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体育发展的特点是:①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②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③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④健心健脑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出现:⑤体育的形式多样化;⑥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建议:①培养未来社会意识:②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精心一、二项运动;组织学生的体育小团体:③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④强化体育系学生的迫切教育,树立信息意识,注重体育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与目前中小学教育失衡所导致的心理素质低下问题,并提出以现代化与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为依托,根据新时期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努力渗透现代意识,从时代发展、未来社会需求和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同伴冲突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不可避免性。了解中学生同伴冲突特点,正视同伴冲突价值,开展相应的学校教育,将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及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文章中分析了中学生同伴冲突的起因以及冲突解决策略特点,并针对学校教育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德育工作不需要呵斥、严厉和惩罚,需要温馨和温暖。  相似文献   

5.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教育个性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尤其在中小学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倡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激励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文化特质,需要学校围绕办学目标,检视办学思想、重建教学制度、开发课程资源、创新评价手段等系统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葛晓春 《考试周刊》2014,(36):109-109
<正>体育教学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场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当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真正发挥体育的"育体育心"之道。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心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我校为例,谈谈职高学校如何立足长远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逐年提高,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如何把自己所管理的学校办成优质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全面、和谐、自由、充分与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创办这样的优质学校,关键点在于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堂 ,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他们具有健全性格和审美情趣 ,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遵循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善于吸取先进的思想和教育方法 ,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的改革引向深入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2,(Z2):12-13
"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是长宁区教育局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课程改革计划提出的一项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2009年9月,我们首先在区域内7所试点学校开展"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课程活动实施两年多来,已从7所学校的试点研究发展到全区25所小学全面实施。学校特色课程编制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2011年6月,上海市教委在长宁召开"快乐活动日"课程改革现场会。9月,全市各区都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快乐活动日"课程改革,长宁学校特色化课程改革的经验得以在全市范围  相似文献   

10.
黄丽君 《教师》2010,(1):12-14
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得到发展;只有教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幸福。教师是人.他不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他的学识水平有限,他的能力也有限,需要学校给他以成长的土壤,不断给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给他力量与源泉.因此学校要把对教师的培训与对学生的培训等同起来,让教师与学生在学校这块沃土中共同成长。我们学校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为特级教师摇篮”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黄建国 《生活教育》2015,(2):30-32,18
一所刚复办且新校区又远离校本部的公办初中,如何将学校140多年悠久的历史继承下来,如何把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真光中学初中部的做法是,按照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学校悠久的历史,传承学校优秀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借鉴Creemers学校效能综合模型探索中国农村中小学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学生学校适应性为学校效能的一个替代指标,于2006-2008年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等5个省份的73所农村小学、2864名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多水平模型对农村小学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师生关系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影响较大;(3)学校生源质量对学生学校适应性发展的影响更大;(4)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学校适应性提高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丁静 《教育探索》2004,(4):80-81
当前,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然,学校德育正受到转型时期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重大影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是,作为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学校.在德育工作上普遍存在的观念和方法滞后等诸多问题,更直接地影响着德育的效果,或者可以说是德育低效的首要  相似文献   

14.
黄丽君 《中国教师》2011,(20):26-28
<正>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得到发展;只有教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幸福。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学校要对教师的培训给以高度重视,要给他以合适的土壤,使他不断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先进理念也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充分肯定和赞同。体育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全力促进人的身心与精神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人们的交流与融合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奥运理念的发展变化,我们理应把从属于运动会形式的学校运动会进行重新定位,把人文理念充分融入进去,使每个学生通过学校运动会丰富校园文体生活,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形成健康人格,也使广大学生成为敢于挑战、勇于争先、开拓创新,并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逐步落实,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学校也相应地跟着形成了。寄宿制学校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中度过,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也必须朝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变革。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孩子身心发展不够健康、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差,而一些学校在这方面也重视得不够。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杨晓奇 《教书育人》2005,(1):105-107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了“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不是从数量上新增加几所学校,而是赋予学校以教师教育的新的功能。中小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地方,而且还要培养教师,担负起培养教师的历史责任。这是当代中小学功能的拓展,从本质上讲也是中小学性质的变化。当代的美国、  相似文献   

18.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学校环境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各指标(学业适应、关系适应和行为适应)产生重要影响。学校环境建设应在保障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改善软环境建设;创造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从而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的身心,使其健康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学校的卫生工作只是关注学校校园的环境卫生方面,对于主要的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却关注不够,以至于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使其身心疲惫,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文章试图从当前中小学学校的卫生现状入手,来突出强调学校中教师教学卫生的重要性,以引起广大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无疑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