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爱是教育的根,教育的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永恒不朽的师魄,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人格要用人格来培养,道德要用道德来影响。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2.
乌申斯基认为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表现为高尚的师德 ,不断提高的学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及端庄良好的仪表神态、言谈举止。教师的人格魅力便是教师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美好而深刻乃至震撼心灵的巨大力量。这是“任何说教、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强有力的隐性教育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一、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发展、人格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知识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方面的影响上。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这就意味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道德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 《怀化学院学报》2003,22(6):114-116
教师的道德人格力量 ,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强品行修养 ,加强道德人格的塑造 ,学习立志 ,躬行实践 ,自省自检 ,从而丰富和加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体现在一些细微的环节,其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时不影响着学生。本文谈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格塑造。一、在行为上示范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替代教师的人格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由教师的理想情操、智慧才华、意志品质等人格特征构成.一名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应当追求以自己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陶冶学生.乌申斯基说: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事业心、道德表现,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在日常生活中所放射出的光辉将给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灯盏.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人格力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又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开启民智、弘扬道德与科学等方面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人格力量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荣格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精神和人格的个性化发生着极大的影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能起到培育、引导、感染和…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坚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任何奖励都不可能代替的力量。教师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影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重老师,才能达到亲其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人格魅力无疑是核心,是灵魂.古往今来,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单是修养境界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一种看不见的教育力量.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1.
刘兆艳 《教师》2013,(1):78-78
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教育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这一角色特征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12.
贾凤魁 《学周刊C版》2014,(6):206-206
赞可夫指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教育就是爱,没有出自内心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爱才能架起沟通师生间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但这种教育的力量只有爱做基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产生奇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接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品德、性格、气质、知识、能力、情趣、追求等。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  相似文献   

15.
教师人格是高素质教师的灵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高品位的教师人格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震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教育力量所无法替代的。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灵魂必须用灵魂来塑造,人格必须用人格来熏陶。当前,传统的教育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的威信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修身养性,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科学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以爱生博学的道德风范悄无声息地熏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除了教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爱生博学外,还应该对学生公平博爱,宽容善待,真诚守信。将心比心,用我们真诚的心去洞察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情激情,用我们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孩子稚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无形且又最有力的教育。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师人格是高素质教师的灵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高品位的教师人格极具审美价值,他们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无处不在,其言行、思维方式等等都会久远地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观念、行为,  相似文献   

19.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行为规范,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应以师德去熏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的需要首先,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决定了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乃至行为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一时一事,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世;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本人,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到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教师的影响力“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有必要首先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尽快步入高尚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