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揭示,芦笙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当代审美价值,寄寓着苗族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生活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现状为研究背景,采用田野调查、定量、定性等研究方法,从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对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目的是为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和贵州苗族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贵州苗区校园中,芦笙乐舞文化具有文化传承、健身、娱乐、促进本民族凝聚力和各支系团结等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西融水苗族芦笙舞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途径进行了研究.发现芦笙舞文化对广西苗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生活态度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方式可以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的投入、打造品牌效应、借助学校教育传承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族簧管民间乐器代表,堪称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民俗,是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分析了民俗视野下的芦笙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6.
苗族传统的典型器物吊脚楼、火塘、芦笙柱,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结果,蕴含着这个民族已经存在的价值、信念、规则,是儿童民族文化习得的重要场域。探究民族所特有的器物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营造的儿童民族文化习得场,应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4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最多且分布最广。从服饰、耕作、建筑、丧葬等文化的基本要素入手,对贵州苗族文化生态进行分析,找出文化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环境、文化要素的组合将贵州苗族文化生态划分为三种类型。为了解苗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和苗族地区资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丰富民族文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饱经历史沧桑的这个古老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世界民族之列,独树一帜,其中芦笙舞便是其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笔者认为,芦笙舞之所以与苗族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是因为芦笙舞与苗族的生命密不可分,当然这里所谓的生命,不仅包括生物生命,还包括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  相似文献   

9.
芦笙作为苗族之魂,在苗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从古至今的芦笙制作工艺传承方式均为心口相传,加之现代化生产的影响,芦笙制作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对现有芦笙制作工艺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为苗族芦笙工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小花苗作为苗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部苗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小花苗苗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加深对西部苗族文化的认识.全文首先结合东中部苗族介绍小花苗的独特性文化,再对小花苗音乐文化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小花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苗家儿章庆丰收》是根据苗族的芦笙调填词而成的,歌曲简单易学,充满情趣。备课者课前首先就作品及苗族音乐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和筛选,最终设计出一节唱歌活动课,并作了很好的示范。课始:执教者从"苗族大山里的回声"入手,设计出"对着大山喊一喊""对着大山来敲鼓"等情境游戏,引导学生愉悦地进行节奏模仿活动,融知识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苗族音乐情境。课中:苗族有两件特有乐器——"铜鼓"和"芦笙"。《苗家儿童庆丰收》中自然少不了铜鼓。教师先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丹寨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尤其是排牙笀筒芦笙,非常精彩。本文从人文背景、族源传说、音乐特点等方面对排牙笀筒芦笙进行了考察,以唤起人们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有着特殊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民歌在音乐中承载了其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音乐形态。本文将从贵州苗歌的分类和贵州苗歌的音乐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秋季开始,贵州省雷山县将把民间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传统工艺设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该县是苗族主要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以上,民族风情浓郁,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其服饰、歌舞、工艺独具特色,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内容。为把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雷山县决定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文化课,将苗族传统文化引进到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该县除了出台“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外,还鼓励学生说苗话、唱苗歌、…  相似文献   

15.
盘瓠是苗、瑶、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图腾,盘瓠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遍及湘西以及渝、鄂交界的苗族和瑶、畲族聚居区。湘西境内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一半以上为苗族,每年农历五月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盘瓠祭祀活动。在为期十多天的盘瓠祭祀活动中,传统祭祀音乐一直贯穿始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论文着重介绍了湘西麻阳苗族盘瓠祭祀音乐中的龙歌和舞蹈。  相似文献   

16.
陈全慧 《贵州教育》2011,(15):19-21
安顺是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族蜡染带着它古朴的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苗族、布依族服饰、银饰犹如一朵艳丽的奇葩,让人惊叹,让人痴迷,苗族芦笙舞更像陈年的美酒一样浓烈、醉人。安顺特有的屯堡文化更有着深远的历史,地戏可算是屯堡文化的精髓,古老、深邃而质朴,被称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化石。在安顺还有"黄果树大瀑布"、"龙...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色彩斑斓的国家,五十六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而其中的苗族音乐就是比较典型的。苗族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通过曲调的起承转合,抒发情感,或悲壮、或欣喜。苗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冲击,这些丰富、灿烂的苗族音乐遭到了一定的挑战,面对这些困境,苗族音乐如何突出重围,迎来新的生命,这是值得每一个民族音乐爱好者所需要思考的,本文主要从苗族音乐传承面临的挑战和苗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措施,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花山节"对于苗族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芦笙舞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数学者认为苗族"花山节"的起源与祭祀文化有关,通常认为是为了祭祀祖先或纪念某位贡献卓著的英雄人物,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聚会方便男女求爱而演变成。"花山节"祭祀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孙平安,风调雨顺,生产顺畅等。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贵州的园林景观具有自己的风格就要走有自身特点的生态园林之路,创造自己园林的民族化风格.苗族图案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既有助于苗族图案的发展,又能充分使园林景观展示其形式的多样化,这也是对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探索.作为正在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的省份,假如将民族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的创作设计中,想必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叙述了腊尔山区苗族传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并重点分析该区域苗族传统文化建构的原因,指出民族文化的建构离不开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腊尔山区苗族传统文化的建构是当地苗族在应对特有的台地自然环境、苗族的特殊历史进程以及与各民族的族际交往时,通过不断地汰选、调适、适应而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