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2.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3.
集纳世界各地华人社区特有语汇的《全球华语词典》日前出版。5月17日《全球华语词典》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众多语言学者对这部词典的问世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球华语词典》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立项支持,历经5  相似文献   

4.
王庭宏老师就拙作《经常被误用的成语》提出了异议,王老师认为“空穴来风”“美轮美奂”两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并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吕叔湘主编)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为证。这两部词典正如王老师所说,对这两个词作了新的解释。在这里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对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非完全如王老师说的那样属于“新旧版词典”之间的差异,而是不同词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关于这个整理表,异形词整理表课题组负责人李行健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领域最应该自觉加强规范意识,率先用好这个整理表。"实际上,随后出版发行的非常权威的第5版和第6版(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已经严格按照此整理表作了推荐词形和非推荐词形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国家语委与中国残联于2011年共同设立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标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4,(29):76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日前问世,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其中不乏“微信”“失联”“土豪”“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新词。面对当前爆炸式增长的新鲜词汇,词典收录以如何选词?对此,词典编撰专家、语言学家、出版方接受了采访。“土豪”“理财”反映时代此次第3版共计收录了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及8万余条例证,其中新增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一些词语的新义、新用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行健,男,1935年3月4日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先生长期从事语言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1995年后全力主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系列规范辞书编撰工作,2001年负责研制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著有《河北方言词汇编》、《词语的知识和运用》、《普通话和方言》、《天津方言词汇》、《词语学习与使用述要》,还主编有《新词新语词典》、《生活常用百科辞典》、《中国语言学年鉴》数种。同陈章太教授共同主持《普通话基本词汇集》三卷。主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9.
君谟 《语文新圃》2009,(2):33-33
“法碣”、“法谒”与“法偈”这三个“词语”,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第5版,2008年6月河北第384次印刷)和《古代汉语词典》(1998年12月第1版,2008年4月北京第21次印刷)均未收录。之所以提起它们,跟下面这道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的语文题目有关。这是道改错别字的题,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名物词语在《尔雅》所收词语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尔雅》中有关名物词语的释义的内容、释义的方法、释义的句型及其语法特征,对今天的词典编纂仍然起着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比较《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好”字释义的异同,通过分析两部词典中“好”字义项收录、义项分合、词性标注以及所收词条等,指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释义理论、语义学研究和词典编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穷尽考察,对比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2版所收词缀的异同,并进一步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词缀收录、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词缀的界定标准模糊,与助词区分不清,注释体例中有前后矛盾的地方等等。  相似文献   

13.
“取缔无照商贩”,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1128页)对词条“取缔”释义时所举例子。  相似文献   

14.
陈丽君 《语文知识》2006,(11):32-32
“觊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王力《古汉语词典》释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所引例子为:“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见,“觊觎”是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笔者参与《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担任副主编)、《组词造句小词典》(担任副主编)、《汉语成语小词典》、《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典》等辞书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收集、整理和研究了大量新词语,强烈地感觉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且明显地反映到词语上,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在此之前,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等辞书都是既收“树阴”、“林阴道”,又收“树荫”“林荫道”。《审音表》的规定一下子把“树荫”、“林荫道”等带有“荫”(yīn)字的词语打入了另册,它们成了不规范的词语。从此以后,辞书因为要遵守《审音表》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就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李君富 《师道》2010,(4):37-38
“愠”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怒也。从心,声品。《新华词典》的注释是:愠怒,怨恨。所列举的词语是:愠色;愠容;愠怒;愠恼;人不知,而不愠。《中华大辞典》对“愠”的解释为:形声,从心,昷(wen)声。本义:含怒,生气。  相似文献   

19.
继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考查了关键词的提取之后,2006年广东省又考查了这类题型。现在,在许多考试中还能见到这种题型的影子。关键词定义有二:(1)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2)指检索资料时所查内容中必须有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第550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新华新词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原指学术论文中能代表文章主要论点的词语。新意:(1)指反映特定时期内最受关注的事件或现象的词语。(2)指在电脑中查找资料时输入的与所查资料内容相关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信息     
《天津教育》2014,(7):16-17
全国 教育部:抓紧做好涉危语言文字记录保存工作 教育部3月2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抓紧做好濒危语言文字的数字化整理和记录保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