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听一些名师或特级教师的课,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常常强烈地感觉到他在带领学生上语文课。从他们的教学语言,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你都能充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激情、书卷气。他们紧扣文本、顺延文脉,引领学生用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他们的课堂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吴青春 《科教文汇》2009,(5):167-167,185
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生活,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就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刨设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再现、感知来理解课本观点,并能在课后的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上课的激情,有效组织教学,重视数学体验,注重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达成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是老师工作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用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学生探求的目光,让课堂互动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注重体验,收获数学知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奏响美丽、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从小磨练、从小践行。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学应注意把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思想政治的真谛,学会用思想政治的观念去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世界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5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课堂理念。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应注意把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现代数学观念去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堂梅 《知识窗》2014,(22):74-74
中国教育家叶澜认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和研究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学习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笔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活”起来,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沉浸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9.
吕健  齐海叶 《科技风》2012,(12):201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增长技能的教学,更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趣、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课堂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广阔的语文世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涉猎更多的珍奇.真正把语文课堂演绎成人文课堂、审美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邵芳 《科教文汇》2010,(32):79-80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可以突破常规,从变化语音、引导想象等一些细节处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1.
品德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是学生过一种高尚生活的课堂。品德课堂,不应该是40分钟的课堂,而应该变成全天候的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去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性格,获得好的命运,成就终身幸福。  相似文献   

12.
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诗一般的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一般唯美的语言缔造课堂,用诗一般的精巧锻造课堂,用诗一般的意蕴营造课堂,再用诗一般的激情渲染课堂。课堂要成为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要有表达的自由,要有抒情的自由;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平视学生,用关爱的眼神温暖每一个幼小的心灵,用真诚的心灵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改形势下怎样打造活力小学语文课堂:用灿烂微笑打造活力语文课堂;用肢体语言打造活力语文课堂;用自主探究方式打造活力语文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乐学语文,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焦春成 《知识窗》2014,(18):23-2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为例,探索了如何进行生活体验式的地理教学。一、基于生活体验创设课堂导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并且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及描述当地自然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怎样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在化学教学中,要从课堂上去激发,在学生动手实验时去激发,在课外活动中去激发,在化学史中去激发,在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在成功的愉悦中去激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途径多样,联系生活是其中必须的一条.但要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有意识地感受生活并为作文做准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真正的“基于生活”,并不是将生活原景真正地搬到课堂上;但如果离开了生活,或者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回忆生活,那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活也难以有真正的感知.因此在笔者看来真正基于生活的写作教学,应当是结合生活并且将生活场景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让学生从这种既非现实亦非虚拟的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孙红坤 《科学中国人》2014,(2S):230-230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只有把生活与数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已有知识经验去思考、去创造。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厚、多样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把生活搬进数学课堂,使课堂空间真正实现开放,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8.
刘素玲 《科教文汇》2011,(20):37-37,90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法律课堂的生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欲望,采用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法律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章军达 《知识窗》2013,(18):48-48
如何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方法,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法。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他们往往能以生动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情思、丰富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每年一届的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是一个对所学物理知识掌握应用水平高低的竞赛。其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学技术,在一个更大的天地中去学习物理,了解物理学在高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视野,启迪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所以,学习物理知识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物理、应用物理,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