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意忽视就是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不良行为上移开。当孩子发脾气时,如果我们加以责备或给予注意,则是在无意中奖励这种不良行为,应该做到拒绝争辩、责备或交谈,但不要显示出生气的样子,当孩子不良行为终止时,再给予关注。上个周末,2岁多的阳阳不好好吃饭还哭闹,我便决定运用故意忽视,不再请他入席了。我还要求家里所有人配合,故意不和他说话,也不去和他的目光进行接触,而是将注意力转向  相似文献   

2.
博览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当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时,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纠正,防微杜渐;若采用心软迁就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更加有害。   对于孩子来说,第一次撒谎得逞尝到甜头,就会常用撒谎来对付一切,养成撒谎恶习。大人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不要打骂孩子。孩子说谎总是有原因的。称赞不当,批评不当,都会造成孩子说谎。孩子年幼,分不清是非,有时觉得说真话可能受责备,说假话却能避“祸”,因此闯了祸就撒谎。这时,家长一定…  相似文献   

3.
孩子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时 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往往与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后未得到及时纠正有关。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就应该给予重视,并坚决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1、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每一个孩子都有需要父母给予爱抚的积极注意的天性。但是,如果他从父母那儿能获得的唯一的注意是训斥的消极注意,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因为他以为消极注意总比没有注意要好。一般家长更多地是当孩子行为出轨时才给予注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这是他们能获得热望中的父母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动势,不良行为也就会随之而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5.
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它是活力的源泉,是振奋精神的催化剂。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也需要鼓励和赞美,这应该是他们人格养成与智能增进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而一般来说,家长也多半不会吝于鼓励孩子,特别是在小孩的表现合乎大人的意思时。但是鼓励必须恰到好处,才能发挥效果,又不至于有任何负面的后遗症。例如大人全凭一时好恶而给予孩子鼓励或责备,或是鼓励流于形式,或过分借助于物质及金钱,或不该鼓励时给予鼓励,该责备时又不予以责备,这些都容易混淆是非,让孩子无所适从。那么到底应如何鼓励孩子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供父母亲们参考:●鼓励要…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一本家庭教育的小册子,叫做《一分钟母亲》。这位拥有3个孩子的母亲,把她的教育归结在3个“一”上,即: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责备。她把真挚的情感渗透到表扬之中,当孩子做了好事、成绩优异达到既定目标时,她给予孩子的是拥抱和亲吻,还有那温柔慈爱的目光及热烈的首肯;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她首先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使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压力,继而用低沉的话语来责备孩子。当孩子对母亲的教育心服口服彻底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努力完成目标时,她再次用拥抱来表示对孩子的鼓励。这位用情感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母亲,最终达到…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但这不意味着当孩子犯错时,就不给予批评。但是批评孩子时,如果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那么往往事与愿违。批评孩子还是要讲究策略的,所以家长要学会一些批评孩子的技巧。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声。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二是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  相似文献   

8.
不可能先生     
萧海波  雪娃娃 《家庭教育》2007,(2X):I0009-I0010
[给爸爸妈妈的话]异想天开是一种能力,应得到尊重。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思维束缚在成人所划定的框框里,而让孩子失去天真与童趣。当你的孩子有奇特的想法时,请不要责备他胡思乱想,应给予他鼓励和引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钱国宏 《家长》2011,(8):53-54
在家庭中,父母如果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会使孩子丧失兴趣、性格沉郁、缺乏创造力。而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正确言行给予及时的赞赏,则可以有助  相似文献   

10.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父母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究批评技巧,结果总是事与愿违。那么,父母批评孩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相似文献   

11.
家教荟萃     
认真对待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以免养成不良习惯。孩子“第一次”撒谎。有时是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而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无意间撒了谎。这种情况,当父母讲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加以正面引导以后,孩子便能很快地改正。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使自己避免受罚,便用撒谎来应付大人。如果“第一次”撒谎得逞,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便会用撒谎来应付被动局面,渐渐养成撒谎的不良习惯。当家长发现孩…  相似文献   

12.
责备是对孩子某一方面过错行为的指责,是对孩子说服教育的一种手段。孩子有了过错,父母的批评指责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批评指责时,不注意策略,常用大声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责备孩子时能讲究艺术性,也许教育效果要好得多。1.低声以低于平常的声音责备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会感觉到你有重  相似文献   

13.
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孩子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当孩子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家长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对孩子犯错误的前因后果了解不足,只知道一股脑地责备孩子。结果是家  相似文献   

14.
施雨 《家教指南》2006,(9):63-64
作为不太懂事的小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之后.特别容易责备、怒骂孩子.这样的做法都是对孩子的无情惩罚。我认为这种做法不是上佳的、明智的选择。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包括语言的选择、环境的事都很重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不要伤害孩子.应该针对事情而非孩子的本身。  相似文献   

15.
晓羽 《家长》2012,(7):35-35
《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被誉为“韩国‘家教第一书”’。本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炳惠。当妈妈们仍然在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斤斤计较,为没有获得第一名而责备孩子时,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惠博士却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绩或名次并不代表一切。  相似文献   

16.
请赞美孩子     
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是否经常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呢?我们是否经常为此而责备他们,甚至“诉诸武力”呢?显然,当孩子厌倦学习时.惩罚比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容易得多!原来,我们也是爱偷懒的“大小孩”。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8,(4):32-33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总爱大加谴责、恐吓。其目的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探索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的危害,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时,心平气和地引导其认识并改正,也许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正面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非打即骂,往往毫无效果,甚至更糟。应通过讲道理等使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鼓励他改正。二、教育措施一致。家长教育孩子切忌一个管、一个护;一个严、一个宽。那样会被孩子钻空子,取其所需,使家长失去威信,以致根本无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意见统一,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过后再说。三、多些理解和宽容。有时理解和宽容比训斥和惩罚更有力量。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时,应在耐心批评教育后给予安慰,鼓励他振作起  相似文献   

19.
《宁夏教育》2010,(7):158-158
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后所带来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卑心理,往往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来加以掩盖。此时,教师应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宽容,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尽量少一些责备,责备越多,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犯错误惹你发火时,与其一味地埋怨、呵斥和责备,不如对他说:“想想以后怎么办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