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莺的歌声》全文以歌声为线索,结构清楚,情节引人入胜。教学时,应紧扣歌声,引导学生读懂歌声,品味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一、找“歌声”,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每个段落都写到小夜莺的歌声。教学伊始,可启发学生思考:①从课题看,文章写什么?②为什么要写夜莺的歌声?③课文几次写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唱“歌”的?④每次歌声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二、议“歌声”,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从本课段段有…  相似文献   

2.
《夜莺之歌》是五年制第十册第18课的一篇阅读课文,该课以“歌声”为线索,“歌声”为主旨,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地反法西斯的爱憎分明的品质。课文长,内容丰富。抓住“歌声“五妙”,便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妙“诱敌”文章简述了战斗刚结束村庄凄凉的景象后,接着“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清脆、嘹亮,  相似文献   

3.
《夜莺之歌》(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0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协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兵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人物形象鲜明,条理清楚,情节紧凑。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掌握如何谋篇布局,弄清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体会文章的中心,在教学中,我建议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学课文,抓住线索。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进行初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①男小孩坐在河边上干什么?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他的?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1)诱敌上钩;(2)传递敌情;(3)成功脱险;(4)坚守岗位。"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  相似文献   

5.
一、情境导入,引出歌声线索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把视线再一次投向国土广袤的俄罗斯。满怀着对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们和在德军炮火下奋勇抵抗的孩子们的敬意,继续来学习《夜莺之歌》。  相似文献   

6.
《夜莺之歌》(六年制第十册)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鬼子的故事。学生读完课文后,往往认为课题意思是:一个男孩学夜莺的鸣叫声。显然,这样的认识是很肤浅的。 教学时,我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歌’,而不用‘鸣声’或‘叫声’呢?”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0课《夜莺之歌》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协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兵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人物形象鲜明,条理清楚,情节紧凑。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掌握如何谋篇布局,弄清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体会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夜莺之歌》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夜莺之歌》时,要渗  相似文献   

9.
谈第十册第三单元教学重点□安徽张敬玉张德华→→→←→→→结果(起因)(经过)夺取泸定桥攻天险抢时间必须夺这组教材包括讲读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飞夺泸定桥》,阅读课文《夜莺之歌》,独立阅读课文《抢险》,还有一则读写例话《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本组的...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以《夜莺之歌》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方面的探索。《夜莺之歌》一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男孩,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伏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国侵略军的故事。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生动,语言、神态描写丰富,表现了苏联儿童爱祖国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负载的信息点极为丰富,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自读中获得感知,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  相似文献   

11.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本课教学重点是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难点是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教学本课时,可以“歌声”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的,受到热爱祖国,珍爱生命的教育。一、初读听歌,整体感悟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应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弄懂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并能理解为什么把故事中的小主…  相似文献   

12.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始于“歌声”,终于“歌声”,以“歌声”贯穿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夜莺的歌声》一...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本文以《夜莺的歌声》为例,谈一些体会。研读教师要以学习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进入文章进行阅读。教师通过研读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思想、抓住文章的主线与作者进行交流,使文章的意境变得清晰、内容变得充实,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去琢磨、品味,从而产生共鸣,然后紧扣知识点、训练点,提挈全篇达成感性与理性的逐步统一的教法,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以歌声为线索,结构清楚,情节引人入胜。学生初读文章能了解文章的…  相似文献   

14.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第十二册)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叫夜莺的孩子利用歌声传递情报,配合游击队员打击德国鬼子的故事。仔细分析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战斗有两个特点:一是计策制定得巧妙,二是计策实施得顺利。教学中,学生一定会为小夜莺和游击队员天衣无缝的配合叫好。这时,我们不妨“节外生枝”,故意设置疑问,假设小夜莺和游击队员在施计歼敌的过程中,不时遇到了种种不利因素,让学生讨论他们如何应对这些不利因素,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对情报的传递设疑课文讲这股敌人共32人,带着两挺机关枪,于是小…  相似文献   

15.
我教了《夜莺之歌》(省编十一册)这篇课文后觉得,“宛转”一词学生第一次学到,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积累运用。因此,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 )的歌声,( )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可是,事与愿违。学生的答案分别是“悠扬”“动听”“欢乐”“清脆”等。只有少部分学生填写“宛转”一词。批阅后,我愕然了。课间,我随便找几个学生聊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农村教师在检查《夜莺之歌》(六年制小语第十册)自学效果时问:“你们觉得本文的结尾写得怎样?”这时有三个学生相继回答说:“本文结尾含蓄,耐人寻味。”教师说:“很好。”于是,对本文结尾的处理就以这样草率的问答而告结束。课后,笔者好奇地问了这三个同学:“《夜莺之歌》的结尾  相似文献   

17.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小组来个朗读接力赛;有的会来个分角色朗读;有的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很有兴趣地把课文读完了,还有了不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11.夜莺的歌声陆凤娟(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活动要求]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转换成剧情,让意义理解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感,训练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艺术。[活动准备]1.根据义务教材第十册《夜莺的歌声》编写剧本。人手一份。2.道具;一...  相似文献   

19.
一、情境导入,引出歌声线索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把视线再一次投向国土广袤的俄罗斯,满怀着对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们和在德军炮火下奋勇抵抗的孩子们的敬意,继续来学习<夜莺之歌>.  相似文献   

20.
《夜莺之歌》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料。课文描述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叫“夜莺”的小英雄机智勇敢地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敌人遭到全歼的故事。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宜于表演。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引进了表演这一手法,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完成对课文的初读任务之后,我们分两步进行表演教学。一、抓住顺序,分清场次课文是按事物发展顺序记叙的,可分为四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