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定辉 《新闻界》2001,(5):58-5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有新的经济报道观念与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研究和确立经济新闻的价值标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一、要彻底改变对经济活动报道包揽一切的观念,坚持经济报道的客观公正经济报道必须围绕经济活动,这是无疑的。长期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报充分发挥了它被赋予的功能。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向我们迎面走来。它像汹涌澎湃的大潮,冲击着我们传统的社会,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观念。我们所熟悉的计划经济模式,将被陌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经济基础的这种嬗变,必然引起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化。新闻作为上层建筑最敏感的一部分,作为传播这场伟大变革的媒体,自然更应该顺其潮流,与之适应,为其服务,同时又要站在市场之上,正确反映和引导市场。经济新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市场经济有哪些必须遵循的规则?它们对经济新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较快的海南经济特区的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第一,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要求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决定经济新闻价值的取向,把报道的立足点移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市场经济有哪些必须遵循的规则?它们对经济新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从海南经济特区的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第一,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决定经济新闻价值的取向,把报道的立足点移向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从过去计划经济时的按“产、供、销”顺序安排,改为按市场经济规律的“销、供、产”顺序进行。也就是说,过去是国家计划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商店就卖什么;商店里卖什么,群众就买什么。现在不同了:群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新闻是意识形态领域最敏感的部分,它必将顺应时代的潮流而进行一系列改革。新闻改革又必须摒弃在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陈规陋习,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式、报道结构与报道方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改革,首先在于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要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观念,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数十年来,人们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语使用,一提市场经济,就把它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就必须摒弃这些陈旧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新意识、新观念。我们新闻媒介要发挥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舆论先导作用,为培育市场经济呼风唤雨,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新闻传播应如何与此相适应?”这是党的十四大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新闻界所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王要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新闻传播,必然与经济体制及其活动方式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式取代传统经济方式的今天,我们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必然要从形式到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生产什么与不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主要要从权衡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和社会需要来决定。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报道,报道什么与不报道什么以及如何报道,也应主要由本报、台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的需要来决定。这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具有广泛的读者。它在报道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基本政策方针、各个领域和各地的成绩和经验及最新新闻事件等等方面,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原有的某些特征虽然还需要保持和发挥,但它毕竟是在新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势必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革。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必然带动经济报道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场深刻的革命。它的确立和发展,引起了全国经济建设、经济生活、思想观念和整个上层建筑的变革,同样,也带动了新闻工作特别是经济报道工作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新闻是依托经济而生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受众的经济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新闻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传播基础。一、经济新闻要发挥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关系来说,我们齐齐哈尔市仍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济的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从市场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报纸,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经济报道方面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努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向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适应读者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求,因此,报纸义不容辞地要把握报道的正确导向。然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中,由于经济法规的制订、实施不能超越经济规律的必然性,难免会发生某些方面接受迟缓或遇到阻力甚至有越规、违规现象,因此,报纸无以自解地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经济报道的导向与监督是报纸经济新闻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经济报道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转动。市场是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是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它不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基础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制度。经济报道就是反映市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进程中的客观事实。经济报道的导向在于促进市场的繁荣,促进市场经济走上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轨道,促进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界的竞争加剧。地市党报既要面对中央和省级报纸的竞争,也面临各种文化、娱乐、经济、科技等专业报纸的挑战,更受到电台、电视台的冲击。如果地市党报仍然墨守成规,以老面孔出现,不能从过去那种依靠政府花钱办报、依赖行政命令订报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更新观念,深化新闻改革和内部机制改革,确立竞争意识,就难以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了尽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改进经济报道,应是新闻改革的突破口。要在坚持经济报道思想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强经济报道的信息性、社会性、服务性和可读性,使经济报道日益为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当前,经济新闻怎样反映经济领域中这一带有根本性的改革进程,是新闻界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这一客观形势要求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思想方法和习惯。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着力经济新闻的开拓与深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起广泛的社会变革,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毫无疑问,我们的经济新闻也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不断开拓与深化,以适应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但是,纵观我们的经济新闻,仍然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束缚,不适应当前开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新闻摄影也被推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领域。新闻摄影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这是当前新闻摄影界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要在学懂和弄通上下功夫 新闻摄影要反映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摄影工作者,首先就要学懂弄通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则就很难准确地反映这一新事物。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投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当前,我国正在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而在进一步地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资源由计划配置。经济报道是围绕计划这个中心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已从计划转向市场。市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注点,是管理者(政府)进行调控的对象。市场及其调控将成为经济报道的中心。下面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中的经济报道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编辑记者要更新经济观念,改变活动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这种体制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经济新闻之多,数不胜数.怎样报道这些新闻,必然表现出记者的倾向性.我们当然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报道经济新闻,反映党和人民发展市场经济的愿望,来表现自己的鲜明的倾向性.然而,有的经济新闻所表现的倾向性却不能尽如人意.例如:元月下旬××县××林场竹胶板厂爆出一条新闻:这个厂生产的竹胶板在市场上走俏,买主自愿抬高价格购买,厂方倒嫌价高.成交十万件竹胶板的合同,厂家共少得利润2.8万元.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尽管不乏优秀作品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程式化、说教型的训导式宣传方式 ,以及简单化的经济新闻 ,仍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报纸和广播电视上。经济新闻太硬、太单薄、太呆板 ,受众抱怨 ,记者和编辑也苦恼不已。要让受众“喜闻乐见” ,就必须讲究宣传方式、提高引导艺术 ,必须软化经济新闻 ,让经济报道更生动活泼。一、增强接近性 ,使经济新闻与受众“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每个人的利益越来越紧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 ,受众对市场、对经济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加强。面对这种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培育新闻市场中加强作风建设童兵一个拥有最广泛新闻消费者的新闻市场正在培育与建设之中,成千上万新闻工作者正在为之而艰苦地工作。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社会主义新闻市场的建设就在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国新闻界从...  相似文献   

1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既定的国策,也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新闻摄影从什么样的角度,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主题,报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摆在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笔者研究了几年来的一些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发现这些作品的题材和主题,都紧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基本功能和基本特点这“三基”上。 从基本要素中寻找切入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竞争,市场价格的形成,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新闻摄影代表作,可以原中国青  相似文献   

17.
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是新闻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报道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市场,才能写好市场,报道好市场。 深入市场,才能认识市场,拓宽经济报道的领域。过去,我们的经济报道长期受计划经济宣传框框的束缚,报道面窄,题材雷同,内容单一。报道农业往往是“夏熟大丰收”、“秋熟夺高产”;报道工业常常是“首季开门红”、“六月双过半”、“年终产值、利润超去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报道的内涵不断扩大,也要求新闻工作者从老一套的经济报道模式中跳出来,深入市场,拓宽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推倒“篱笆墙”反映“大市场”杜祖基———从大连日报创办《市场周刊》谈财贸报道的融合性市场经济是讲融合的———行行业业都要进入市场,政府、企业、家庭,谁也离不开市场。这种特性,表明了我们过去那种新闻分工已严重影响新闻改革的发展;“财贸行业”报道已成为一...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决定了档案工作的重心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方面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不断研究市场对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20.
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要把握二十个字的工作大局,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新闻宣传工作,也要贯彻这一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同时,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出发,继续深化内部改革,革新机制,激发活力,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宣传改革,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重任,在新的一年里,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改革是包括新闻传播的体制、内容形式和经营管理等在内的系统改革。新闻改革从1979年起步,已走过了16年,成果累累,功不可没。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从提倡“真、短、快、活、强”为标志的业务改革到确立新闻、信息、舆论、宣传等多种功能,从现场短新闻、深度报道、立体全息组合式报道、集约式报道的大量涌现到开始触及改革新闻体制,一步深入一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事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