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儿童习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情感浅白,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影响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大约可以分为:传统文化、应试教学和现实生活对儿童作文的影响:儿童生活体验中的率性与价值判断力的缺失;传统的平面式作文教学流弊作祟。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策略至少有:小学作文儿童化、儿童作文交际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选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2.
儿童习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情感浅白,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大约包括:传统文化、应试教学和规则化生活状态的交互影响,儿童生活体验的率性与基本分析判断能力的缺失,传统的平面式作文教学流弊作祟。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策略至少有:小学作文儿童化、儿童作文交际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选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作文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网络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就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孩子的天性,还是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用儿童本来的语言来观照习作教学,尊重与呼唤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儿童心声的作文,切实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当习作逐渐成为儿童自我情感交流的内需时,习作教学才真正发生意义,习作水平才真正有所进展。本文试图从"为什么我要写""写我什么""我也可以改"三个方面帮助儿童发现原来习作的那些事儿都与自己有关,习作就是在写自己,从而证实帮助儿童从习作中发现自我,是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所谓活动型作文教学,是指根据活动心理学 原理,以学生为本位,将习作训练活动化, 通过有的放矢的活动,建构习作框架,培养写作感 情,表达个性化认识的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在活动型 作文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自己策 划组织活动,让儿童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经验,加深体验,于活动中学,于活动中写,写出 自己所干、所感,即将习作教学活动化,情趣化,学生 就很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本真的文 章。 一、活动解读生活:习作教学的资源 我曾经经历了这样一则案例:为了写"小小的 我",学生自己设计开展了"名牌的我"竞赛活动。让 学生设计充满个性的标志;标志上墙,开展"标志爬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中段习作则是作文教学的初始和基础,因此中段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任重而道远。而现实是很多中段学生对习作并非兴趣盎然,甚至谈"写"色变。要使学生对写话从"望而生畏"到"无所畏惧",从"无从下笔"到"思如涌泉",其中实践经验发现复写作文、积累素材,写出真实,发挥文本优势是中段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而,作文便成了他们最大的"绊脚石".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入门阶段,它以一、二年级的说话、写话为基础,又为四、五年级的综合作文奠定基础.在这个特殊阶段,学生面对习作普遍感到有两大难题: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那么,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呢?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将小学的写作称之为"习作教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小学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儿童学习写作,其核心是让每个儿童知道作文该"怎么写",假如对涉及的写作知识一概不谈,那么习作教学中的"教"将皮之不存。因此,让习作教学面向儿童,  相似文献   

9.
不可否认,进入到21世纪的小学作文教学,在学生"怕作文"这件事上并没有多大的改观.这恐怕跟教师善于"迂回"地提出习作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归根结底来说,小学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其中最基本的是"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吴勇 《中国教师》2008,(5):33-36
<正>习作教学走向儿童,不仅体现着语文课程观念的转变,而且突出了儿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成为大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滚滚的"儿童化"的洪流中,习作教学出现了"唯儿童"是瞻而放弃自身坚守倾向: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丢弃习作教学的传统经验;强化儿童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主要载体,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训练内容。但是这毕竟是教材编者为了教学而"制造"出来的"作文教学文体",在客观上与适合儿童的"具体而微、灵活多变"的"现实文体"存在着必然的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文体"有着必然的存在价值,但是植根儿童文化场域、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现实文体"也不可小觑,也应当成为习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改善和变革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因此,如果孩子们能兴趣十足地参与习作教学,他们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喜欢评,沐浴在习作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习作的评价渠道,增进生生之间的习作信息交流,达到以评促学、评学互长的目的;改进评价模式,加强习作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使习作评价主动化、游戏化,让学生愿写、想写、期待写,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费时费力不说,还收效甚微.学生说:"作文最难写,我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好."而面对着收上来的学生习作,教师的脸上也挂满了忧虑.他们说:"作文最难教,我想方设法却效果不佳.""难写"与"难教"的教学矛盾往往导致"怕写"与"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了师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年轻的教师看似很美的教学设计背后,我们常常感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成建萍 《成才之路》2011,(22):81-8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教师对儿童作文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综观当下的儿童化作文教学,令我们忧思的地方还真不少。在“儿童化”的滚滚洪流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是唯儿童是瞻的极端化倾向:抛弃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夸大儿童的自然天性;弱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强化儿童的作文兴趣;淡定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万学花 《教学随笔》2022,(3):125-127
写出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重要衡量标准.指导学生写"真情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真情作文"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令很多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当前,很多小学生是"谈写色变",害怕习作,不知从何下笔,惧怕作文,甚至写起作文来也是空话、套话连篇,毫无创意。还有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选,生搬硬套作文的"格式"与"套路",这些现象表面上是教给了学生习作技巧,实际上只是表面的"浮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习作教学应该更贴近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还学生习作以"纯真",才能写  相似文献   

19.
《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是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的又一新课例。他教学的起点立足于儿童切实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吴老师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例文"为"勾文"、化"任务"为"交往",使教师、学生、知识三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了儿童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分析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观察作文是这一阶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画秋景--写秋色"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一次观察习作活动.它与单元主题"色彩"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习作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图画再来写作,使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