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兆喜之鸟——喜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鹊,俗呼"喜鹊",也名"乾鹊"(一说"干鹊")。关于喜鹊,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有着详细的描述:其形"大如鸦而长尾,尖嘴黑爪,绿背白腹";其性"上下飞鸣,以音感而孕,以视而抱。季冬始巢,开户背太岁,向太乙,知来岁多风,巢必卑下";"其鸣唶唶(jiè)故谓之鹊,鹊色驳杂故谓之驳,灵能  相似文献   

2.
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笼鸟,体长约680毫米,是鹊类中鸟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青鸟. 6月22日,"神鸟"红嘴蓝鹊在庐山景区大发了一阵"神"威. 那天中午大概一点多钟时候,一条长1.6米左右、小茶杯口般粗的大花蛇正志得意满地在三宝树景区旁的沟渠中爬行.突然,一只红嘴蓝鹊从空中俯冲下来,朝大花蛇的头部狠狠啄去.不明不白地遭到攻击,大花蛇顿时恼羞成怒,它竖起半个身子,张开大嘴,向来敌发起了猛烈的反攻.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们大开眼界:大花蛇时而盘缠,时而滑行,时而又翘首进攻.  相似文献   

3.
乌之哑哑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9,(14):54-55
乌,又称“鸦”(也写作“鵶”,“鵶鸣哑哑,故谓之鵶”《禽经》),全称“乌鸦”,俗呼“老鸹”。飞入古人视野的乌鸦,有着纯黑的形体、大大的嘴巴、“哑哑”的鸣叫等外部特征,并有鸦占之能、反哺之孝、神鸟之灵等内在属性。一只普通的乌鸦何以承载着如此多的文化信息?答曰:人类涂鸦使然。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张继在旅途中,曾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名句,用来描绘自己在月落霜满天的环境中,又听到乌鸦的“哇——哇——”的刺耳叫声,让人感到一种惆怅的心情。在中国人眼里,乌鸦长着一身黑色的羽毛,外貌不好看,叫声又很难听,自然不会讨人喜欢。民间还流传着“乌鸦叫,祸来到”的迷信说法,人们视它为不祥之鸟。但欧美国家却把它视为吉祥鸟,喜鹊反而不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吉祥步”是满族舞蹈中的重要舞步之一,在满族舞蹈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满族舞蹈吉祥步的形成和发展因受多层次文化的影响,从而充满了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徐琳 《科教文汇》2007,(9S):51-51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喜鹊踏枝而鸣喜人心,偏是晏殊觉得太过喧闹,所以改了“鹊踏枝”为“蝶恋花”。蝶儿翻阶向花去,一路虔诚,绕花自是惜花人,空中翩跹着的是满腔缠绵和深情,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喜鹊踏枝而鸣喜人心,偏是晏殊觉得太过喧闹,所以改了"鹊踏枝"为"蝶恋花".蝶儿翻阶向花去,一路虔诚,绕花自是惜花人,空中翩跹着的是满腔缠绵和深情,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8.
满族民间故事是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与较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学形式,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当前以满族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档与割裂,应该挖掘满族民间故事的优势与特长,形成对满族民间故事的深层次研究,实现满族民间故事的基层与发扬。本研究从讲述历史这一环节出发,对满族民间故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供了进一步开发满族民间故事文化与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许多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独具特色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经笔者整理、研究发现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其独特的特性。整理、挖掘和发展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蛇年说蛇     
送走了龙腾虎跃的龙年,又迎来了金蛇飞舞的蛇年。龙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是民族的象征,它鼓舞了人们豪情壮志的建设热情;蛇呢?在常人的心目中,虽还不致谈蛇色变,但它的形象,却令人不敢恭维,更引不起什么好感。其实,在神话传说中,蛇也曾像龙一样,有它的风光时期。它也是个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人们也往往把它和龙并称。如《周易·系辞上》于:“尺蠖之屈,  相似文献   

11.
<正>满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大量特色的风俗文化,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满族的民俗习惯,带给人们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源自于由满族所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由赵佐贤、张佳生编著,白山出版社出版的《满族文化资源与开发》一书全面描绘了满族的文化习俗,其中包括婚嫁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民间文学、音乐文化、舞蹈文化、游艺文化、祭祀文化以及旅游文化方面,并针对这些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度的探讨。笔者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伦理思想研究》(16B2X083)以及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翻译视域下吉林省满族文化旅游外宣英译研究》(JJKH20211393SK)的研究结合该书对满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以及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浅谈“凤凰”一词的英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凤凰在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神话"天照大神"形象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照大神”在日本神话中君临高天原,统领众神,是神话史上罕见的女性太阳神,又是日本皇室的皇祖神。这样一位女神形象非常特殊,极具日本特色。她对中国读者来说是相对陌生的。通过对她特殊形象的分析,我们能进一步接近这位女神,也更了解产生她、孕育她的日本文化。一、天照大神所体现出的母性原理无论是在《古事记》还是在《日本书纪》,都把天照大神尊崇为“日神”,也即是太阳神。光芒万丈,普照万物,代表着生命之源和至高无上的天地秩序。各国神话中不乏太阳神的影子,我们最耳熟能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中国神话中的十日传说、…  相似文献   

14.
佚名 《知识窗》2013,(17):59-59
在神话传说中,许多神仙有三只眼睛。《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有第三只眼,《封神演义》中的闻太师也有第三只眼。不过,也许你想不到,我们其实也长着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妖怪很多,而且除了白骨精这种人骨化作的妖怪形象之外,很多妖怪都是动物变化而来的,有猴、猪、牛,有虎、鹿、羊,有狐狸精、白鼻老鼠精,蜘蛛精、蜈蚣精、蝎子精,翻开《西游记》,就好像动物园门没关严一样,千奇百怪的动物都跑了出来。为什么这部小说中会有这么多动物妖怪的形象呢?原始部族崇拜动物其实,这源于原始人的动物崇拜。在原始社会,动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几乎就是人类生活的一  相似文献   

16.
古代飞龙     
奇妙的大自然里,有一些善于滑翔飞行的动物,它们的飞行技能虽然比不上鸟儿、昆虫和蝙蝠,但是也十分有趣。在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都谈到一种能翻云覆雨的龙,而且在一些壁画和建筑物上,也画着和雕塑着龙的形象。那么,究竟有没有龙呢?有,但不是人类主观臆造出来的“怪物”,而是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7000万年以前中生代的一类远古爬行动物。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占优势的是恐龙。大多数恐龙的身体巨大,所以冠以“恐”字。除了恐龙,那时还有能在水中生活的鱼龙和蛇颈龙,以及在空中滑翔的飞龙。  相似文献   

17.
科莫多岛,被时间遗忘的地方,拥有久远的秘密。火山岛科莫多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接近澳洲,但这里并不是热带天堂,每年焦干的土地都急切地等待着短暂的雨季。在海边的林地中栖息着世上最大的猪食蜥蜴——科莫多龙。它不是神话传说中喷火的怪物,而是在风中搜寻猎物踪迹的狩猎者。  相似文献   

18.
宁娟琴 《科教文汇》2009,(13):223-223
在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潜水鸟》中,劳伦斯以潜水鸟作为以皮盖特为代表的梅蒂斯人的象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在白入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表达了边缘人在潜在的文化冲突中,对一种稳定的自我感和文化归宿的深层诉求。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龙年。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自古以来,龙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龙似乎无处不在。龙本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观念创造的一种形象,是我国先民物候的参照物;反过来,人们又常用这个假想的形象去形容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花草树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一个开放性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民族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集中体现在该民族的文化变迁方面。这里,我谨通过分析满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变迁,做出我对民族文化最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