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有杂志曾经就此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78%的中学生有普通的异性朋友,45%的有“很知心、无话不说的异性朋友”。在中学生眼里,男女同学“拍拖”几乎成了“新时尚”,没有异性朋友被认为是“无能”。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早恋”,帮助他们理智地跨过这个情感的危险区?我以前像大多数老师一样:通报家长,找学生批评,写检讨,做保证……但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上个学期,我的班里又发现了一对,这回我改变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结果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通常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中学生同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的话,会耽误学习,影响学生的前途。一些教师甚至担心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会导致犯罪。因此,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为了正确地看待、处理这一棘手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为此.笔者对广东省两所中学的21名学生(男11名,女10名)进行了深入访谈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冒湘妃 《家教指南》2003,(10):41-44
当前,中学生的早恋日渐成风,并呈上升趋势。据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反映,有30%的学生正受着异性交往、早恋及青春期"性问题"的困扰。另据广州市青少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谈恋爱的占19.5%,其中15岁以下的占3.7%。实际的数据要远远高于此。又有上海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上海5个区、6所中学的早恋学生占17.5%。对早恋持支持态度的占34.2%,认为对学习"没影响","影响不大"或"有利于学习"的大有人在。并在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早恋小气候。现在的上海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相依相偎的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他们或懵懂或清晰地玩着感情游…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早恋”现象。如果你的孩子正在恋爱,你应该如何对待呢?社会学家认为,现在的中学生有极强的情感意识,但性道德准备不足,在受到不良影响时,很容易产生“早恋”。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防止早恋的发生呢? 1.正确对待孩子的初恋。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初恋是纯洁的。当你发现孩子有恋人时,不应大惊小怪,更不宜简单粗暴地辱骂、殴打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据调查,一般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早恋现象,有的班级存在早恋倾向的同学多达十几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现象?怎样帮助中学生平稳度过情感的"危险区"?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因势利导,以疏导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一、关注中学生的"青春现象",尊重他们的情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花样年华,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富有诗意的年龄段。十多岁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成人感的加强和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兴趣和爱慕,向往异性是正常生  相似文献   

6.
含苞待放的花季,情窦初开的年龄,无论是身体成长的变化,还是基于情感和思想的逐渐成熟,中学生们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和意识越来越浓。据一项研究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的报告显示,已有近32%的现代中学生有过早恋的现象,而认为“早恋”现象无所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异性交往始终是一个普遍敏感的话题,尽管教师和家长均提醒学生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不要因过早地恋爱而荒废了学业,但为数不少的学生仍然把师长的苦口婆心当成“耳旁风”,早恋现象屡屡发生.本文结合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系统论述学校在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管理变革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和早恋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本人担任高中班主任工作多年,觉得如何处理好学生的早恋问题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棘手难题。 那么,如何认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呢?我认为学生早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异性之间容易互相产生好感,稍微得到一点异性的关心,就会面红耳赤,朝思暮想,或两个异性喜欢单独在一起谈心里话等等,这种种现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早恋”。“早恋”除很少一部分发生越轨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外,大部分学生的“早恋”是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有共同语言的美好情感。但是,他们常常很难把握男女同学交往中的“度”,处理得好,互相促进;处理不好,则走向极端,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对“早恋”现象进行必要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12.
善待学生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交异性朋友不是早恋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代沟"等原因,他们不愿与父辈交流.他们有太多的话要向人诉说,包括对国家、社会及班内事物的看法;另一方面,中学生又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和异性交朋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教育者千万不要把中学生交异性朋友与早恋相混淆.我曾多次与学生谈心,直截了当地问过交异性朋友的学生:"你们想过要在一起过一辈子吗?  相似文献   

13.
早恋反映了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对中学生的早恋进行心理调适,从开展青春期教育到开展集体活动;从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到对他们进行目标暗示以及有针对的个别疏导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呵护朦胧之美——换种视角看待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向来都是教育中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当下社会进入资讯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获取大量信息,从而过早介入成人世界,使得他们的心理普遍早熟。有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学生谈恋爱的人数明显增多,而且还有普遍化和低龄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深深忧虑。于是很多家长和老师视“早恋”如洪水猛兽,见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马上怀疑是否“早恋”或有此倾向。有的家长和教师甚至主张青少年不应该和异性交往,男女异性之间应像“楚河汉界”那样泾渭分明,还人为地用严格地管理促使他们隔离或疏…  相似文献   

15.
邹丽萍 《考试周刊》2011,(49):206-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早恋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问题。到底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如何引导男女学生进行异性交往呢?我对早恋问题作探究,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红 《职业技术》2006,(10):188-188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中学生异性间微妙的情爱——早恋。面对中学生的“早恋”,我运用下列三条原则处理,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走在大街上,当我们看见两张幼稚的异性面孔很亲热地结伴同行时,相信第一感觉就是早恋。面对越来越多家长的忧心和为此付出的努力,教育学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董进宇却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文化的交融,孩子早恋现象有增加趋势,但仍只是极个别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这种被老师、家长称为“早恋”的行为,往往只是一种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行为,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感情和心理上的一种正常需求,不能定义为“早恋”。一般的孩子在12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会产生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欲望。美国一位教育学专家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需求称为“情感存储巢”。到了这个年龄,很多孩子都会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存储自己所需求的一种感情。“情感存储巢”分为不同的阶段:12岁之前,孩子的情感存储大多来自于父母,表现为对父母无理由的信赖与依靠;12岁以后——小学四五年级,孩子的情感存储就倾向于同龄间的友情,更渴望着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获得来自对方的认可与情感方面的交流。孩子们之间的这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青春觉醒”与“早恋”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同时也是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两种极易混淆的心理行为表现。了解“青春觉醒”的缘由,理解由其而带来的少男少女心理行为以及交往形式的变化特点,从本质上区分“青春觉醒”与“早恋”的异同,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前提,是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本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鸿飞 《教师》2010,(28):116-116
提到异性交往,初中班主任往往视之为“洪水猛兽”,对其是讳莫如深。当代青少年异性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所谓的“早恋”现象。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往往联手家长,对他们进行“狂轰猛炸”,妄图消灭这种我们认为不健康的情感。其实,班主任只要细心观察,用心研究,你就不难发现,出现“早恋”的各种原因,归纳起来,无非是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