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学习问题、收集反馈意见和完善基础教育体系等多元功能,是当前识别基础教育问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缺乏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难以支撑基础教育良性发展。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评价优势,需要积极转变评价方式,统领基础教育办学方式智慧、全面升级,实现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甘肃省五所高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价值性目标为导向,增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方协同的教育新生态;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世界观是人类认识和改造教育系统的思想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在新空间属性、新供给方式、新治理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教育的组织体系、要素及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复杂性日益凸显。作者深刻洞悉“互联网+教育”正在推动教育系统从线性结构走向复杂网络结构,率先提出“互联网+教育”应以复杂系统观为世界观,应充分关注教育的复杂关系,应从耗散结构论出发认识教育生态体系,从协同学视角揭示复杂教与学的新规律。文章总结了关于“互联网+教育”复杂特性的已有研究成果,包括知识的网络化和涌现性、教与学的自组织和非线性,以及教育生态的联通和不确定性三方面的新规律,已有的研究发现为新复杂系统观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针对“互联网+教育”战略实施中出现的“改良学派”的认识误区和“课堂网上搬家”的实践误区,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复杂系统观,目的是引导教育工作者,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本质,摆脱传统线性思维,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探索研究新范式,切实推动“互联网+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的特殊性使目前针对乡村小学艺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支持体系还远未能满足乡村艺术课堂的要求。“互联网+”音乐混合工作坊项目面向偏远乡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实际需求,从学习环境、网络平台模块和学习策略上设计符合当地艺术教育教学的网络工作坊内容,借助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共同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形成个性化经验和职业能力、态度、信念等。通过混合式工作坊“实践—反思—实践”的创新实施模式,使工作坊的训练内容准确为教学实践服务,协助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乡村美育发展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基于信息技术实现高质量集体备课,能有效克服传统备课的诸多弊端,提升区域教师整体的课堂质量,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成华区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区域内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了“1+4+N”备课机制,开创了“三阶十步”备课流程,以技术驱动教育深刻变革重构,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备课模式,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6.
王代功 《天津教育》2023,(6):156-158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获得了大范围普及和应用,不仅有效抨击了传统教育观念,而且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漏洞,对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审时度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挖掘课堂教育契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推进信息化教育。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学科,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优化方向,提出几项有关数学教学优化的路径,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育人价值,促进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宏莉 《知识文库》2023,(2):148-150
<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推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创新。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推动了教育改革,教学效率和质量更加突出。“云课堂”便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之一,通过“云课堂”的方式,实现教学课堂的外延,打破区域限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有效互动等,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本文主要研究“云课堂”教育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以供相关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罗明 《甘肃教育》2022,(24):59-6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在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三个课堂”,探索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三个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策略,充分利用城区学校优质师资、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县城学校带动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教育城域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优势,组建三个“线上教学共同体”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助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紧密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本质,提出高职课堂教学重构与创新的核心是学习流程再造,而学习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实现“五个变”.在对“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对“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互联网+评价”、“互联网+教师”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趋势下高职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生态课堂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优师计划”旨在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素质乡村教师,促进师资供需配给的区域均衡。“优师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师范大学作为“优师计划”的试点院校之一,在践行“优师计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应从更新教师教育的顶层设计、优化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升教师教育者素质、追踪国际教师教育培养前沿四个方面着手,推动“优师计划”的落实,推动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带来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瓦解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向度授课模式,同时也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出路。该文针对乡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学科教师短缺、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等现象,采用深度访谈和教学实践执行等方法深入分析H县Q乡村小学开展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反思Q小学“互联网+双师教学”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和推广价值,并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探寻未来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方法、新路径,为广大农村地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提供案例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全球各领域,并让教育行业焕发新活力;而科学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意义,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疫情影响下,“互联网+”科学教育在资源共享、教学维度、活动效率等方面体现了巨大优势,获得全国中小学校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互联网+”科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资源质量亟待提升、教学手段升级滞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云上科学营”为典型案例,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双线”融合丰富活动形式、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智能化发展等措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为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邢彦琪 《成才之路》2020,(1):104-105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走进乡村课堂,为乡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快速、丰富、有效的学习平台。文章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引起的变革,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旺盛的学习需求,推动老年教育现代化,让老年人更好与信息时代、数字社会接轨,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提升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泉州为例,阐述当前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发展新契机,探究新时代新形势下老年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雍晓燕 《四川教育》2020,(13):13-15
教师变主播,家长变助教。在这场教育的举国战“疫”中,互联网不再是教育工具,而是教育载体,穿过围墙,在“云端”延伸教育的影响力和价值。近年来,广元市旺苍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当前,旺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如何?怎样为线上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怎样实现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近日,本刊记者围绕以上话题采访旺苍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向荣贵。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要求。在提高教育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探索中,江苏省以创建课程基地为突破,最终形成了“5+2”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促进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其实践经验是:工具撬动,找到育人模式转型突破点;省域推动,协同创建内涵项目运行机制,建构各美其美的教育样态,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是指为了打破地理和物理的限制,降低人力、财力、时间等帮扶成本,促进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精准对接,更大范围内实现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配置,为精准识别帮扶需求、精准选择帮扶资源、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等帮扶工作提供跨越时空、资源高效整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创新应用,推动形成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和精准评价的“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从而形成教育帮扶“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自发创造的合力和可持续、深化发展的教育精准帮扶生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后疫情时代为培养“不离乡、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路径。通过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调查,得出乡村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乡村空心化导致乡村人才数量不足、缺乏特色产业与新型产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大规模培养乡村人才,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人才短板;借鉴“互联网+教育”模式探索新型便捷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供给与需求这一矛盾统一体一直是刺激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了“有学上”的外延式发展。进入新阶段,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已经逐步转向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作为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能充分考虑乡村人民群众的需求,供给适切的乡村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提升乡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效率和供给能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为此,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必须考虑人民群众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软实力与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诉求,通过逐步转向“上好学”的内涵式发展、兼顾国家统筹与分地区“量体裁衣”等方式,将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推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方玉春 《江苏教育》2023,(39):78-8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数智技术赋能下的“语音学习”生态的创建,使以诵读为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