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认识阿俏是步入七年级的第一天.我站在玻璃展板前找自己被分到哪个班,而他站在我身旁看向同一个位置.我问他:“你也是23班的?”他没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 因为我到学校认识的第一个人是他,所以对他抱着不一样的感觉——我课间买的零食、打发时间的闲书都愿意与他分享,他倒也不客气,全都“厚着脸皮”收下.刚入初中的我对学习不怎么上心,做好平时的功课后便沉浸在闲书或者篮球里.阿俏看上去也是如此.所以,我偶尔做作业时碰见了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都会跑到邻桌的学习委员那询问.  相似文献   

2.
一路顺风     
向琪 《今日中学生》2004,(32):39-40
刚进初中我就认识了老三和蓉子,那是两个有着灿烂笑容的女孩。我们并没有什么戏剧性的认识,只是大家在同一个班,随便一打招呼就算认识,然后发现彼此很合得来,就走到了一起。然后排了位置,就认识了四季豆,他是个唱歌很棒的男孩子。还有狼狗,他是我堂哥。因为名字里有一个“朗”字,刚开始大家叫他朗哥,然后就慢慢“进化”到狼狗。初一就在我们这帮子人的打闹中度过了。那时候,我们相信我们的笑声可以把阳光击碎。然后上了初二。红星转学到了我们班,成了我的同桌。他生得浓眉大眼,头发尤其健康,又粗又黑。我跟他说:“红星,我觉得你的头发好像猪…  相似文献   

3.
他转入中心校两个半学期里,没有跟我讲满5句话,更别说主动跟我打招呼。可今天放学时,他却跑到我面前,站直身子,恭恭敬敬地喊了声“蔡老师再见”。一股成功的喜悦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语文课前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上午的语文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老师要为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鼓掌3分钟,大家愿意一起来吗?”学生们跟着我鼓起了掌,不过都很惊讶,不知道究竟是谁会受到如此“隆重”的嘉奖。掌声过后,我问道:“你们说,平时哪位同学的话最少?”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而他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我…  相似文献   

4.
那天刚一上课,张阳就哭诉自己放在铅笔盒里的125元饭费不见了。我一面安慰他别着急,再仔细找一找,一面对全班同学说“谁看见了,帮他一块儿找一找!”话音刚落,程全同学立刻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课间休息时有两个大哥哥来过咱们班,可能是他们拿了。”我赶忙问:“那两个哥哥是哪班的?你认识吗?”“认识!”程全十分肯定地回答。我领着他找了几个班,他并未指认出那“两个哥哥”。于是他又说:“可能他们把钱扔到垃圾桶里了。”我随他到厕所旁的垃圾桶,发现里面果真有不多不少整125元钱。钱找到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是…  相似文献   

5.
梁勇 《学习之友》2010,(6):31-31
身材矮小给我的艺术梦设了高高的障碍,我曾对好友抱怨说:“这世界对我太不公平!”他反问道:“谁告诉你人生是公平的?”我不禁一震,是啊,人生总有种种不幸与残缺。就拿那位好友来说吧,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声     
一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准时收听校园之声……”当播音员清亮的嗓音又一次从校园各个角落传出来时,徐蒙蒙正好从我们班教室门口经过.看见她熟悉的身影,原本趴在课桌上的我立马精神振奋,抬头挺胸坐得笔直. 徐蒙蒙是隔壁班的,我们都是准中考生,面前摆着毕业这道大餐.遗憾的是,在吃完这顿大餐前,我们还没来得及互相认识. 一年前,临近期末,我从好友瑞哥那里借历史笔记,瑞哥给了我他们班学习委员的笔记本.  相似文献   

7.
春水流     
心情上大学前曾与好友“约法三章”,“不谈恋爱”。我一直恪守着,以平静的心情看校园里演绎的爱情悲喜剧。其间也有不少追求我的男孩,可我对他们的兴趣远没有打乒乓球浓。我只是每天乐颠颠地掂着球拍打球。直到有一天教室里出现了辉。他是位进修生!却很用功。我在他的安静与笑容  相似文献   

8.
(一) "小美!上学啦!快下来!" "来了,马上." HI,大家好!我叫阿哲,今年18岁,乃高三A班人氏.刚才我叫的是小美,哦,大家别误会,她可不是我的GF,她只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而已,用她的话来说,她是我的铁哥们儿.  相似文献   

9.
橘子香水     
我时常会想起波,以及与波在一起的那段时光。那时候我们高中都还没毕业。波是那种又帅又酷的男孩。男生们几乎都爱跟在他屁股后,因为他沉稳有主意;女生也喜欢围着他转,因为他有大哥风度。波在我隔壁班,认识波是由于好友蝶的缘故。那之前我对这位重量级的风云人物极为不屑,大概是因为我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古训情有独钟吧。总之,波的爱说爱笑,我认为是嘴尖舌快;波的幽默风趣,我称之为哗众取宠。波总是有意无意地和我接触,对此我采取隔岸观火避而远之的策略。当然,我还为自己找了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一个爱洒香水的男生,不是心术不正就…  相似文献   

10.
<正>"王大爷"是我同事,教数学的。我认识他七八年了。2010年夏天,我们一同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进入锡林浩特六中,然后就一直工作在一个叫做"团结奋斗"的初中部的集体里。2016年,我和他邻班,我带七班,他带六班,是同事,但不是搭档。2017年我和他依然是邻班,他带三班,我带四班。开学时,我称我班的学生为"我的小四们"。"王大爷"说,那我该怎么称我们班的学生呢?"我的小三们"?咋听着有点别扭呢?我说的确有点不对劲儿。这次我教  相似文献   

11.
(一) “小美!上学啦!快下来!”“来了,马上。”Hl,大家好!我叫阿哲,今年18岁,乃高三A班人氏。刚才我叫的是小美,哦,大家别误会,她可不是我的GF,她只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而已,用她的话来  相似文献   

12.
“我写小说不多,低产.但写小说于我来说,是一桩令人神往的事.只是一个人的一生中,神往的时刻未必多见.我倒是佩服什么都能拿起来就写的作家.但同时又疑心,样样题材里,皆有生命的真血么?” 2005年,主持名人专访栏目“尘衣之约”时,专访过作家何立伟先生.当时,我给他贴的“标签”是“自由”,标题即《自由何立伟:自己创造条件》.十几年时间,“唰”的一下就过去了.去年我们特约了他一篇谈阅读的文章,本期又约了一篇他谈汉语的文章.说实话,他这两篇,我喜欢至极.在众多的名人谈阅读的文章里,我对他这两篇是更偏爱的.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     
刘心武 《新读写》2008,(11):6-7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我想,你肯定不愿意,甚至会嗔怪我何以提出这么一个荒唐的问题。 但是,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换一种方式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并不以为古怪荒唐。他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认识认识他……”  相似文献   

14.
充满干劲的爸爸,任劳任怨的妈妈,伶牙俐齿的姐姐和童心未泯又伪装老练的我,组成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庭。我们四口虽然同是一家人,然而个个都有自己的性格。于是,“港湾”里有欢声笑语,也有轻风细浪。爸爸虽是个大忙人,一进家门就没有了半点架子。特别是他炒的菜,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我和姐姐毫不犹豫地把“一把手”这个光荣的称号授予了他。可妈妈很不服气,嚷着说:“凭什么让他当,我当家也不比他差,只是没有献艺的机会罢了!”我和姐姐在旁边偷笑。姐姐窃窃地对我说:怎么当呀!”碰巧这句话被妈妈听见了,妈妈愤愤地说:们瞧瞧…  相似文献   

15.
用心聆听     
那时候我上四年级,刚认识不多的字,就在村文化室里发现了好多书,我从管理员那里借了一本又一本,生吞活剥,只是因为故事好看,有时候上课也偷看,作业马马虎虎,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成绩倒不是很差,老师们也没怎么说过我。那个秋天,旦珍老师调到我们学校了,他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精力充沛,待人和蔼可亲。他被派到我们班教语文。记得是一堂作  相似文献   

16.
思枫 《学子》2004,(5):28-29
认识他是在梅雨季节里。那天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前,因为我的一篇《足迹》刊登在那里,所以我在那儿自我欣赏着。当时还有我班的两位女同学与他在一起,他说:“那篇《足迹》比一等奖好多了(我只获了三等奖),老师真是慧眼不识丁啊!”当时,我的同学指着我说:“这是她写的。”我很不好意思,低下了  相似文献   

17.
美夢難圆     
和M的故事,带着那么点漫画式的味道。开始,我讨厌他的矫揉造作;他也不喜欢我的情绪多变。一学年下来,我们讲话的字数攒起来也只相当于一篇小作文。第二学年分班了,我和他竟分于同一班,他还被编坐在我后面!就是这样,他走进了我的生命里。我们常斗嘴,为了学习问题吵得面红耳赤,为了生活方式针锋相对。为了娱乐偶像唇枪舌战大家都说我俩准是前世掺乱了骨头,今世才如此“水火不容”。只有好友G“颇具慧眼”,用“鸡毛信”来透露,他喜欢上我了,我们是欢喜冤家。可我却以为她在拿我开玩笑,  相似文献   

18.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一九○四年到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先后在乌镇的两所小学——立志小学和植材小学求学.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又过了半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九年夏季,我从植树学校毕业了,时年十三周岁.”后来茅盾升上中学,离开家乡,只是寒暑假才返回家乡.当他二十岁“叩文学的门”之后,更只是间或返回过几次,一九四○年他母亲逝世后,因种种原因,再没有回来过.但是茅盾对他的家乡,始终深深地怀念着,一九七七年为家乡写的一首《西江月》词中,有“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两句,表达他怀念家乡和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潘迪 《课外阅读》2010,(10):39-39
我的加拿大好友苏珊按中国人的标准来说,是才貌双全温柔大方的女子。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她最后挑选出了一位“马桶王子”。之所以叫马桶王子,是因为第一次约会他带她去挑了一个“节水型马桶”;第一封情书里他用了3个段落1000多字,讲述如何组装这个马桶。  相似文献   

20.
我说的阿三是我初三那届的一名男生,“班草”的称号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就拿他的长相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