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坨11块为高孔、高渗断块油藏,投入开发后,断块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针对开发矛盾,分析研究断块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分别采取了注水试验、注氮调剖、热采吞吐、大泵提液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扭转了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盐家砂砾油田沉积格局的复杂性,导致注采调整困难的实际情况,利用干扰试井技术,判断该油田的层间连通性,并结合其储层流体特征及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优化注水实验方案,完善注采井网,注水驱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为其他砂砾岩油藏注水及注采调整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近几年发现了一些高压低渗区块。低渗透储层由于渗流阻力大,注水开发难度大。深层油藏由于地层压力、温度较高,对采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以坨74断块为例,利用整体压裂改造为中心的配套技术进行整体调整,采用精细过滤装置实施精细注水,实现异常高压低渗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东辛油田辛109断块沙二14-稳单元油藏类型多,由于长期一套层系进行开发,层间干扰严重,同时平面注采井网不完善,造成单元的采收率低。通过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单元剩余油潜力较大,为了改善单元的储量动用状况,对该单元实施了细分层系,实施后单元开发水平得到提高,采收率上升了6.9%。  相似文献   

5.
樊29块是大芦湖油田的主力区块,动用含油面积2.9km2,地质储量426×104t。油藏类型属特低渗透构造的岩性油藏,自1992年投入开发以来,区块在注采调配上先后实施了从常规注水、不稳定注水到常规注水的注水方式,该块4砂组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21.18%,实现了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综合论证了深层稠油罗9断块压裂后常规注水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常规注水开发已在罗家深层稠油区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得到推广应用,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尚店油田东营组断块油藏开发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的挖潜方向;经矿场试验后,见到了明显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滨南油田是一个中低渗透、中低粘度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部分注水井欠注严重, 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低伤害有机土酸液体系LDA-2。该体系避免了HF反应中氟化铝沉淀造成的伤害,能解除地层深部堵塞,提高酸化现场施工的有效性。使用LDA-2酸液体系酸化施工后,滨南油田低渗透注水井的吸水量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滨649-X10井的现场施工监测表明,该井的表皮系数由酸化处理前的13降到-0.21,酸化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对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不完善、开发矛盾严重的问题,对该区三角洲砂体进行了精细的油藏地质研究,建立了精细的储层三维模型。将间接的、定性的、静态的地质研究与油藏数值模拟直接的、定量的、动态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区有利储集部位主要为河口坝微相,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注采井网及井网密度的综合控制,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有采无注、压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桩西采油广桩106区块于1988年12月投入注水开发.目前有老河口注、桩120注等2座注水站,桩106注聚站1座,合计老河口油田注水系统设计供水能力8340m3/d.目前老河口注水系统建有注水支干线24条长32.6km.单井注水管线78条29.7km.由于注水时间长和注水水质不合格,老河口注水系统部分管网存在腐蚀堵塞情况,导致注水单耗高、分层洲试投捞成功率低、注水计量仪表计量误差大、部分无洗井流程水井洗井难度大、水井欠注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对注水管网的腐蚀物的主要成分、生成机理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制定治理、预防注水管网腐蚀堵塞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纯化油田纯东沙四下红层储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化油田纯东沙四下红层为一典型的浅水间歇盐湖相沉积,具有层多、层薄、低渗透、岩性和断块复杂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构造形态与断裂系统、储层特征、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的研究,揭示出该类油藏的储层特征,为该类油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规律,这对该区的地质研究和指导现场的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注水井套变研究,确定造成注水井套变的相关因素,根据套变状态制定出注水井套变维护方法和管理措施,有效治理和预防套变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产能的影响,为今后注水井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层间矛盾突出的出砂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往往需要采取防砂措施后再进行分层注水,为此研制了液控式防砂注水一体化工艺技术.主要采用新型的分层防砂、分层注水一体化管柱,通过液控型地面控制封隔器,以及双层滤砂管等相应工具的配套,一趟管柱可以实现座封、锚定、注水、防砂、洗井、验封等工艺.该工艺应用方便可靠,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已开发青山口组油藏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和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方法及建立有效驱动模型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探索性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原井网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加密调整技术。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的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中高含水期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治理难度大。纯化油田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剩余油分布的特点,结合目前先进的监测及井下工艺技术,部署了以实施侧钻、堵水、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措施,油藏含水上升率下降,采收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认识单二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调整注采剖面、识别低阻油层、应用水动力学方法挖潜微构造高点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单二块剩余油研究和挖潜措施开拓了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挖潜思路,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家岗油田的官7块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含油条带窄,天然能量充足,初期油井产能高,但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综合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实验和各项动态资料,采用精细的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油藏的储量动用状况与剩余油分布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挖潜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该项研究与应用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注水井压裂是提高注水井注入量,降低注水压力的有效措施,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裂缝参数是决定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注水井压裂后的油藏特征,建立了三维两相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运用地层和裂缝间的流量交换把油藏和裂缝数学模型联系起来,同时考虑了裂缝失效的问题.结合胜利油田某注水井压裂实践,优化出了注水井压裂参数(导流能力和缝长比),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温和注水开发暴露出的地层压力水平低、油田产量递减快、采油速度低、平台有效期内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在精细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手段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注采比、采油速度的优化研究,确定了适合埕岛馆陶组油藏下步开发的注水技术政策,为海上埕岛油田高效注水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聚合物驱先导实验获得成功以来,先后在孤岛、孤东、胜利、河口采油厂进行推广应用,飞雁滩注聚区2000年11月投入注聚,是胜利油田第一个含水低于90%实施注聚的开发单元,注聚时增油效果明显,属于注聚一类开发油藏,转后续水驱后通过注采完善、提液等工作,其开发效果也明显好于其它同类型注聚油藏,通过对其效果分析,对今后较低含水注聚转后续水驱开发油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