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北大陈明楼举办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研讨会".会议材料表明,2010年在北京2200万人口中大约1000万人没有北京市户口,这1000万人在北京生活、工作、纳税,已经是新市民,但他们的孩子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读到高中或者初中后回到户籍地考试.仅广东、北京、上海三地,就有300多万这样的孩子. 为了孩子能正常参加高考,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从小留在户籍地上学.根据2007年全国妇联的调研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57%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已占到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1/3的在京借读生,中考时应该报北京高中还是回原籍?北京市教委官员日前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时,建议“这类孩子回户籍所在地读高中,这样对将来高考比较有利”。而此前,疑因无户口不能报名参加高考,父亲为北京市集体户口的高三学生小美(化名)服下了一粒自制的亚硝酸钠胶囊,随后被同学发现送往医院。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中,北京宣武区十五中的理工第01考场只有四名考生,他们并不是排到末尾的剩余考生,而是到外地就读回北京高考的“特殊考生”。北京市高招办规定,今年在京外就读的北京籍学生必须回北京参加高考,所以,今年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统计数字,北京采取这种“迂回战术”的考生有两千多人。但另外两种数字则基本无法统计:户口本身是在外地,临时迁往北京参加高考的;户口在内地,临时迁往“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高考的。  相似文献   

4.
左强 《教育》2009,(8):32-33
当教育界和社会舆论都在热议北京等大城市的高考户籍问题,关注外地学生当“高考移民”现象的时候,却有这样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孩子:他们是地道的北京人,拥有正宗的北京户口,但却放着外人眼红不已的京城“优质教育资源”不享用,而是像风筝一样被家长放飞到临近的河北、山西、辽宁等省的学校里去借读,到了高考前的几个月,再从借读的地方被“收”回来备考。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这样一群孩子呢?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张冲 《教育》2012,(3):16-17
前一阶段,山东决定,从2014年实行可以“异地高考”的政策,也主是允许那些户口不在山东,但在山东念书、学籍在山东的孩子,可以在山东高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实行的是十二年义务教育制,所有的公立学校一律采取就近入学,孩子接受免费教育的制度。美国没有户籍制度,在没有户口限制的情况下,是不是想上哪所学校就上哪所呢?技术上说还真的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我家楼下有对烤羊肉串的安徽夫妇,两人的孩子在附近的一所民工小学读书。他们来北京的历史快十年了,和我差不多。但作为同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十年的北京生活让我有了首都市民的感觉,而他们却一直没有。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我有北京户口,而他们没有。但随着我们的交往,我发现是社交圈决定了我们之间的文化心理差别。这对夫妇除了打工挣钱、养育孩子外,业余时间的人际交往对象几乎全是他们的。安徽无为老乡,他们在一起做地方菜、说安徽话、听黄梅戏,而且这些在老家居住相隔不到几公里的老乡,大多有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对他们而言,无非是把安徽无…  相似文献   

8.
田磊 《教师博览》2010,(9):14-17
6月是中国的高考时节,每年这个季节也都是章冬翠最揪心的时候。从1985年开始,她举家从浙江温州农村搬来北京已经25年了.她自己早已适应了没有户口的北京生活,但她的女儿——15岁的丁璇却无法适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北京务工,同时也把他们的子女带到北京读书,以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更好的教育。我们高丽营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些孩子没有当地的户口,只能就近“借读”,近几年来,这样的“借读生”在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  相似文献   

10.
一位“北漂”朋友,从南方来京闯荡10多年。由于“天生我才”,他混得算不错:收入“中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他似乎不该有太多苦恼。他的苦恼我知道。他属于所谓“绿卡”族,拥有在京“居住工作”权,但没有北京户口。户口对他夫妻其实也无所谓,但对14岁的女儿可就有所谓了。虽然从小学到初二,都没遇到什么麻烦,但女儿今后的教育,却越来越令他烦心。在北京上高中,找找关系问题也不大,但高中之后呢?女儿不是“北京人”,按规定只能回原籍高考。然而,一直在北京上学,连教材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北京升学竞争不像原籍那么激烈,相对而言没有“魔鬼训…  相似文献   

11.
信息浏览器     
中科院院士质疑现行教育:外语学得太早,文理分得太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教授日前在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节开幕式的报告中提出了上述观点。杨教授认为,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外语,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思维发展;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不断渗透的今天,文理分得太开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高考提前方案获国务院批准,6月份高考将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近日在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明年全国高考暂不提前,而2003年高考提前至6月进行已成定局。北京2002年高考实行“3+X”,后年不分文理科。从2002年开始,北京…  相似文献   

12.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爱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老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能感觉到你的爱,才有自信。  相似文献   

13.
整个假期,孩子几乎每天都窝在家里不出门。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玩的伙伴,难怪孩子玩什么都感到没趣儿。一次,我发现儿子在看从北京带回的扑克牌,为了让孩子解闷,我顺便教会了他玩扑克。或许是感到好玩,有兴趣,不到半个小时孩子就学会了。于是我和先生、孩子三个人像模像样地开始了对战。孩子虽了解游戏的规则,但毕竟没经验,在出牌的技巧上显得不成熟。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他调查了解到,一些人外出务工多年,有的甚至是夫妇两人都在当地务工,子女从学前教育起就是在当地接受教育,向当地缴纳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赞助费、借读费,但一临高考时,因为户口等原因,没有参加当地高考的资格,必须千里迢迢赶回原籍。  相似文献   

15.
我的城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虽然拿到了很多人羡慕的北京户口,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他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的认定自己是北京人的观念,只是他也承认很难,毕竟孩子在北京出生,北京成长,孩子心目中的家,就在北京,尽管对于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实行的是十二年义务教育制,所有的公立学校一律采取就近入学,孩子接受免费教育的制度。美国没有户籍制度,在没有户口限制的情况下,是不是想上哪所学校就上哪所呢?技术上说还真的就是这样。美国的公立学校归属学区管理,学区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很有远见。而高考制约了中国的人才战略,高等院校评价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个强力风向标,它指挥全国中小学和所有家庭去设计孩子的目标。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国家把什么样的人当人才,我就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一筹莫展,因此高考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8.
招聘条件:北京户口,男,本科以上,能经常出差,有工作经验,学生会干部优先。附:不招四川人和河南人。这是一家企业的公开招聘信息,细一品味,几乎每句话都带着明显的歧视。类似的招聘广告在各种招聘会上并不少见,而面对这种并不合理的招聘条件,绝大多数求职者选择了接受,企业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针对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之后,其子女能否在所居住的城市参加高考的问题,少数城市提出了解决方案,但附加了特别多的条件。在某些特大型城市,例如北京,这一问题目前只放开了高职这一块,外来人口子女报考大学何时才能实现,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分情况,一律以户口作为高考"资格证",是行政管理思维简单化的表现,是在户口之上附加了过多的功能,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符合。我认为,应当用法治思维审视外来人口子女的高考权利问题,并逐步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1,(10):24-26
游荡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 二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因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纳 快两年了,王东一直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打工。上世纪90年代,王东的父母就从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盏乡打工。几年后,他随父母来到这里,并在民工子弟学校渎完了小学和初中。但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小王在北京无法高考,所以初中毕业后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学,并在当地考上了大专。2009年,大专毕业的他又回到了金盏乡,但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厂打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