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今竞技体育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无沦国际比赛或国内比赛竞争都非常激烈。举重比赛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很接近,甚至相同,只能以体重或试举的先后分出胜负。举重比赛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我们在训练上还是按照以前老的经验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根本无法打破常规,冲出训练水平平台。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举重竞争日趋激烈,水平相近,这就要看谁做到无懈可击,做到面面俱到,做到至善至美。有些举重运动员没有重视或忽视在训练中的某些细节,而比赛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比训练,导致在比赛中因为一些小事影响了比赛的结果,成绩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身体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而力量素质为身体素质之首。力量素质在竞技举重中更为重要,因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力量比重在各运动项目中竞技举重为最大。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尤其专项力量的训练水平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运动成绩的高低。故此,本文在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举重力量训练中涉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举重力量训练的特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5.
比赛中试举次数有限、重量大、技术要求全面,这就对运动员的全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合理地进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初期训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全年比赛情况 女子举重运动员熊海燕全年参加五次重大比赛都有较好的发挥,成功率较高,成绩稳定。这在举重比赛中是不多见的,说明平时训练比较系统和扎实,赛前的体力调控和比赛试举重量的安排较合理。虽然在平时训练中也存在膝伤和腰伤的影响,但能很好的把握训练节奏,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成绩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是要在思想上、技术上和心理上作好比赛的准备,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争取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所以,只有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创造较为理想的成绩。1 科学地确定第一次试举的重量 这个工作应在赛前1-2个月内进行(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和表现,倾听同队、同组教练员、运动员的意见)。一般来说,起举重量应比本人最高成绩少5-7.5kg,甚至10kg或更多一些。对青少年新手还要有意识地压低起举总量,使  相似文献   

8.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9.
对世界举重运动发展过程及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世界举重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竞技举重的影响日益扩大;举重水平不断提高;女子举重成为发展热点;举重研究日益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揭示了举重发展的主要趋势;运动水平将继续提高;选材年龄进一步稳定下来,注重内在发展潜力;突出专项训练,加大训练强度;举重技术进一步完善,更加重视比赛成功率;注重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多学科综合利用.训练日趋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我省男子举重曾经是一支取得过辉煌成线贩运动队,培养过多名在世界、亚洲、全国优秀运动员,先后几十次打破亚洲、全国记录和取得亚洲、全国冠军。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省运动员运动成绩、比赛成绩与全国各省市运动队相差较大,九、十运会没有一人取得金牌,引起了山东体育界各级领导,举重界全体上下的重视,如何改变目前这种不利因素,是我们山东举重界、举重教练员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练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怎么能够重新振兴我们山东男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运动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举重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成绩,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心的问题。有些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成绩很高,但到了重大比赛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造成失败,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十分可惜。因此,探索其中的规律,遵循规律,使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训练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挺举是举重比赛最后一项动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因此,合理地安排挺举训练,加强上挺的力量、技术训练,是广大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观点认为,举重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的运动项目。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的理论,随训练和比赛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举重运动并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而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现代举重训练的特点,该研究提出了运用能量代谢规律指导举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一九七二年十一月我们湖南省举重队又重新建队恢复训练了。我们在建队时,从基层挑选了一些思想好,意志品质顽强,能吃苦耐劳,有一定全面身体训练基础的青少年来队从事举重训练。来队时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十四岁一人、十五岁一人、十六岁三人、十八岁一人、十九岁一人。对于这些从未搞过举重的青少年新手,通过近三年的训练,他们无论在政治思想觉悟和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在全国比赛中我队荣获过青少年举重团体总分第一名。队员们曾先后78次打破过青少年全国纪录,其中一名青少年还三次打破挺举和总成绩全国纪录。现回顾总结一下我们近  相似文献   

17.
新的探索     
长时间以来,在举重训练中我们采用了两周大、一周小的训练法,虽然成绩也有所提高,但幅度小,不巩固,而且最好训练成绩也很难在一次比赛中表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我们训练工作中的体会,本组队员的情况和国内外有关方面的资料,八三年冬训中在训练方法、运动量及训练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点突破,对宋健、李炳军两名运动员进行了连续十三周大运动量训练的试验。通过八三年四月十八日全国举重锦标赛的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初论举重运动员的重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量感是举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 1种专门化的运动知觉。从训练和比赛实践中积累的大量资料中列举部分实例来说明重量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典型表现形式 ,着重讨论了重量感的定义、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由于目前举重界对重量感形成的机制、原理尚不清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材和训练过程 ,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克服内  相似文献   

20.
林静 《体育世界》2012,(12):139-140
全程性训练是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的重要训练体系,也是提高比赛成绩的重要方式。研究认为:举重运动员全程性训练基于阶段性、人体发育性及认识性三方面的理论支撑,主要影响因素包含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自身素质、训练效果、训练体制以及阶段性衔接,每个因素都在全程性训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