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特色,对其类型进行划分,发掘这些形象所具备的现代性因素,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小说的形式探究人性的大师。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人格分裂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概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以及俄罗斯人民心理的看法,并从中理出其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思想信仰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俄罗斯经历的文化转型期,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心理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主要表现为:文学哲学化、双重人格、叙述主体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兰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3-27,4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显示了他独特的文学理念和生命观念。《白痴》的主人公梅什金这个人物形象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美的内涵的独特理解。梅什金是普救寻求者、精神朝圣者、理想主义者的化身;梅什金的自救是以心灵承受痛苦,皈依上帝达到自我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具有局限性和软弱性,人性的自救涉及社会观念的改变、革命暴力的启示、经济基础的奠定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逐渐深入,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在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其他领域的同时,《罪与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左翼文学势力也展开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的非暴力思想和"爱之福音"的文学观深刻地影响了周作人早期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未被重视,本文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以补周作人早期思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阶级学术界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传得多了,就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牢固的概念。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在思想上相近就是这样的误解之一。一些西方文学研究家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预示了”尼采的基本思想。另一些人则认为尼采是这位俄国文学家的“学生”。还有一些人只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最复杂的现象之列。他的创作及其思想发展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步入文坛的初期,受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因参加社会主义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判处服苦役。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脱离俄国先进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拓展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比,表现出更多的现代主义手法,偏执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人物病态心理及怪诞气息。理解这一特点对于我 们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引介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之前,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基本上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有关的资料只是也散见于寥寥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五四时期,随着对俄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广受时人瞩目,在巨大的光环之下,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品《罪与罚》中,描写了年轻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的事件,并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层层剖析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的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桩犯罪事件原因复杂性的深入思考,既表现.了其本身对犯罪的看法,又显示出其思考所陷入的矛盾境地。  相似文献   

16.
张大增 《文教资料》2012,(11):16-17
库切的小说《彼得堡的大师》因其与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说人物互文而被评论界视为"复调的复调"。本文认为,在这样一种复杂的互文背后,小说很明显展现了库切对"父与子"关系的思考。作家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父与子"的思考,使其对"父与子"关系的思考更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地下室人"的心理描写独具特色.本文主要探析双重人格反映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矛盾变化、对话或对话化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与梦境幻觉等下意识相联系,其特点及成因,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该小说,同时深刻感悟作者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幻觉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双重人格》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对于刻画小人物戈利亚德金的“双重人格”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双重人格》通过戈利亚德金幻觉的发生、发展和高潮三个阶段的艺术展示,在回应严酷现实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了遐想的审美意味:在戈利亚德金的幻觉里隐藏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忧之情以及自我丧失的痛苦意识,因此,幻觉描写抒发的是作者对人世的感慨,既是对现实不公愤懑情绪的宣泄,又是对人生犹如幻觉的无奈感叹.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帮助他对抗债务、赌瘾和疾病的困扰,爱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支点。安娜的无私奉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这一论断至少适用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19世纪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创作中受到爱伦.坡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其美学观还是题材的选择,或是对人类潜意识的开掘以及对双重人格的刻画,陀氏都从坡那里受益匪浅——既有借鉴,亦有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