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开始实施以来,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健康不单单指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保持持久、稳定的健康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及重视。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健康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各方面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所谓“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关注。广义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全康健的体魄,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身体适应能力,以及高尚的道德。心理健康作为广义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到底如何培养下一代,如何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格,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而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说过: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且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我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健康幸福的生活。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给所有的教师和家长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而不容乐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性与和谐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这就需要学生逐步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所谓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能力。新课改理念认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那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的健康教育应该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语文?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指语文课本,即“小语文”;广义语文是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大语文”,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大语文”的学习,现就此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学前教育者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学前幼儿的生理健康,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成为真正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完美的状态”。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活动则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还涉及到社会道德,健康是一整体概念。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是太幸福了,但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又稍稍出现了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和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状态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改变重视体能锻炼到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给幼儿强健的身体,同时能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个性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当前,在新形势下,在保障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潘昱 《班主任》2002,(9):24-26
心理健康是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它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学生个体的需要。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的一种高效的、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是对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一种调节功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类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是指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福利的完整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指出健康包括三个要素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该组织还强调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面对 2 1世纪的激烈竞争 ,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具有较全面的能力 ,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 ,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心理…  相似文献   

20.
1.健康的内涵1.1健康的概念WT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换言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三维组合。其中: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其含义是: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