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三个维度探讨岭南文化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从构建岭南学基础工程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思考继续拓展的路径;结合王肇民的绘画创作这一个案,认识岭南地方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并从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学术支撑的角度认识岭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以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从多个角度探讨岭南学的构建和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从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三个维度探讨岭南文化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从构建岭南学基础工程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思考继续拓展的路径;结合王肇民的绘画创作这一个案,认识岭南地方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并从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学术支撑的角度认识岭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以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从多个角度探讨岭南学的建构和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三个维度探讨岭南文化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从构建岭南学基础工程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思考继续拓展的路径;结合王肇民的绘画创作这一个案,认识岭南地方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并从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学术支撑的角度认识岭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以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从多个角度探讨岭南学的建构和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岭南文化特色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探讨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以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和岭南学的建构,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继续探讨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以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和岭南学的建构,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岭南文化研究是以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底蕴的现代学理意义上的地域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岭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有一些时期对岭南文化特征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些时期是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的支点,应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重点.因此,对有关岭南的历史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从中寻绎岭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支点,为岭南文化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形成"岭南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近年国内多个地区地域文化研究的再度兴盛,已具有一定学术基础并酝酿着突破的岭南文化研究也有再掀热潮之势。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吴承学、翁筱曼发表《“岭南学”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正式提出了“岭南学”的概念并首次进行“岭南学”学科建构的理论探索,引起了学界关注。笔者以为,作为学科意义上的“岭南学”概念的提出,是颇有学术见地也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可能是将一般意义上的岭南文化研究提升到新的学术层面的一种努力,也可能是岭南文化研究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学术积累、学术史反思之后进行新探索、寻求新发展的一种表征,也有可能带来岭南文化与学术研究的一次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8.
近年,关于"岭南学"建设的讨论受到广东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推动,如果从岭南学的客体--"岭南文化"的近代演进角度来考察,对此讨论可能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9.
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吴梅村一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故学界特别重视江南文化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关系,而对于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则甚少提及。尽管吴梅村在世时很少涉迹岭南,但他的一些作品却牵涉到岭南文化,故探讨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从他对岭南文化的吸收、创作、传播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能从新的角度对吴梅村及其作品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6.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岭南区域为中心的文化研究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论者提出,广东应当乘新一轮改革开放之东风,进一步把针对本地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推向高潮,以期最终造就堪与"徽学"及"闽学"等较成熟的地域文化研究相辉映的"岭南学".另有议者或从政策的高度,或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和愿景.这些见解甚有启发意义.笔者也一直关注事态的进展,热切希望事遂人愿,故在此不揣冒昧,对岭南文化研究的一些原则问题,聊发-孔之见,以就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18.
岭南文化中特有的兼容性特征对岭南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是魅力岭南的生命之源。本文试图从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文化、四次有影响的中原移民南迁运动、海洋文明的性格属性三个方面,阐述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传承岭南文化,感受幸福广东,首要的是必须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然后才可能是文化传承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岭南文化,才会认同岭南文化,才可能热爱岭南文化,传承岭南文化。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感受幸福广东,热爱幸福广东,建设幸福广东,是从不同维度去表述的同一件事情。一、认识历史主流边缘的岭南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岭南文  相似文献   

20.
岭南都市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有思想深度的欠缺、题材与技巧的固定化、审美模式的单一性等等。这与岭南都市文学的文化背景有直接关系。岭南文化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渗透着后现代的影响。论文着重分析后现代背景下岭南文化浸润中的岭南都市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其自我超越与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