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鹤拳流传至今已演变为宗鹤、鸣鹤、飞鹤、食鹤、纵鹤等五种流派不同的拳种.文章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不了解福建鹤拳的武术爱好者了解和学习福建鹤拳,对福建鹤拳五种流派技术特点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作初步探讨,以便更好的学习、交流与继承.  相似文献   

2.
连洋 《精武》2006,(3):24-27
鹤之象形取意鹤之形态鹤拳是五形拳中惟一以飞禽为模仿素材的拳法,所以鹤拳相较其它拳法而言,表现为拳意轻灵,动作舒展,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鹤拳之精“鹤之精在足”讲的是鹤拳对于足功的要求。鹤拳之精始于足下,故练鹤拳时,须在单腿独立的足功上多下功夫。鹤拳之神“鹤之神在静”讲的是鹤拳对于神意的要求。其拳法神意要独立静止,以得其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变静,静变动,对动静呼吸一气间的体悟是该拳神意练习的重点。刚柔鹤拳鹤拳拳法以动静相间为旨,以刚柔相济为功,以急缓适中  相似文献   

3.
张衡 《武当》2009,(7):34-35
福建省南拳中的百花一秀——鹤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由咏春方氏所创。鹤拳共用宗鹤、鸣鹤、飞鹤、食鹤四种。鸣鹤拳是鹤拳的一种。鹤拳讲究三战为基本,要求气沉丹田,以气补劲,声力并进,以声夺势。技击时要内外合一,明暗二劲共存。手法讲究五行变化,相生相克,步法稳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咏春拳起源于福建鹤拳,在现今流行的宗鹤、鸣鹤、飞鹤、痹鹤等不同种类的鹤拳中,均可看到咏春拳的特点,而且,福建就有一种“永春白鹤”功夫。咏春拳入粤后,又充分吸收了南拳(洪、刘、蔡、李、莫几派功夫)的技击精华,技术特点已自成一体,无论搏击意识还是打斗技巧,都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祁美娟 《精武》2006,(12):32-33
少林之拳式,以五拳为最著,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此五拳者,各有其妙用。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龙拳练神,精而习之,不难有龙行虎奔之效,而且获祛病延年之益。综五拳之手法,共一百七十三手,依少林技击术功夫之次第,须与一切普通运气使力,及各种马步手法等,俱习之娴熟,而后始可练习五拳术。至五拳之次第,以虎豹为先,蛇次之,鹤又次之,龙拳则最后,盖以龙拳之使运,全用气功为、王,周身夭矫如游龙之行空,所谓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然非数年功夫不易到此境界。据少林师法巨子所传授,谓少林自明季以后,已由释宗而与道术相参贯,即如五拳之气功,其中已十分之九系道家修养功夫,可谓释道合并之征矣。  相似文献   

6.
虎鹤双形拳是岭南洪拳的著名套路,而它的对练套路更被珍为不传之秘。现在本人将它整理公开,使大家全面理解虎鹤双形拳。图中甲方穿白衣者为本人,乙方穿黑衣者为陈志明。  相似文献   

7.
虎鹤双形拳     
虎,以勇猛刚烈而闻名;鹤,又灵巧轻盈为其特长。虎鹤双形拳是模仿虎鹤之动作及其特长的一种拳。它是广东南拳五大流派中洪家源中的一种,目前,此拳不但在全国广泛传播,而且不少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团到国外访问中表演的南拳,被外国人誉为防身健体,内壮外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林应术 《中华武术》2007,(10):49-49
鸣鹤拳名宿、著名的骨伤科专家余宝炎,1907年11月出生,2002年9月仙逝,享年95岁。在先师诞辰百年之际,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深切地思念恩师余宝炎。余师祖籍湖北省孝感市,祖上搬迁到福建省福州市,早年学医习武,师承鸣鹤拳一代大家谢崇祥的高徒萧铄德,又幸得谢师的精心指点,潜心修炼,历经十二个春秋。他武医兼备,数十年如一日悬壶济世、传教吗鹤拳。  相似文献   

9.
三战,是五祖鹤阳拳的入门基础拳套路,是进行各种练习和提高的基础。就其拳理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基础在马步,精髓在坐节,技击在吞吐。  相似文献   

10.
佛山少林派     
提起佛山,我们立刻会想到黄飞鸿,想到黄飞鸿的踢遍天下的无影脚,想到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  相似文献   

11.
王海霞 《武当》2023,(10):73-75
在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促进黄氏南少林鸣鹤拳在教学中的挖掘和渗透,构建合理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显著改善文化传承的效果,使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高效化创新的目标。本文从非遗传承的视角,针对高职体育教学中黄氏南少林鸣鹤拳的有效融合渗透进行了探究分析,提出了合理化融合渗透黄氏南少林鸣鹤拳并促进其有效传承的建议,旨在能全面创新高职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2.
鸣鹤拳传奇     
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白鹤拳是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过程中神话般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3.
白鹤拳是著名的少林五拳之一(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其创始人是方七娘。后经莆田少林武僧杨少奇(人称五八先)传承和发扬,独创融入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乩手后,又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称为'莆田白鹤拳'。其套路招式、演练风格、练功方法与永春白鹤拳已有明显不同。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9,(9)
一、音像部分林欣主讲示范系列:洪拳铁线拳76元/双;洪拳单弓伏虎拳38元/单;侠家拳内修八式与基本功法76元/双;侠家拳小罗汉拳38元/单,林欣演示广东洪拳和咏春拳系列:桥功44元/双;撞打拳及技击56元/双;虎鹤双形拳44元/双;工字伏虎拳44元/双;罗汉伏  相似文献   

15.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6.
意拳集形意、太极、八卦、鹤拳所长,是内家拳的典型代表,思想体系充满了哲学内涵。意拳二十世纪40年代迎来第一个发展高潮,被外界誉为大成拳,大成者是古人专对孔子的赞誉,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后世君主为孔子上尊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可见意拳在中华武学中的地  相似文献   

17.
钟思城 《武当》2006,(6):33-33
摔手,以其动作全无征兆,快如闪电而著称,为我国许多拳术流派所高度重视。如,螳螂拳就以摔手作为主要技法;甚至有一个分支干脆就叫摔手螳螂。五行通背拳也将摔手列为其最重要的五种手法之一。另外,鹤拳,西北八门拳、南拳等流派中,也非常喜欢练用摔手技法。  相似文献   

18.
论浙江南拳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浙江南拳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浙江南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福建南少林保持着特殊的渊源,在封建社会武举环境中成长,在防寇、抗倭斗争中逐渐成熟。浙江南拳主要分布在浙东南沿海,以温州南拳最为著名,乐清南拳、天台皇都南拳、平阳白鹤拳是浙江南拳的"三大流派"。浙江南拳有古朴端庄、不断推层出新、兼容、务实的特征。发展至今,浙江南拳面临相对封闭、影响有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建议扩大知名度、与校对接和获得各方支持等。  相似文献   

19.
五祖拳的全称为五祖鹤阳拳,该拳术技击性强,无花架子。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五祖拳崛起而为福建南拳的第一大拳种,同时盛行于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其实,五祖拳不能简单地以南拳或北拳来划分,严格地说,它属于不南不北,因而笔者认为,该拳术的技术特点应从其整体结构和技手(即招式)的运作要求上来说,而其演变则要追溯到该拳术渊源的方方面面。下面,就从这两部分说起。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10,(2)
一、音像部分DVD秦氏站桩(李鸿义)18元/单碟林欣主讲示范系列:洪拳铁线拳76元/双;洪拳单弓伏虎拳38元/单;侠家拳内修八式与基本功法76元/双;侠家拳小罗汉拳38元/单林欣演示咏春拳:桥功44元/双;撞打拳及技击56元/双;虎鹤双形拳44元/双;工字伏虎拳44元/双;罗汉伏虎拳28元;十三桩手28元;小练头28元;膀桥28元.DVD形意拳(孙绪)…160元/六碟鞭杆(陈盛甫)13元/单;鞭杆15元/单山西形意拳由张希贵示范:鸡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