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是一位幼儿园园长,也是一位母亲。她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了如何处理在孩子成长路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书记录了240多个家庭亲子生活案例,分别从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4,(4):78-78
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茅青云 在《做个快乐读书人》这本书里,作者刘墉用自己教育儿女的方式,通过实例来讲解家庭教育这个现在的热点问题。从这本书能瞥见一个父亲对教育儿女的不同方式。当然,这本书不单是作者写给女儿的,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孩子就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都在一页一页往下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一位哲人曾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这精辟的话语无疑是在启示我们,让班级生活擦亮孩子的人生,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命题。那么,如何才能擦亮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茁壮成长呢?  相似文献   

4.
晓方 《家教指南》2004,(10):64-64
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的才华,他的天赋需要父母用爱心和耐心去发掘。如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如何有效地激励孩子进步?如何让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如何保护孩子纯真无瑕的天性?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等品质?《在教育无痕》这本小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以上许多问题的答案。本书是一位妈妈和她的12岁的儿子共同创作的。书中不仅有儿子精辟幽默的语言,还有他画的可爱的插图。妈妈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四个方面(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萧瀚 《科技文萃》2001,(10):119-120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母亲兼教师李圣珍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以及如何将“问题孩子”教育成人的故事.这本书与其说是教育孩子的,不如说是教育父母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就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都在一页一页往下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一位哲人曾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这精辟的话语无疑是在启示我们,让班级生活擦亮孩子的人生。那么,如何才能擦亮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茁壮成长呢?下面笔者将对班级管理中几件轶事的所思所得全盘托出,与同仁共享之。  相似文献   

7.
新的教育局长刚上任以来,我们教育部门开了隆重的大会,主导思想就是抓教育质量,因此在会议期间给与会的每一位老师发了日本最畅销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看扉页说是日本最畅销的书,所以不由自主的把玩起来。回家后,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看起来,以至于爱不释手。故事写的就是作者黑柳彻子的小学生活,读来给人以温暖、快乐,心想自己也有这么一位有趣的老师该多好,可惜人生的路程已经差不多走了大半,我仍然在艰难的徘徊中,因此我在思考这本纪传体文章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也就在于书中说的一个小林老师如何对待孩子,这从简单的与小孩交流上升为如何教育孩子的深刻课题中来,也正因此,人们在通过读此书来了解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文字浅显但是意味深长,对此我有以下感触。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理化》2010,(12):42-42
口若悬河的推销员向孩子的妈妈推销《少儿百科全书》.他说这本书能够解答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恰好孩子就在一旁,推销员说:“咱们来作个示范吧,看我是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一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  相似文献   

10.
于童 《成才之路》2014,(31):F0003-F0003
最近,一位7岁小学生写的日记集《一年级的小婷婷》引起很大反响,好评如潮。本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刚一面世,便受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首版10000册上市仅20来天即销售一空,当当网上几度出现断货。许多老师、家长反映,一年级的小学生连造个句子都很困难,更别说写日记、出书啦。"这本书出自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之手,内容真实、童趣满满,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看了介绍买了这本书,可以说非常惊喜!我看到了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是怎样成功地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坚持写日记,看到了一个7岁孩子记录的生活点点滴滴,也看到了一个孩子日记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胡荣  仲玲 《生活教育》2011,(12):4-10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在今年还出了一本书叫《所以,北大兄妹》,要与广大家长分享他的做法和心得。  相似文献   

12.
孩子也是一本书,年轻的父母们既是这本书的辛劳编辑,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要写好爸爸妈妈那本书,首先就必须读懂孩子这本书。善于从孩子这本书中,看到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正像农民知道庄稼该何时施肥、浇水、除虫一样。  相似文献   

13.
读懂孩子这本书●陈模孩子也是一本书么?是的,而且是一部大书,要读懂这本大书是很不容易的。有位年轻的家长,有个活泼可爱的独生女儿。他望女成凤,求成过急,当女儿三岁时,会唱会跳了,买来一架钢琴,请钢琴教师教女儿弹琴。半年过去了,女儿越弹越不感兴趣,于是转...  相似文献   

14.
“爱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有灵性.不读书的孩子一定没有灵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也一直存思考,如何督促、指导我的学生多读书.并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下是我在指导课外阅读时的真实感受,有对课外阅读检查的探索.有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后批阅读后感时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胡荣  仲玲 《生活教育》2011,(23):4-10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在今年还出了一本书叫《所以,北大兄妹》,要与广大家长分享他的做法和心得。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一本书,是我们成人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读好孩子这本书,读懂孩子这本书。只有读懂了孩子这本书,我们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孩子这本书呢?  相似文献   

17.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11,(7):223-223
有人说无论男人女人都是一本书.我认为孩子也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卢杰 《文教资料》2012,(8):96-97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对他们的两个孩子——傅聪和傅敏写的一本家信编摘,书中主要和傅聪围绕艺术与人生来进行讨论,让傅聪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本文从这本书中提到的钢琴演奏及其教育方面入手,学习傅雷是如何与傅聪共同讨论这一问题的。以本书为镜,对我们的学习和做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读懂孩子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的确,现在的大人不懂小孩的事,总感觉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化无常,让人琢磨不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就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别小看每一位孩子,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地读懂他,要细致地研究他。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孩子学会走近孩子,和孩子们交朋友,是了解孩子的前提。作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地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谈心,互相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地喜怒哀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时…  相似文献   

20.
缪国平 《家长》2012,(10):26-27
坐在我对面的这位父亲.眼里流露出忧郁、恳切的目光.一股脑儿提出了好几个问题:“我过去哪儿做得不对?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原来,他的孩子误入了歧途,他正忍受着难言的痛苦,悔恨交加,痛十艮自己没有做一位称职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