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资源已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提高公众的信息素质已显得非常紧迫。而社区图书馆在提高公众的信息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基本概念及特性,分析了我国公众信息素质的基本状况及社区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向公众提供信息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梁灿兴 《图书馆》2006,(2):8-12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公众图书馆产生源流的梳理,得出了公众图书馆产物的社会基础正是公民社会的特征的结论,认为公众图书馆是公民社会的产物,近代公众图书馆是近代公民社会发展起来的信息资源自治体。  相似文献   

3.
社区图书馆与公众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基本概念及特性,分析了我国公众信息素质的基本状况及社区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向公众提供信息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从一般公共关系概念讲起.围绕博物馆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博物馆公众,全面论述了博物馆公众核心概念的界定,博物馆公众的特征。需求.分类?研究博物馆公众的方式方法和研究的两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阅读注意力的内涵及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公众阅读注意力中所承担的责任,然后描述了网络环境下公众阅读注意力存在的危机,最后就公共图书馆如何提高公众阅读注意力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乔莉萍 《新闻传播》2006,(10):40-41
随着现代政府的行政事务日趋复杂,政府逐渐发现很难在一切问题上都获得公众的赞同。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招待会等制度,以向公众及时提供资讯,力图通过公众的参与来获得公众认可与支持。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政府高效施政的重要方式,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法理依据就在于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天津档案》2006,(8):42-42
北京市档案局的方立霏在《档案馆的人性化服务》的一中,就档案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档案馆.为公众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以人为本.进一步开放档案和档案馆。1.加快馆藏档案的开放速度;2.扩大档案馆场所的开放范围。二、以人为本.健全和完善为公众服务的内容。1.回答公众档案咨询;2.制作和放映档案和档案工作知识普及宣传片;3.代理或培训公众整理个人档案;4.联系和走入社区进行档案服务:5.培育和建立一支热心档案的公众队伍。作进一步提出.档案馆为公众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一个方向是创造条件,使公众乐意到档案馆来;一个方向是提供服务,使档案工作到公众中去。在档案馆为公众服务中使公众体会到档案馆和档案对他们化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又在公众为档案馆的服务中,使公众感到自身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贡献。由此,档案馆与公众可以增强认同感,互相之间形成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的稳固关系。  相似文献   

8.
面向公众素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公众的素质层次、信息需求特点的差别研究以及我国目前的信息保障状态与公众需求的差距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我国面向公众素质的文献信息保障模式,呼吁在维护信息公平的原则下,通过文献信息保障来提高公众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公众科学服务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科学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美国已开展公众科学服务的9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从图书馆网站"公众科学"栏目的设置情况、公众科学项目推荐、资源推荐以及公众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科学服务提出建议。[结果/结论]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公众科学教育,引导馆员和公众积极参与公众科学实践;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功能完善的"公众科学"栏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科学活动;充分利用创客空间推动公众科学服务的发展;设置公众科学服务岗位;发挥图书馆学会和联盟的力量,鼓励和指导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公众科学是指非传统意义上的科研人员、普通民众参与到科学研究过程的全新科研范式,是新型开放创新模式。分析公众科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对我国开展公众科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典型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公众科学的发展、典型公众科学项目、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公众科学的政策建议。[结果/结论]公众科学是一种新型开放创新模式,有助于推动开放科学发展,有益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应充分认识公众科学的巨大潜力,从政策层面推动公众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模式,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数据开放的政策目标,以及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议题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以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并实证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结果/结论] 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告知型参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种模式,其核心涵义分别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政府咨询公众意见、政府与公众平等合作、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这4种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理论模式一方面在政府意图、主导力量、信息流动、公众信息知晓度和公众自治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另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实践案例中获得良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模式,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数据开放的政策目标,以及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议题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以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并实证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结果/结论] 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告知型参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种模式,其核心涵义分别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政府咨询公众意见、政府与公众平等合作、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这4种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理论模式一方面在政府意图、主导力量、信息流动、公众信息知晓度和公众自治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另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实践案例中获得良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运用公共关系学的普通原理和基本方法,结合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从公众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图书馆开展公众分析的意义,图书馆公众的总体特征及类型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就实践中构建立体的图书馆公众关系网络,实施图书馆公众网络化管理提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公众人物也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他既属于自己更属于公众,不然他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大众传媒不断穿梭在公众人物和公众之间,为他们之间从不知、到相知、再到彼此相互喜欢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公众人物有时似乎可以不在乎传媒,但任何时候不能不在乎公众;而传媒则不同,不仅需要公众人物,更需要公众,为了公众的知情权,往往把公众人物推向风头浪尖。或许有的时候这也是公众人物的某种需要,但无论如何,这时发生在公众人物身上的事或与之相关的,都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自然就成了新闻,这种新闻资源是公众人物本身不能左右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对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帮助企业客观评判微信公众号价值,指引自媒体微信公众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影响力。[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以4 876条微信公众号数据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并同清博指数、新榜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提升对策。[结果/结论]模型评价维度完整,变量更丰富,能够修正文章造假对影响力的数据偏差,评价效果较好,更能真实反映微信公众号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超级女声》文本,发现无论是节目形态的规制还是节目的制作过程,其特点都可用“互动生产”一词来揭示。传者与受众大范围的全程互动,即传者力邀受众参与节目的建构。受众大范围长时间积极参与是《超级女声》节目成功的主要原因。《超级女声》产生了两个事件公众:一是粉丝公众(歌迷),粉丝公众是在观众如痴如狂的热情投入中形成的;一是思想公众,思想公众则是在关于《超级女声》比赛意义的激烈争论中形成的,是公共生活中的思想者。“粉丝”公众行为富于创造性,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规制了节目赛事的公平公正性;思想公众“思想”富于建设性。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节目品位。这些充分印证了费斯克“两种经济理论”揭示的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具有实践性、生产性和主动性,受者也可能是传者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魏鑫鑫 《新闻世界》2023,(11):26-28
随着微信公众号使用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和维护日益重视,它既是展示单位形象的一个窗口,也是单位文化软实力比拼的新舞台。在“快阅读”时代,政府、企事业单位要打造吸引人的公众号,内容除了要体现在某一领域的权威性,还应具备实用性、原创性、新颖性等几个基本特征。这些需要宣传工作者下足功夫。本文以新安晚报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为例,浅析媒体在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的探索,并对从业人员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原始意义上说,尊重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行为主体应是政府。自1945年美国记者肯特.库柏首次使用“知情权”一词以来,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便被解释为西方国家政府的法定义务和公民应享有的一种民主权利。公众知情权成了民主社会的标志之一。经过演绎,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渐渐地被新闻媒体奉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记者是代表公众利益,还是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如学术界某个流派、某个科研部门或产业部门?为什么要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科技传播学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新闻传播能不能在科学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科技传播对公众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是否加深了或改变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2001年2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科技传播大会。本刊特约记者孙静惟日前专访李希光教授,跟他讨论了参加这次学术会议后的感想,并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媒介是企业公共关系中最敏感的公众,同时也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政府、社区、名流等公众的桥梁,公众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忽视公众利益和诉求就意味着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