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9月,我在一所偏远的山村学校开始了教书生涯。一天傍晚,我在校长室偶然看到两本《湖南教育》,初涉教坛的我有些新奇。山区学校一年的报刊丢多留少,《湖南教育》也就零星几本。老校长让我拿去好好读,他说很有用。但我只是翻了翻便放下了——我不大看得懂,那些陌生的教育术语,颇觉高深的教育理论,就像师范学校里那位严肃的《教育学》老师。  相似文献   

2.
范善成 《湖南教育》2005,(10):46-46
我从18岁开始,先后在大队小学、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那时的教师除了人手一本《红旗》杂志和一套“毛选”,没有任何教学辅导资料,教学中遇到困难只好“霸蛮”,当时多么希望有一本教育杂志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恢复出版的《湖南教育》,才第一次知道教学还有这么多诀窍。因为有了《湖南教育》这个教师,这本教材,总算摸到了教育的门,我被聘请担任当时公社一百多号教师的辅导老师。然后凭借着一叠《湖南教育》去参加高考,“小学生的底子,高中生的牌子”的我居然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县中学继续教书,继续读《湖南教育》。从接触…  相似文献   

3.
我与《教育研究》的交往,经历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成好朋友”的过程。1982年,我在县教研室任化学教研员兼教研室负责人,初识《教育研究》。那时只对其中教学论和各科教学的文章感兴趣,对其他文章则看得不多。1983年,我开始在《湖南教育科研》(现名为《湖南教育研究》)和《化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研究的文章,就得益于《教育研究》的启发。我从此经常向同行推荐《教育研究》这本刊物。由于其文章内涵丰富、理论深刻,真正想在教学研究上有所进步的老师都喜欢这本刊物。1985年,我开始进修教育理论知识,以后又在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理论视野得到开阔,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更觉得少不了《教育研究》,因此我把她作为一种长期的函授学习教材,并对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记得在安徽师范大学读大三的时候,教化学教学论的孙影老师就向我们推荐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参》)这本杂志,从此知道了这本在中学化学教学界的名刊——《中化参》.当时就想,如果我也能在这本期刊上面发表一篇论文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5.
声音     
《江苏教育》2012,(16):2
我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一直自费订阅。《江苏教育》引领我走上了专业成长的道路。这些年,杂志上的许多独家策划及刊发的文章对一线的教学、教研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希望年轻的教师都能读一读这本杂志,也能拥有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6.
《今日教育》2008,(3):5-5
我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校长办公室偶然发现了《今日教育》。虽然我从来没向《今日教育》投稿,但还是很喜欢阅读《今日教育》,新一期杂志一到.我都要向校长或主任借阅。《今日教育》在重庆的教育类杂志中是出类拔萃的.值得一读.也能够让读者在杂志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营养”。  相似文献   

7.
我酷爱读书,亦喜欢写作,看着书橱里琳琅满目的书刊,心里挺得意。去年底,朋友来家中做客,他浏览了我的所有书刊后,有些遗憾地说:“怎么没有《老年教育》啊?这本杂志很值得一读。”朋友是个“读书狂”,而且对报刊颇为挑剔,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对《老年教育》充满神往。于是,便将刚刚完成的一篇小稿和索要刊物的信一起投进邮箱。  相似文献   

8.
武秋涧 《班主任》2006,(11):24-24
初识《班主任》是在一次学校会议上.离开会还有十多分钟,会议室里人声鼎沸,唯独一位戴着眼镜、两鬓斑白的老教师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杂志.我心生疑惑,是什么杂志使我的老前辈如此痴迷?悄悄走过去,方知她读的是一本《班主任》.她津津乐道地向我介绍了这本杂志,从此我就和《班主任》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十月三十日,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发出[1985]003号文件指出,《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是国家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教育报刊,《湖南教育》、《初中生》是省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教育杂志。各地都应重视上述‘一报三刊’的发行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读书报告会,近2000人参加了活动,我演讲的《我与<小读者>的不解之缘》获得了三等奖。演讲稿节选如下:与《小读者》结识,是在去年秋天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爸爸为了扩大我的知识面,特地为我从众多少年报刊中挑选推荐了《小读者》这本杂志,没想到竟然还有《小读者》。以前看过的不少杂志,都觉得很好,可今日一读,才知道《小读者》的确不同凡响。杂志里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深受感染,也备受教育。《小读者》用温婉的方式帮我找出自身的差距,我会按照学校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德行好、学习好的阳光少年。我会与《小…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不大,只订了十余种报刊。每次报刊一到,都堆在会议室由教师自行挑选。最先被拿走的一定是《文萃报》《法制周报》《家庭导报》,偶尔被拿走的是《人民日报》《半月谈》《湘声报》《湖南日报》,剩下来的《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基本上就无人问津了。教师不读教育报刊,拒绝专业书籍,这给原本就不乐观的教师读书更添了几分尴尬与无奈。今天的教师会,小刘主任发言的第一句话是:"我要给大家读一篇文章,钟校长跟我说过,他在晏田做教导主任时,经常会给老师们读点文章。"  相似文献   

12.
我叫顾宸宁,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生,今年上二年级。《我爱写作文》是我很喜欢的一本杂志。以前我不会写作文,只要一提笔,就不知道怎样用字填满那些格子,所以一到作文课就会特别烦恼。有一天,妈妈给了我一本叫《我爱写作文》的杂志。翻开这本漂亮的杂志,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呀读呀,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写作文的灵感!  相似文献   

13.
<正>能够拜读《教育漫话》这本著作说来也是巧合。我原本以为《教育漫话》是一本关于教育问题的漫话,直到拿上手才发现是自己理解错误了,索性就将错就错地读了下来,读完才发现自己无意间拾到了一本好书。通读全书,我觉得《教育漫话》是一本形散而神不散的著作。它的语言浅显朴实,内容也不晦涩难懂。《教育漫话》出自英国作家、思想家的洛克,他将自己关于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教育问题的一些思想精髓以及他  相似文献   

14.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与《湖南教育》的文章。我最初产生作文欲望,是因为读了邮政报亭《书虫》杂志一篇标题为《辛勤耕耘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天下》的《编后小语》:“一位老专家订了多年《书虫》。今年,杂志征订,夫人问老专家‘,你身体羸弱,需要经常吃补品。如今杂志价值上调,我们只能在两者中择其一,吃补品还是订杂志?’最终,老专家选择了吃补品而放弃了订《书虫》。”掩卷而思,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专家如此,遑论吾辈?而我更寒碜“,财政预算”里压根就没有补品此项。然而,我还是坚持订阅《湖南教育》。记得我曾为《湖南教育》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而兴高采烈;毋庸讳言,我亦为《湖南教育》的价格不胜唏嘘。一介书生总是与“穷”字粘在一起,中国的读书人太清贫了。使你老是在吃饭与读书之间作尴尬的选择。但不管怎样,我终究是选择了《湖南教育》,从不迟疑。这固然是坚信遮掩在神州大地上的“读书无用论”的阴霾终将消失殆尽,但更有对那些常年不辞劳苦耕耘在《湖南教育》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编辑的崇高敬意和景仰。依笔者浅陋阅历,了解到在当今书刊市场,严重充斥着“性色裸”的污浊,一些文人墨客终因耐不住清寒,丧失道德底线,从事违背做学问准则的黑市勾当。难怪美国一家出版商...  相似文献   

15.
说来惭愧,知道有《人民教育》这本刊物已有15年了,但真正读到这本刊物却是近两年的事。因为以前我在偏远的山区初中,学校经费很紧张,有时连师生喝水买煤的钱都凑不上,更没钱订报刊。虽说工资里面有报刊费,但真正要让教师们掏钱订阅报刊《确实为难。加之那时的教育改革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如火如荼。经费的短缺、山村教师的清贫和教师对订阅报刊的认识不足等,使我们根本没有读到过《人民教育》。几年前,我所在的那所学校布局调整,我也随之调到城郊学校。现在的条件虽说比以前的学校好得多,各种教育报刊也不少,但自己仍然没有机会看到《人民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别人接触《黑龙江教育》是从这本杂志开始的,而我接触《黑龙江教育》却是缘起当时的小学语文版编辑魏永生老师。记得那是1994年10月,魏老师向我约稿,我就写了一篇《也谈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送了过去便以为没事了,就等着发表了。谁知过了几天,魏老师来电话约我过去一趟,只见稿件上附了一页纸,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并要求再用杂志社的稿纸一笔一画地抄写下来。以后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都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我逐渐对《黑龙江教育》的这位编辑肃然起敬,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作者、读者这样的负责任,真的让我感动了。  相似文献   

17.
乘着飞奔的骏马,《湖南教育》进入了不惑之年。作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一名远在山区的教师,我向她遥致衷心的祝贺!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湖南教育》和我们共和国一同成长。而我的教龄,也近40年。在我漫漫教学生涯中,《湖南教育》只要没有停刊,就始终伴随着我。现在我已退休,回首往事,《湖南教育》在我终生的感情天平上,占有很重的法码。我能及时获得各种精神营养,树立终生育人的信念,离不开她的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很幸运。因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好朋友——《小学教学设计》。两年前,我刚刚休完产假回到学校,正赶上学校订报刊,面对繁多的教育刊物,我有些拿不定主意,正巧同事走来,手里拿着一本杂志对我说“:这是《小学教学设计》,这本杂志非常好。”我当时并未在意,随手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很少翻阅它。就这样,一年过去了。当朋友再一次向我推荐《小学教学设计》这本杂志时,我才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翻阅起这本杂志。翻着翻着我选定了它,并毫不犹豫地订了一年。从此,我的身边多了一位教学上的好帮手。只要这本杂志一到,我便如饥似渴地…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春 《湖南教育》2008,(11):46-46
得知《湖南教育》杂志要改版了,我为它感到高兴。回顾与《湖南教育》走过的一段难忘历程,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0.
人和一本杂志之间的相识和交往同样需要缘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和《湖南教育》结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喜欢看书,因为在教学和教育上有一些想法,于是我捧起了一本本的书,一份份的报刊,这其中,就有《湖南教育》。每每在《湖南教育》上看到精彩的文章和独特的见解,我都如获至宝。经验是可以分享的,我也知道该如何慎重地分享别人的经验。2004年,《湖南教育》搞了一个“我的教育遗憾”征文活动,我为之叫好。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和教育何尝不是如此?说出自己的遗憾,对于教学者本人来说,是在进行反思和反省,这是取得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