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屏 《新闻前哨》2006,(4):22-23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最早提出“公共新闻”这个理念的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问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舆论及其对政府政策影响的历史演变,美国学者伯奈德·C·亨奈西作过这样的概述: “在18世纪思想革命之前,舆论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现象与掌权者没有什么关系。很明显,1650年至1800年间,洛克、卢梭、孔多塞、杰斐逊和其他思想家们的平等主义和多数主义的思想,在这个时期起的作用就是要扩大政治权利的基础。在这之前,公众想些什么是无关大局的—公众在决定政策上,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使自己的意见产生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曹瑞林 《新闻前哨》2007,(8):103-103
曹瑞林在2007年第7期《新闻战线》发表文章说,当前有人公开主张:“新闻,条件是‘新’,它不新,就不叫新闻了。就是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要保证让公众了解。而有时,为了保证这种追求‘新’的公众的知情权,记者只能对他所见所闻的观察作出判断,而无法要求他像一个侦探或警察一样把整个事件调查透彻,确认无误后再拿出来发表。也就是说,要及时迅速地发布信息,  相似文献   

4.
管窥中国式"公共新闻"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出现在1990年左右的美国。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念的学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巴菲特教会世人的是,当一个公司的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它的问题肯定远远不止暴露出来的这些。他曾说:"在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今天世人正在以这句话的理念来围观伯克希尔的蟑螂  相似文献   

6.
公共档案馆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公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服务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新加坡国家档案馆(NAS)公众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公众是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公共档案馆应该基于公众需求开展其服务。  相似文献   

7.
《天津档案》2006,(8):42-42
北京市档案局的方立霏在《档案馆的人性化服务》的一中,就档案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档案馆.为公众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以人为本.进一步开放档案和档案馆。1.加快馆藏档案的开放速度;2.扩大档案馆场所的开放范围。二、以人为本.健全和完善为公众服务的内容。1.回答公众档案咨询;2.制作和放映档案和档案工作知识普及宣传片;3.代理或培训公众整理个人档案;4.联系和走入社区进行档案服务:5.培育和建立一支热心档案的公众队伍。作进一步提出.档案馆为公众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一个方向是创造条件,使公众乐意到档案馆来;一个方向是提供服务,使档案工作到公众中去。在档案馆为公众服务中使公众体会到档案馆和档案对他们化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又在公众为档案馆的服务中,使公众感到自身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贡献。由此,档案馆与公众可以增强认同感,互相之间形成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的稳固关系。  相似文献   

8.
可信计算使得公众有可能被迫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失去匿名性,无法让没有认证的软件运行在自己的电脑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何为有条件披露在西方新闻传播方式中,有三个主导传播方向的常用手段:掩盖真相、转移公众的视线、有条件的披露。在互联网络时代,掩盖真相已经十分困难,人们总能透过蛛丝马迹,在互联网上“拼凑”事实的真相。转移公众的视线,可以在一段时期掩盖矛盾,但是,却无法阻止人们关注事件本身。而有条件的披露则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情感的兴起[美]林郁沁著,陈湘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走到前台的公众情感公众情感是任何一个关于社会群体研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史学中,公众情感是"民意"的表达,代表着某种道德  相似文献   

11.
在缺乏明确科学结论的情况下,美国环保署依然无法就PFOA是否对公众造成危害的问题做出判定。环保署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消费者没有理由停止使用任何与PFOA有关的生活消费品或工业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学者莱特·米尔斯在其《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认为,公众与大众有五大不同点:(1)就说话者的意见在听话者的接受比率而言:公众接受的比率高,为一比一;大众接受的比率低,为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傲莉 《新闻传播》2007,(12):60-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闻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瞩目。毋庸置疑,隐性采访在新闻舆论监督上,是一个重要的新闻采访手段。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如制造假药、在食品中注入着色剂、到处粘贴广告、出租车辆雨雪天无故涨价等,使国家和公众利益受到了损害:另一方面,当使用正常手段无法获取新闻事实材料时,隐性采访便应运而生。但是,在法制日益健全、权利界限越来越明确的今天,隐性采访稍有不慎,便容易引起法律纠纷,记者挨打和新闻单位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4.
腾讯微信4.2版本于2012年7月正式推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无法主动添加好友,只能被他人添加为好友,通过认证用户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被搜索,其主要功能定位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  相似文献   

15.
IT部门的工作重点不仅是告诉老总是该上某个系统的时候了,有时候也该告诉老总,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我们无法完成什么样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6.
唐源 《新闻窗》2012,(5):30-31
《八毛钱治十万元的病》:一个出生仅6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一时间,群情鼎沸。  相似文献   

17.
休巴  润儿 《出版参考》2004,(11):i004-i010
你试想过没有在电视上看一场职业篮球赛和亲临现场看一场球赛之间的区别。电视上看完球赛,您可能告诉朋友这场比赛的结果,并复述这场引人入胜的比赛。如果亲临现场,您可能会告诉朋友所有下面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有的报纸在改版中,把评论作为压缩对象:由各版设有评论专栏压缩到只剩一两个;定期发评论改为不定期发,十天半月难见一篇评论;有的干脆连评论部也给撤销了……大有弱化评论之势。据说,弱化评论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给鲜活的新闻。遗憾的是,空间大多腾给了大案案例渲染、明星绯闻,真正鲜活、有价值的新闻还是少见。也许他们忘了,评论也姓“新”,它给读者的是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新论断、新视角……新闻只告诉读者“是什么”,评论则能告诉读者“为什么”,给读者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新的启迪,其作用是新闻所无法替代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王岱  王崧 《新闻爱好者》2001,(10):38-38
这几年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播,我们看到一种现象,主持人说话港台腔,再加上莫名其妙的词汇表达组合,这种一生十,十生百的克隆让人无法接受。再看看中央台的节目,听听海霞干脆利落的现在播报,杨晨沉静优雅的晚间新闻,董倩平和温婉的新闻调查,让人欣慰:还有中央台在坚持普通话标准。现在,就娱乐节目中的不正之风谈谈看法。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在公众场合讲话时,对于即兴发挥的内容,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用一些外在技巧来掩饰内心的没把握。可能是因为主持人仓促上马,对节目内容不了解,未领…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曾说:“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如果公众对于事件没有充分的知情权,而公众又迫切想了解事件的内幕,那么剩下的唯一渠道就是靠推测、猜疑和臆度了。这也就是为何“大道消息不畅,小道消息必然兴风作浪”的原因所在。在“宝马撞人案”中之所以谣言四起,主要原因还在于公众知情权的缺失。而造成公众知情权缺失的首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