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片段】师:《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我们已经朗读了。下面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就是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相似文献   

3.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新入选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属于阅读课文,它通过对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故事的叙述,教育我们:要以客观的眼光,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待事物,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更不能因此而自高自大。根据文章的特点可运用比较法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行吗?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陶罐和铁罐》的一个教学设计。一则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本文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本文为教学设计了多个PPT课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通过阅读,在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悟出文章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意十分深刻的科学童话,它通过对“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的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描写与叙述,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而骄傲自大,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好文章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而且越是内涵丰富的文章,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受到的启示越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这正如文学评论家王朝闻所著《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中所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王熙凤。”寓言故事《陶罐与铁罐》就有这样的艺术效应,此文被选编于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故事讲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厉言奚落。埋在土里许多年之后,陶罐依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已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按参考书上的说明,其寓意是: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我在备…  相似文献   

9.
【案例】《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以“奚落”一词导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导读、分角色读。)师:第五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生:省略了陶罐说的话。生: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师:请把陶罐的话补充完整。生1:再说,我不会被氧化。生2:再说,许多年以后,我会依然光洁、朴素、  相似文献   

10.
《陶罐和铁罐》是义教第七册的一篇二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但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针对课文对比性强,对话生动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和以读为主的方法来突破课文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设境导入,复习旧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有趣的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铁罐和陶罐的卡通形象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师: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国王的御厨房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12.
长处与短处     
你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我班的孩子就刚听过。通过故事,孩子们明白了: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是不对的。   活动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一下自己身边的小伙伴都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孩子们兴趣可高了,摩拳擦掌,振振有词,很有点评论家的味道呢 !而被评论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点头称是,坦诚相认。   一时间,班里兴起了“长处与短处”热,小朋友间常用这两个词互相提醒,互相学习。那么老师在孩子的眼中,会有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教师课件出示明清时代的人形彩纹陶罐图片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陶罐、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生1: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铁罐对待陶罐很傲慢,不尊重陶罐;而陶罐很善良,很谦虚。生2:陶罐很善良,想和铁罐做好朋友。而铁罐不尊重陶罐,常常奚落它。师:是的。(相机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生3:“奚落”是什么意思?生4:我知道。“奚落”的意思是讽刺别人,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14.
写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解读文本时,切不可忽视文本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语用点。下面,我结合《陶罐和铁罐》来谈谈如何在解读文本时关注写的语用价值。《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活泼有趣,学生乐于去读。我主要抓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刚才课间活动时,你们在议论什么?怎么那么高兴? (评:从课间议论谈起,导入新课自然。) 生:我们在议论明天爬山的事。生:我们在议论爬山比赛谁能得第一名。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详细地告诉我? 生:周老师告诉我们,明天要搞一次爬山比赛。生:山上有数学题,看谁找得到,做得对。谁找得最多,做得对,谁就是第一名。师:噢,是这么回事。那谁去放数学题,放在哪儿? 生:今天午饭后周老师就去放数学题。有的放在石头缝里,有的放在树枝上。师:好,这个活动真有意义。那么,你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关心明天能不能得第一,第一有奖。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17.
片断实录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大家把书上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学生一边划一边读,教师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外形,如图所示。)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读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语气运用得好,读出了铁罐的傲慢,但我觉得他的表情还不够,应该像黑板上的铁罐那样高昂着头,眼睛里还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师:你读读看。(该生有表情地朗读。)师:读得好。现在老师请全体同学用傲慢的语气、带着轻蔑的神气读铁罐第二次说的话。(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师:为了…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行吗?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是这洋指导学生朗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的。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哪个字读重音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 (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铁罐的  相似文献   

20.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大意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多年以后.埋在土里的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教参规定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是: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正确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欣赏他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