠海的绿色之美。 珠海,这个依山傍海、天蓝海阔、由190个岛屿组成的“百岛之市”,这个绿道与大海相伴、森林与山川为伍,山入海中、城入林中、人入城中、山海一色的生态之城,真可谓一山一水均为景,一草一木均有情,不愧是绿色之都。  相似文献   

16.
    
爹是木匠。旧时,彰武火车站和彰武县城里的头一座楼房是爹带徒弟们盖的——那是爹木匠从业史上的标志性工程,就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李瑞环带领突击队建造人民大会堂一样。那年,我回故乡省亲,老辈人跟我说:“你爹是彰武以北,甘旗卡以南第一掌桌人。”我听后一点儿都不吃惊。  相似文献   

17.
在群峦叠蟑、碧波万顷的大森林里,有一幢黄墙红瓦的俄式小木屋,依山傍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时而有人出入,时而有马嘶鸣,时而有鸟儿飞过,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幅西洋油画,静谧而精美。您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森林旅游去处吧?听我告诉您,这是一个叫做“吉落部”的森林警察外站,三十年前我就曾工作生活在那里。那里撒下过我青春的汗水,播种过我理想的种子,我把“吉落部”外站看做是我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出发之地。  相似文献   

18.
张斌 《生态文化》2010,(3):41-41,47
“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武警新疆阿勒泰森林支队士官贾晓明,虽然普通却又不普通。 他的一句话。引发支队上下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习俗、歌舞为主要内容的“三学”热潮。 他临危不惧,大喝一声:“请大家放下凶器、停止犯罪!不能用民族来划分好人坏人,不论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最恨的鸟雀当属麻雀。记得一个星期日,满以为可以玩一天了,不料却累了一天。那天一大早,父亲就要我起床,然后带着我走到村旁的秧田边,说是要我守秧谷:秧谷下田后,麻雀来啄,就把它赶开。父亲撒了几把秧谷,就有麻雀呼朋唤友地来啄了,我扬着手臂,做吓唬的样子,可它们照啄不误。那怎么办?父亲就要我拿一根长竹竿,赶。那块田虽不宽,但我的竹竿也只能伸到田中央,田的那一边,就“鞭长莫及”了。麻雀看准了这一点,就在田的那边啄,我只好奔到那边去。却又有麻雀飞到这边来……“疲于奔命”,这个成语的意思我在那时理解得最深。可恶的麻雀啊!  相似文献   

20.
常莉 《生态文化》2005,(1):20-24
大兴安岭一望无际的森林从我眼前掠过。从加格达奇开始、五个小时过去了,火车在森林里穿行,除了树还是树,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眼前的绿色让人兴奋,让人充满惊喜,这是中国的森林,这么一大片森林,何止是一眼望不到边能形容的,八月是一个好季节,绿树如海,波涛向天际。漂亮!壮观!在我们兴奋的,喜形于色的赞叹声里,同行的唯一一个大兴安岭人朱宏平均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