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陆羽煎茶法     
《大观周刊》2006,(30):63-63
1.备茶:凡饮用饼茶,在上碾之前,都要先在无异味的文火上烤炙,并注意掌握火候,勤于翻动,使之受火均匀,等茶饼烤出像蛤蟆背部突起的小疙瘩,不再冒湿气,而散发清香时为止。随将烤好的茶饼放入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其香气散发,在冷却后即可碾茶。继而将碾成粉末状的末茶过茶箩,使之更加精细,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然后放入竹盒之内备用。  相似文献   

2.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6):I0007-I0007
工夫茶讲究“高冲低筛”,这是相比较而言。所谓“高冲”只是将开水锅略为提高一点,从茶壶口周围注水,使周围直至底部的茶叶同时受热。若将开水壶口临壶面慢慢注入,则壶口茶叶受热太过而周围底部热度偏低;但若说“高冲”便将水壶高高提起急促直冲下去,非但使茶苦涩,且也动作不甚文雅。合理的冲法是:沿周围逐步冲,因为沿周围逐冲能使茶味平均泡出,有人说直冲壶心是“冲破茶胆”,说得玄虚一点,“冲破茶胆”,这壶茶便全报废了。其实是因小陶茶壶是圆形的,沿壶口周围冲水,中心和边缘的茶叶也同时平均受热,所以不冲中心点是对的。  相似文献   

3.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4):19-19
龙润普洱茶体验馆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藏茶,还有那自己动手压一饼“唯我独有”普洱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刘钦荣 《新闻爱好者》2011,(11):130-131
历史上的“名片” 我国古代拜见时投帖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年,有身份的人,在拜访谒见时,为避“造访”之误.就开始用名帖来通报姓名了。当时名帖的质料是用削竹木制成.上面书写有自己的姓名.这种名帖称作“谒”。  相似文献   

5.
茶是我国特产之一,历来饮茶之风盛行,无论贫富贵贱饮茶不分寒暑,客来送茶视为礼节。在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同样嗜茶成癖,由于日常食肉饮酪,视茶与粮是同等必要的,用茶与牦牛油、牛乳混合煮成“酥油茶”,喝酥油茶对藏区人民来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简内 《大观周刊》2006,(25):57-57
龙润816和龙润826,是龙润茶业2006年主推的一套产品.也是2006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普洱茶精品。它精选澜沧江中游古乔木明前春茶为原料。严格按照QS标准进行操作.保证了安全、卫生、健康.和纯正的香气。其饼面干净清爽.条索明晰.叶片肥厚.显毫。闻之清香四溢。用茶针从饼面沿着叶片轻轻撬下些许,表里如一,外形养眼,内质养心。经沸水洗过,全部苏醒过来,香气马上弥漫在整个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脱离了人民群众.党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陆茂清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39-39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人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一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相似文献   

9.
是否加薪或变相减薪是年关话题。薪金的叫法,是经两千多年的演变而形成的。“薪金”还可说成“薪水”。“薪”字本指柴草.每月所得之工作报酬.以柴草和水定名.足见烧火做饭在古代生活中所占比重之大。当然,现在大家说“薪金”.只指工作之酬资.没人再想到柴水了。  相似文献   

10.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11.
凡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字的人.一辈子后、少不了同书打交道。小时候上学.是叫卖书专业户”.自然以书为伴;以后长大了.从学校走向社会.读书便成了”业余”.还是离不开书。至于“仕”途上有了进步.事业上有了成就.社会上有了声誉.更是得了书的益处.靠书帮了忙。所以.读书便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分离不得.舍弃不得。由此看来,古人发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亡书久似失良朋”的感叹,实在是绝妙的高论。读书犹如种田,光普还不够。还要巧,苦与巧并用,才会有收获。于是.便有了读书之道,有了读书的学问。除了那些…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央视春晚上,董卿将“马东”说成了“马季”.全国观众一片哗然,网络上又是一番沸沸扬扬。直播节目中的口误在所难免,有一些甚至还成为了经典,可是董卿显然没有这份轻松的好心境,她参加马东主持的《文化访谈录》节目时透露,为了这次失误,心情极度低落.“大年初一早上,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4.
我一读到刊于7月3日上海某大报第二版上《明天:第五号台风来了》一文的这个标题,就觉得别扭、不对劲。暇时琢磨,其问题之关键即在于题头和尾的“明天”和“了”3个字上,它们是不能搭配的。众所周知,“了”是助词,最常见、最主要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现代汉语词典》)。在英语语法中,则有“将来时”和“完成时”之分。那么,“了”应为“完成时”的字;而“明天”无疑是“将来时”词语。因此,若按上题去推  相似文献   

15.
帕瓦罗蒂最广为人知的癖好是,演出前必须要揣着钉子,没有钉子,“高音C之王”就没法高歌。 帕瓦罗蒂的父亲是一位具有男高音天赋的人,但他太过害羞,一登场就紧张,因此注定与舞台无缘。帕瓦罗蒂虽然成了职业歌唱家,但也具有父亲那样的情况,登场时分外紧张,为此,帕瓦罗蒂采用种种办法来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6.
“家本”与“建本”,本来是版本学上使用频率较高,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两个版本名称,但从近年出版的版本论著来看,有些论者对其含义以及在特定历史时代之所指,是不完全明确的,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有补充解释之必要。自宋代以降,世言“家本”均指未代刻本或抄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宋人所言“宋本”则另有所指,今人有不明此者,也错误地把它解释成“宋朝本”或“宋代本”。来新夏先生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四章中,谈南来尤袤《遂初堂书目》时,认为此书目在著录版本上有科学的标准,其中第五条云:“以国别分,有来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07,(10):69-71
第一篇:凡人小事,神秘“微尘”无私奉献 片花: 2005年10月16号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不断,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岛城人爱心汇聚而成的“微尘”第一个登台领奖。和其他领奖人不同的是,接受荣誉的并不是“微尘”本人。  相似文献   

18.
一组连续报道揭穿“信息茶”骗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昌信息茶”曾在我国很多城市风靡一时,所谓的“特功大师”沈昌打着科学的旗号,以“信息茶”包治百病为幌子,牟取了数以千万计的钱财。从1996年开始,我先后在姑苏晚报上陆续发表了40余篇文章,揭露所谓“沈昌特功”及“沈昌信息茶”的欺骗性,直至2001年9月沈昌被苏州市虎丘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现金895万元。这组首篇以《气功师搞奠基竟有“警车”开道》的连续报道,分别获得中国晚报新闻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发稿适时和及时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19.
“圆月寄语”中秋礼品包装盒 ●设计背景:每年的中秋佳节.公司总会制作一些节日贺卡和精选一些小食品赠送给公司员工以及公司的合作者.按照惯例都是送月饼、水果之类。现代的生活已经不再缺乏饮食,而是需要健康。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的数码设计公司,更要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今年公司继续制作贺卡、小食品包装时,为体现企业文化特别制作了企业个性礼品包装,为了体现现代生活送健康的观念选用云南特有的普洱茶饼替换了月饼。  相似文献   

20.
刘蕾  房雷 《军事记者》2004,(10):58-58
《心雕龙》在阐述章用情与采的关系时说:“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之经;词,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之本源也。”意思是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但说话的美妙感人却由于至情至性。正如织布一样.情性是章的经。语言是思想的纬。只有经线拉直了,纬线才能织成布帛;只有思想感情明确了,语言才能通达流畅。这是学创作的根本道理。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古人对章用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