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田莉 《考试周刊》2011,(33):232-233
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要抓好班级常规必须先对班级幼儿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日常、反复抓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多给幼儿以正面的引导,并采取激励体制并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也可以鼓励幼儿轮流做主人,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当然,这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和家长配合,才能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管理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丽娟 《成才之路》2014,(30):68-68
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早日对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所适应,并有良好的班级秩序。幼儿常规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给我们为幼儿建立有效的班级常规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何为常规呢?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文化中,幼儿园班级文化包括班级风气、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班级环境等,良好班级文化的营造能使教师、幼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感受到班级如家一般温馨,热爱班级,将良好习惯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思想意识、班风建设、环境创设等方面入手,将幼儿园校园文化落实到班级和幼儿中,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防止其产生各类不必要的麻烦,约束各类的管理行为,正确的引导幼儿,让幼儿们懂得自我的管理,帮助幼儿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幼儿园常规?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和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一、建立常规的必要性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要依法治国,法律就是"常规",一个单位要正常运转,制度就是"常规"。一个班级要正常进行活动,也要有班级常规。幼儿园的班级常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设计制定合理的常规安排,能够对儿童的成长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且全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幼儿园对学生常规的培养,通常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明确的学习任务、规范的行为等,但是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班级常规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对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幼儿的自我管理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常规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常规自律的培养,即幼儿的自我管理,教师更要注重幼儿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让幼儿学习承担责任的策略,从而促进主体性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班级管理能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素质。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意班级管理,选择最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管理的方法。幼儿教育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以幼儿为主体要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应该遵循下面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1.
提出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进行绿色管理的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关注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善于赏识;要让幼儿具体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相似文献   

12.
韩彩霞 《学周刊C版》2014,(5):207-207
从事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人都十分清楚和了解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复杂和繁琐。作为幼儿园班级管理教师.我们不但要负责幼儿的学习情况,还包括用餐、游戏、睡觉以及如厕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小的细节中.教师都必须十分注意和留意.一旦某一个小的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纪律和教学效果。而且这些看似十分微小也很不足道的事情确实是家长关心的事情.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顺利地开展这些工作.让学生在幼儿园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要求中特别指出:“管理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并且引导幼儿能够较好地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为此.我们除了组织和安排学生之外。还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利用那些懂事早、能力强的幼儿来帮助其他幼儿.从而让个班级体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高尚班风.这样就能够较好地促进班集体的管理.让整体管理水平上升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各班都要建立秩序来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确保幼儿在校安全。教师应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扎实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结合的稳步推进,多数农村与城市的接轨使其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具有小城市的雏形,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幼儿的心理也产生了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幼儿发展的需求,同时素质教育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去践行这些要求,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思想品质,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李进芳 《考试周刊》2014,(20):186-186
<正>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幼儿园完成保教任务的基层小集体,是幼儿最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对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是教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逐步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促进幼儿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同时,建立良好的班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不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班级管理方法,让幼儿主动地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幼儿自我意识是伴随自身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针对幼儿园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幼儿处理好与环境、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与他人共处的态度、学会共享经验等方面。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对幼儿所产生的有利作用与意义,并有效梳理班级幼儿心理与思想状态,就班级管理中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学进行策略实践探究,以期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是阅读,培养孩子早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相对于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幼儿园大班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7,(12):206-207
幼儿园是一个小集体,幼儿活泼好动为幼儿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成长,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班级管理的秩序,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的建立可以从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空间秩序等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而班级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